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的飼料餵養注意要點

  鵪鶉對於飼料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進行飼料餵養的時候有哪些餵養注意要點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鵪鶉的飼料,儘量採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一般由豆餅、魚粉、玉米麵、麥麩、米糠、苜蓿草、白菜、胡羅卜、骨粉、碳酸鈣、食鹽等組成。還可加一些複合維生素、抗菌素及微量元素,飼料要相對穩定,如需交換要逐漸過度。

  喂料方法有二種:

  一種是喂乾料,另設飲水裝置:

  另一種是喂溼料,喂溼料時乾料和水比例是:夏季1:3,冬季1:2,春季1:2.5。每天喂4次,作到定時、定量、定質供應。9-10周齡的鵪鶉,要做到“能吃多少就給多少”的飼養方法。

  鵪鶉常用的飼料

  1、石粉

  由優質石灰石粉碎而得,成分主要為天然碳酸鈣,含鈣36%~39%。它來源廣、價格低廉、利用率高。

  2、骨粉

  骨粉中含有大量鈣和磷,而且含鈣、磷比較平衡,補喂骨粉好於貝殼粉,其用量佔日糧的1%~2%左右。

  3、貝殼粉

  由牡蠣等貝殼經洗滌、粉碎而成的一種產品,呈灰白或灰色粉末,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含鈣33%以上。應注意優先使用海濱多年堆積的貝殼,因為經長時間堆積,其中附帶的有機質已經消失,雜菌較少;新鮮貝殼應注意消毒,因為蛋白質的腐敗、附著的細菌、病毒較多,不經消毒往往會給雞造成疾病。

  4、蛋殼粉

  蛋殼經烘乾後製成蛋殼粉作為鈣源飼料,其中會含有一些有機質,一般含粗蛋白可達12.4%、含鈣24.5%-26.5%。使用時也應注意防止蛋殼汙染。

  鵪鶉的飼養方法

  1、培育幼鶉。挑選體重7克以上、羽毛整潔有光澤、活潑健壯、臍部癒合良好的幼鵪鶉來育雛。育雛的溫度:1-3日齡為36-38℃;4-10日齡為35-36℃;11-12齡為32-34℃;21-23日齡後將幼鶉關入成鶉籠,在室溫條件下飼養。

  育雛室要求易於保溫,便於觀察、添水、添食及清除糞便,要防止幼鶉外逃,墊物要粗糙,防止雛鶉站立不穩造成殘疾等。

  雛鶉出殼2-4小時後要飲用清潔溫水,24小時後可以餵食。飲水中加入少量高錳酸鉀以進行腸道消毒,加入少量維生素以提高抗逆力。開食時可先喂少量的蛋黃或奶粉,以後用配合飼料飼餵,讓其自由採食。

  光照是育雛的重要條件之一,在1-7日齡應晝夜光照,亮度為白熾燈每平方米4瓦,7天后每天光照時間為16小時即可。鵪鶉放養密度每平方米宜為:1-7日齡120只,8-14日齡100只,15-21日齡80只,22-30日齡50只。

  每天打掃雛舍、清除糞便、更換墊物、清潔飲水器,以防汙染,並供足飲水,夏季要通風良好。

  2、飼餵母鶉。產蛋的母鶉食慾旺盛,每天每隻要吃精料20克,青料則要切碎、打成漿,同精料1:1加水混合,溼度以不粘嘴為宜,每天餵食5次,其中下午3次。做到定時、定量,不能隨意變換飼料,以防減食影響產蛋。

  3、精心管理。幼鶉一般飼養40天左右即可上籠,以適應新環境,便於產蛋。從開始產蛋到60天的產蛋旺盛期,管理上要處處留心。蛋鶉在產蛋的時候比母雞還要嬌氣,見生人易受驚,不能驚動它,同時要勤清糞便,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要防老鼠和蒼蠅進入舍內。

  4、防治疾病。鵪鶉的抵抗力較強很少生病,流行性傳染病也較少見,但一旦發病,往往造成全群覆滅。因此,必須進行預防。較大規模飼養時,避免與雞共養,防止疾病傳染。鶉舍要通風、乾燥、清潔,定期用3-5%來蘇爾液進行消毒,保持飼料、飲水清潔。每週進行1次腸道消毒,即喂1次高錳酸鉀溶液顏色微紅即可,一般疾病拌喂土黴素鈣鹽、金黴素新增劑、土黴素即可治療。大批量飼養時,為防範於未然,最好進行預防接種。

  蛋用型鵪鶉的飼養技術

  一、 鵪鶉的經濟學和生物學特性

  鵪鶉是一種馴化時間較短,具有較大野性的一種特種禽類。雜食、群居、體型小、體重輕、性成熟早、產蛋量高、善爭鬥、抗病力強、有飛翔能力。

  1、 經濟學特性

  1.1、 性成熟早,開產早 鵪鶉是家禽中性成熟最早的禽類,蛋鵪鶉在35-49天開產。

  1.2、 繁殖速度較快 鵪鶉種蛋在17-18天孵化岀殼,可大量進行人工繁殖。

  1.3、 鵪鶉屬於早熟雛 出生後全身就佈滿絨毛,具有獨立的採食、飲水能力,獨立的生活生長。

  1.4、 鵪鶉的繁殖力大 鵪鶉的年產蛋量可以達到300枚以上,料蛋比低。

  1.5、 鵪鶉的雜食性,可利用多種飼料,但是對蛋白質的需求較高。

  1.6、 善於飛翔 籠養條件下易於撞網受傷死亡,要求鵪鶉的籠的後網高度不小於16釐米前網高度不低於25釐米。

  1.7、 鵪鶉的善鬥性 鵪鶉具有很強的爭鬥性。

  1.8、 神經質 鵪鶉對周圍的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受驚嚇時會出現飛竄受傷。

  1.9、 喜溫怕冷、喜幹怕溼、喜沙浴。

  二 蛋用鵪鶉的品種

  1、日本鵪鶉

  最早起源與中國,在日本培育成功,分佈與日本、中國、朝鮮、美國、印度及東南亞。

  栗色也稱麻色頭部中央有三條淡色的直紋,有眉線。雄性胸部顏色較淡,有大而稀少的的黑斑,胸部羽毛顏色隨著四季的變化有灰白色到赤褐色的轉變,肛門上有囊腺,成年雄性體重110克。雌雄胸口羽毛顏色較深,散佈有小而密的黑斑,成年體重140克年產蛋250-300枚,平均蛋重11克,料蛋比3:1.

  2、 朝鮮鵪鶉

  體型較日本鵪鶉小,顏色相似,生產效能與日本鵪鶉相似,差異不顯著。成年雄性體重125-130克,雌性體重150克,39-40日齡開產年產蛋300枚,平均蛋重12克,料蛋比3:1.

  3、 法國白鵪鶉

  由法國鵪鶉中心選育,有但用型和肉用型兩種,蛋用型顏色白色,成年的胸部有淺磚紅色,成年雄性110-125克,雌性140克,年產蛋300枚,平均蛋重11克,料蛋比3:1.

  4、 隱形白羽鵪鶉

  由北京種鵪鶉場1988年育成,羽毛白色,偶爾有黃色條紋,具有羽毛的自別雌雄,1日齡時淺色羽毛的為雌性,深色的為雄性,成年體重130-140克,40-50日齡開產,年產蛋300枚,料蛋比2.73:1.

  三、 鵪鶉的營養需要

  鵪鶉的消化特點

  1、 鵪鶉的喙相對較小,應採食粒度較小的飼料;

  2、 口腔沒有牙齒及消化液主要靠肌胃的摩擦消化,嗉囊較少,儲存私利的能力較差,需要少喂勤添。

  3、 消化道較短,飼料存留的時間較短,因其生長速度快,所以需要低纖維、高能量、高蛋白的飼料。

  4、 鵪鶉飼料鈣的含量應該為雛鵪鶉0.8%-1.05%,產蛋期的鵪鶉為2.5%左右。對蛋白的需要量為20-28%,能量的需求為11.7-12.6兆焦。

  5、 鵪鶉每天的產蛋高峰主要集中在中到下午,早上開始光照的時候就要開始飼餵。

  鵪鶉的營養需求

  1、 對水的需要

  2、 對蛋白質的需求,鵪鶉對蛋白質的要求較高,有13種必需氨基酸,分別為賴、蛋、色、苯丙、蘇、亮、異亮、精、組、纈、甘、胱、酪。

  3、 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蟲蛀就會降低蛋白質的需求,蛋過多會造成鵪鶉過肥,鵪鶉對粗纖維的利用能力較差,一般飼料中的粗纖維不能超過3%-5%,過低了不能有效的刺激腸道會引起飼料的消化不良。

  飼料中的粗脂肪不足時會影響飼料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導致生長緩慢,性成熟推遲,產蛋下降。過多會導致過肥,食慾不振,下痢,由於飼料中還有粗脂肪,碳水化合物也可以轉化為脂肪,一般不需要特別新增。

  4、 礦物質的需求

  礦物質在鵪鶉體內的含量佔3%-4%鈣和磷 缺乏或比列失調時可以引起軟腳病、佝僂病、產蛋薄、軟殼蛋,一般雛鵪鶉飼料中的鈣磷比例為2:1,產蛋鵪鶉的鈣含量2.5%-3.9%,磷含量為0.8%,鈣磷比列為4:1鈉和氯 通常是以食鹽的方式補給的,鵪鶉對食鹽的需求量為飼料的0。3%,缺乏時會引起食慾不振,消化障礙,脂肪和蛋白的合成受阻。


猜你感興趣:

1.飼養鵪鶉的飼養管護方法

2.鵪鶉孵化率提高的措施方法

3.如何飼養鵪鶉幼鶉

4.泥鰍養殖技術

5.人工怎麼飼養中華鱘

6.怎樣建設養鵪鶉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