初二作文指導教案3篇

  初二作文指導教案1:八年級語文上冊作文訓練教案

  教學目標:記敘文的寫作

  教學重點:人物寫法

  教學難點:如何寫活人物

  教學方法:講練法

  教學札記

  教學過程

  一.教師指導 用細節去豐富人物形象

  細節是我在刻畫人物時常常採用的一種方法,細節可以寫一件事的細枝末節,還可以單獨刻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等。精彩的細節能把人物刻畫地惟妙惟肖、個性鮮明。

  第一細緻

  細緻,顧名思義就是寫細節要細一點,再細一點。細節應該在“細”字上花工夫,刻畫越細所展現出來的人物就越豐富。如魯迅的《孔乙己》開頭部分刻畫孔乙己的形象時寫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著豆,自己搖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群孩子在笑聲裡走散了”。這一段細節,寥寥幾筆,把孔乙己這個人物思想和盤托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一個窮困落魄卻又虛榮性十足的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真實

  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運用在人物刻畫上能使人物性格血肉飽滿,形神畢肖,讀來如見其面。反之,失真的細節卻會使人物形象支離,情節鬆散。真實是細節的生命,再細緻的細節如果少了真實,就等於沒有血肉一樣沒有活氣。因為在描寫人物時,如果細節不真實,就不能反映出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細節,要表現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律,要符合客觀生活的邏輯,任何離開生活的主觀臆造,任何強加給人物的想當然的細節都不可能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毛老師把卷子狠狠地摔在講臺上,開始報分數了:“莊夢先,97分……”當老師報到我的分數時老師的臉翻臉像翻書一樣, 原本面帶著微笑的臉一下子就變成鐵青的了. 我想我肯定又做錯什麼事情了,才會使老師的臉變成這樣。 我剛想完,老師大喝一聲,嚇的我冷汗都出來了。我腳步輕輕地走到毛老師面前,雙手攤開,準備領考卷.“把你的考卷帶回去,簽名。”老師說。我詫異的抬起頭,又擠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說:“美麗而可愛的老師,你就原諒我這一次,就一次。下一次,我一定考這個分數。我一邊說一邊做動作--把試卷倒著拿。可是毛老師一點也沒心軟,說“不行,一定要帶回去簽名”.我領回卷子,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大家都望著我,我當時真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教學札記

  反之,沒有真實的細節描寫,即使打死的老虎再多,也不會被人如此傳誦。《水滸傳》中還有些人也打死過老虎,卻並不為人所知。如解珍解寶就打死過兩隻老虎,李逵更在沂岑殺死四隻老虎,由於細節描寫不足,也就沒有產生武松打虎那樣令人信服的藝術效果。

  第三典型

  必須精心提煉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屠格涅夫在談到細節描寫時說:“誰要把所有細節都表達出來,準要摔跟頭,必須善於抓住那些具有特色的細節。”我們要更好地描寫人物必須在生活中作精細地觀察,進而提煉出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具有特徵性的細節,能給人特徵性的感受。具有特徵性的細節描寫,可以以小見大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本質,突出人物形象,增強作品的藝術魅力。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裡,對嚴監生臨死前的一個特徵性的細節描寫就非常精彩。嚴監生病在旦夕一連三天不能說話,眼看快要斷氣了卻還是伸著兩個指頭死不了。一家人東猜西猜,他就是伸著兩個指頭。最後還是他的愛妾最瞭解他的心事,她說:“爺,只有我知道你的心事,你以為那燈盞裡的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燈草剛一挑掉,嚴監生立刻嚥了氣。作者精心提煉出伸出兩個指頭不能嚥氣的細節,突出地揭示了嚴監生的吝惜、貪婪、愛才如命的性格本質。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典型的細節並不在於細節篇幅的長短,典型的細節,哪怕只是一句話,只要描寫得當,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二、明確寫作要求:寫一篇記敘文《那一次,我理解了你》,注意運用細節描寫,不少於500字。新課標第一網

  三、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收繳作業。

  初二作文指導教案2:八年級上第一單元作文指導

  單元作文導航

  本單元作文設定的指導思想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戰爭的認識,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珍惜和平機會、珍愛和平生活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對戰爭知識的掌握和對戰爭性質的瞭解是寫好這篇作文的關鍵。課文設定的“鑄劍為犁應有日”包含四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題是為了讓我們對戰爭的根源和戰爭的歷史有所瞭解;第二個小問題是引導我們考察戰爭對科技、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第三個小問題是要引導我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反對戰爭,但同時我們又必須勇敢地面對戰爭,捍衛和平;第四個小問題是對未來的暢想,同時也要融入理性的思考。

  這裡可以提供三個主題:1記敘某個活動的經過。這是寫記敘文,但記敘文要突出重點,可以夾敘夾議,有一定的評述,要具體真實。2分析、評論某一大事或者某一個問題。這是寫議論文,寫這一類作文,最好是把“大事”或“問題”分解成幾個方面,從不同側面、不同層面來認識與思考,同時可對某一側面或層面進行重點分析,或以先列出個提綱,好好想一想應從哪方面展開,為此還可以相應地查閱一些資料。3想像未來的尖端武器和高科技戰爭。這是寫想像作文,其中也有一些說明的成分,當然應在對現代武器和戰爭有所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像。也還可以寫成科幻作文。

  第一則:戰爭,請你走開!

  戰爭它是洪流,使田園荒蕪,城郭汪洋,森林毀滅;它是毒蛇,可釋放毒液,吞噬生命,殘殺靈魂;它是惡魔,能呼喚嚴冬,製造瘟疫,帶來疾病……它的名字叫戰爭。翻開巨幅的歷史畫卷,從蠻荒到文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充滿著殘害與殺戮、凝結著鮮血與淚水的戰爭史。回眸凝望,荒草萋萋的古戰場迴盪著多少哀魂的號叫?飽經風霜的華表滲透的可是千軍萬馬的血淚?戰爭,吞食著人類的良知,剝奪著人生命的權力,面對戰爭,讓我們呼喊:血雨腥風應有涯,鑄劍為犁應有日,戰爭請你走開!我們要和平!

  ●寫作導引

  擬個好題目。“題好一半文”,新穎獨到的題目,可以引人入勝,發人深思,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可採用比喻手法擬題,如“永恆的豐碑“,既生動形象又韻味十足,表達了對先烈的崇敬;亦可化用歌詞為題,如“說句心裡話”,情感真摯,感人至深。標題若新穎而有文采,一入眼便會讓人頷首稱讚。

  選個好角度。寫文章即是寫內心,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想把文章寫好,要選自己最熟悉的素材,抒發內心最真摯的情感。戰爭是一個極其寬泛的話題,角度不同,戰爭的內容和性質就不同。這樣一個話題也絕對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談。要從小的方面立意、選材,從生活的點滴中尋覓“戰爭”的主題。為防止文章的下口過大、文章內容空洞,在寫作之前,我們不妨選擇自己體會和感觸最深的一點來寫。如寫成記敘類文章,虛構戰爭中某個家庭的變故來透射戰爭的罪惡;寫成議論文,從真實的史料入手,闡述戰爭給交戰雙髮帶來的經濟、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危害;也可以突出對戰爭的記憶及由此引發的感受,並與現實的自我或現實的社會聯絡,夾敘夾議,抒寫內心最真切的聯想與感受;還可以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即反面立論;亦可以擷取一點或一段歷史,加以發揮和想象,超越時空,在四維空間中盡享科幻之趣。

  用個好形式。在文章立意、選材等一定的情況下,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要勇於嘗試另類的文章形式,如:書信體、日記體、人物訪談錄等形式,這會讓你的文章贏得的青睞。不過,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語言都要莊重、得體,尤其對英雄人物的描述切忌搞什麼“黑色幽默”!

  第二則:控訴戰爭,祈願和平

  【寫作導引】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和正發生的無數次戰爭,給人類的肉體和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反對戰爭、追求和平已成為當今全球性的共識,“世界何時鑄劍為犁”的呼聲已響徹世間每一個角落。那麼,怎樣寫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的作文呢?

  我們生活的今天,區域性衝突不斷,世界遠未實現全面和平。作為一名初中生,你對戰爭的瞭解恐怕只限於書報雜誌、影視媒體;戰爭對於你,或者是一種永遠的聲音,或者只是一種歷史的記憶。寫作此類沒有親身經歷和體驗的作文,不妨採取如下步驟

  一、準備材料

  通過網際網路、圖書館等各種途徑,蒐集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資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備用。具體可瞭解有關“戰爭與和平”的新聞、歷史資料、圖片、言論,以及戰爭遺蹟、紀念地等。這是寫作的準備階段,也是豐富閱歷的有效途徑,要認真完成。

  二、體驗思考

  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1.醞釀真情實感。此類作文有一個永恆的主題:“反對戰爭,呼喚和平”。對蒐集到的材料加以體驗之後,我們將獲得更加細膩、更加深刻的思考。只有真切地體驗到戰爭的血腥和戰爭給人造成的傷害,對和平的追求才愈發迫切。這樣,你的作文才能避免無病呻吟,才有真情實感。

  2.尋找寫作切入點。你生活在和平年代,是怎麼想到寫一篇與戰爭有關的作文的?是一處戰爭遺址觸發了你的情思,還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使你受到了觸動,抑或一則新聞報道引起了你的關注?寫作的動機不一定非在文中交代,卻可能是你寫作靈感的觸發點。沿著這條思路走下去,你可能找到表達內心情感的一條捷徑。

  三、寫作構思

  寫作這樣的文章,由於沒有親身的體驗,很容易陷入言之無物、內容空洞的誤區。所以構思的關鍵是“化虛為實”,具體可用如下方法

  1.“搬遷法”:簡單說,就是調動各種手段,將距離遙遠、年代久遠的材料“搬”到你的作文中,使人產生真切的感受。比如電影《南京!南京!》,就可以把影片中血腥殘害百姓的畫面描摹出來;再如,可以用“聽別人講故事”的形式構思,如借參加戰爭的老前輩等之口重現戰爭的畫面。

  2.“走入法”:來而不往非“禮”也。“戰爭”不在身邊,我們既然可以“搬”過來,也可以“走”進去。怎麼“走”進去?很簡單——想象。比如通過想象,描繪戰爭相關的畫面,或者乾脆想象一篇寓言或小說也不錯哦。

  初二作文指導教案3:《我的老師》作文指導教案

  一、匯入

  一模作文題《我的老師》,我們今天來探討和分析。

  二、 審清題意,拓展自由寫作空間。

  1、引導學生審題,

  1審“我”

  題目區別:《我的老師》、《我們的老師》、《老師》

  結論:“我們”突出大家的;“老師”就是更加廣泛的;“我”就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

  2審“老師”

  拓展“老師”的外延。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確,“我的老師”既可以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等具有教師資格的人,也可以寫非教師身份而對我有過教育的人,比如媽媽、爸爸,甚至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正如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吾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把“老師”的外延延伸到“小草”、“蜜蜂”等物體上,採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描寫特殊的“老師”。

  2、學生確定寫作物件,交流選擇的原因。

  提示說話句型:因為------------------------------------------------所以我寫-----------------

  三、選好角度,敘述一個簡短的精彩故事。

  1、從“橫看或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高”引入“角度”概念。並讓學生談一談對“寫作角度”的理解。

  2、寫人的文章離不開人物所經歷的事,啟發學生:你所選擇的老師,哪一件事最能體現他的個性,對你的有何影響?

  3、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1學生獨立準備有關“老師”的小故事。

  2找好朋友相互交流,並相互提意見。

  3指名敘述“老師”的小故事,師生共同評議,評一評誰的故事最吸引人,誰的故事所選的角度最新。

  四、學生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