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考衝刺的答題策略

  中考將至,考生在最後衝刺階段需要複習什麼?答題時應該注意什麼?這些問題是考生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中考的答題方法技巧,歡迎閱讀!

  中考衝刺的答題策略

  在考試之前,方法比勤奮重要,心態比方法重要。想探究中考命題思想和原則,以及中考試題的特點,就要請教出過題、判過卷的老師。因為中考的學生年齡較小,各位名師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緩解緊張的方法:喝水法。首先,進考場前先去一趟衛生間,回來再開啟水瓶蓋,慢慢喝一小口,再慢慢蓋上,這些動作,可以緩解緊張和壓力。

  語文試卷考察三方面能力

  語文試卷分三部分: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閱讀理解與分析、作文,試卷涵蓋的知識非常全面。試卷考察的第一方面能力是實際能力,也就是記憶能力。比如,去年中考試卷第一題是教材中的單音節詞語填空,第五題是詩詞名句填空。另外,基礎題、字詞解釋、成語等,也是在考察實際能力。其次是理解分析能力,這是建立在實際能力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主要體現在閱讀題上,考察對文字資料概括、結構概括,包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概括。第三是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題型有仿寫、改病句等。最後是寫作能力。這是綜合運用的能力,包括一個人的人文底蘊,情感要素,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以在考前適當練習寫讀後感,或者一事一議的文章,培養形象思維,敘事說明、描寫的能力。考前可以做一定量的訓練,但不用太大量。作文在120分的中考試卷中佔50分,比分較大。練習和答題的時候,要注意敘事,說清原委,描寫生動形象,議論言之有理,觀點明確,說明言之有序,說明特徵。

  數學中幾何和方程很關鍵

  考前應重點加強應試技能。首先是認真審題,抓題眼,對問題及圖表資訊挖掘隱含條件。關鍵語句要多讀幾遍,弄清題意。對於選擇題,可以採用直接法、間接法、排除法、篩選法、特殊值法、圖形法、量一量、劃一劃、折一折等。在幾何圖形轉化、統計和概率、解直角三角形、圖形題、探究題中,要抓主幹知識,做到先分析後解題,使用換元法、配方法、消元法等。要用方程與函式的思想,進入解題關口。比如,平面直角座標系,就是要搭建數形結合的思想。今年中考數學題,會體現出學以致用的特點。用基礎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比如用方程思想解決工程、行程、節能減排等問題。另外,還會突出學科特點,對學生閱讀能力、動手實踐、抽象歸納等能力的考察。題目會設計新穎的動態場景,讓考生分析歸納。關於求值題目的解題方法,不外乎:構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三角函式、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合理運用以上知識構建方程就可以達到解題目的。

  英語書寫不要用太粗的筆

  這幾天,可以準備一個做題本,總結錯題。每天利用20分鐘朗讀、背誦學過的課文、單詞、情景對話、短語等。套題可以多做,查缺補漏。答題時,聽力方面要仔細審題,捕捉資訊,預測內容。拿到試卷先閱覽聽力題目,把握選項資訊。比如題中的數字、電話號碼、形狀、顏色,關鍵詞可以用筆記下來。單選題多考察基礎語法知識,對於詞的語義的理解。近幾年,中考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冠詞、時態、連詞、語態、交際用語考察較多。答題時可以用直接法,把握題幹中關鍵詞。完形填空的解題思路是,跳過空格,把握全文大意。重視首句尾句,先做有把握的,最後復讀全文,憑藉語感檢查有無錯誤選項。閱讀理解要了解文章題材,把握重點。說明文側重介紹人和物的特徵,故事文側重事件發展過程、人際關係等,科普文有一定難度,不要被生詞嚇到,題目會簡單。最後是書面表達,以往批卷的經驗表示,書寫一定要儘量工整,儘量不要有塗改的情況發生,太粗太黑的筆,會讓人覺得沉重,最好不用。

  物理的電學和力學是重點

  初中物理應該從聲學中的音色、音響、音調和響度的基本概念入手,這些容易在填空題中出現。熱學中的熱量、比熱容的計算,很容易出計算題,物態變化容易出選擇、填空題。光學中,光的性質、反射、折射、透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易出作圖題。電學是重點。選擇填空多,計算的大題更多。要從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歐姆定律的應用,串、並聯電路的特點,電功、電功率等方面掌握。電磁現象,初中只是瞭解表面,可能就出個填空。力學也是一個重點,注意掌握力學概念,阿基米德定律,簡單機械的滑輪和斜面等知識。物理學史不是年年出。瞭解物理事件發生過程,哪些人蔘與、以誰的名字命名就可以了。物理的基本儀器要重點掌握,比如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劃線變阻器的使用,劃線變阻器的四個接線柱,其中三個是獨立的,這點一定要注意。課本中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都不要忽視。如果實驗原理、方法、儀器、步驟都瞭解,完成實驗題不是難題。

  生物教材中的圖形要必讀

  考生在生物中考時,容易出現以下問題。首先,是基本知識概念不準確。這體現在選擇題,剩兩個選項就排除不下去了;第二,是時間應用的問題比較呆滯;第三,是實驗問題,考生多手足無措;第四,是對多角度呈現的題無動於衷,比如文字,圖表,實體直觀模式圖的呈現,對多方面的資訊審題做不到。面對這些問題,考生可以在考前反思一下。要注意迴歸教材,認真通讀教材,第一,構建知識框架,把握所學知識系統化;第二,閱讀教材時,突出重點章節和內容,比如考試說明中要求高的,與高中知識有銜接的,知識核心的概念關鍵用語,限制條件。還有,關注教材的插圖,圖形、影象在生物中非常重要。教材插圖,要做到有圖必讀、必識、必析。實驗探究題是必考題,也是得分率低的題。這是因為動手少,考生如果平時沒時間做實驗,多看實驗錄影也是好的。除了操作的實驗,教材中隱藏的實驗也要重視。有限的時間要精做習題,舉一反三。因為概念不變,所學範圍不變,所以不要貪圖數量。

  政治考試不要帶太多資料

  中考命題的參考資料主要是教材、課程標準、資源與評價。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教材。雖然是開卷,但不要帶太多的資料,因為中考的所有試題都是原創性試題,不會有原題出現。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帶太多的資料,在考試的時候反而會浪費時間,事與願違。對於政治學科來說,帶教材就可以了。因為中、高考題目側重對能力的考察,要學會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學生解題要有方法,想清楚試題考什麼再找知識,這樣事半功倍。命題特點就是貼近生活,講究情景設定。具體表現是關注時政熱點,不過,時政熱點不會多考。主要是德育功能,判斷是非,和考生生活有關係,比如前年的手機,去年的漫畫。學生書寫試卷中,書寫雜亂有錯別字,錯字的知識點不給分。語言重複邏輯差、寫一堆都是一個意思,也要扣分。審題不清,答非所問,其實答案在題幹中就有,只是需要用所學的知識去表述一遍。還有卷子分正反面,反面題目是大題,可能看起來比較白,馬虎的同學就當成了空白,整面的題都不答,這要注意。

  化學實驗題關注實驗的能力

  中考題多為教材原文和資源評價原題延伸變形而來,首先注重科學探究能力,中考實驗題關注做實驗的能力,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認真複習教材的實驗。比如,實驗室製作二氧化碳。複習時,第一要注意試劑是什麼?大理石和稀鹽酸。為什麼不能用稀硫酸呢?因為硫酸會和碳酸鈣反映,釋放出微融的硫酸鈣,覆蓋在表面,反應難以繼續。還有缺點,鹽酸易揮發,容易混有氯化氫氣體,這時要是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將看不到渾濁的現象。再拓展,實驗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進?那就是除去氯化氫氣體。可以想除去氯化氫不影響二氧化碳製備的試劑。既然鹽酸易揮發,就使用硫酸,硫酸又有牴觸,那就使用碳酸鈉。要將零散的知識加以整理,把孤立的知識整合。比如,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這兩個反應,都可以歸結為非金屬氧化物和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生成非金屬氧化物。題目的綜合。大的綜合性試題出現不多,但是知識點沒有少。比如,以鐵元素為主要考察內容的題,在教材中提取知識點,將不只在金屬一個章節,還包括制氫氣時可以用鐵和鹽酸等。

  歷史要學會知識遷移

  中考的歷史萬變不離其宗,宗就是教材。不要盲目追求難度,不要過度拓展。有的同學覺得,政、史、地不用學習,反正中考的時候會開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中考文綜卷試題知識面廣,光靠查書本也不容易。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原因、經過、影響等要在平時重理解,考前重記憶。另外,導讀的小故事,課文中的地圖,圖表,人物、名言、藝術品、郵票等都會成為題點。要對每一冊課本內容綱要非常熟悉。除了要知道這一課大的目錄,還要知道子目錄,子目錄就是歷史事件的高度概括。歷史考試從不迴避熱點,現實問題歷史化,要學會知識遷移。今年是中國一五計劃開始實行六十週年,改革開放三十五週年,這個點很熱。答題時,可以容易題少翻書,不確定後翻書。不要在考試的時候多帶資料。審清題目限制條件,根據分數作答,避免答非所問。善於用題乾的材料,題幹中的文字圖表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提示。答題時,要注意規範化,段落化,序號化,內容重點化。

  地理要牢記七個圖表

  去年開始,地理考試列入中考範圍,建議考生要緊扣考綱,從三個方面熟悉教材,地球和地圖;地理環境要素;分割槽地理,世界和中國。比如,分割槽地理,說到一個國家,就要知道位置、自然狀況、人文狀況。自然狀況中包括地形、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文狀況包括人口、農業、工業交通等。還要突出主幹知識。地球地圖中經緯網的判讀、地形圖的判讀、經緯網定位。環境要素中的氣候。分割槽地理中的東亞、東南亞、歐洲西部、非洲、南極洲。中國地理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還有要熟練掌握圖表特點。對得分有幫助的圖表包括:地球的地球公轉圖、太陽光照圖、經緯網定點陣圖、等高線地形圖、大洲大洋圖、中國政區圖、中國鐵路幹線圖。考前這幾天,重點知識、做錯的知識要回頭看。因為開卷,首先要完整地自己做一遍,難的空下,再翻書解決。答題技巧就是文字要準確,條理清楚,注意糾正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