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結核是什麼原因

  很多腸結核患者都想知道。那麼,你?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腸結核的原因吧!

  

  腸結核一般都由人型結核桿菌引起,偶有因飲用帶菌牛奶或乳製品罹患牛型結核者,結核桿菌侵犯腸道的主要途徑有:

  一、胃腸道感染 為腸結核的主要感染方式。

  二、血行播散 血行播散也是腸結核的感染途徑之一。見於粟粒型結核徑血行播散而侵犯腸道。

  三、鄰近結核病灶播散 腸結核還可由腹腔內結核病灶直接蔓延而引起,如輸卵管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腸繫膜淋巴結核等。此種感染系通過淋巴管播散。

  結核病和其它許多疾病一樣,是人體和細菌或其它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只有當入侵的結核桿菌數量較多、毒力較強,並有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包括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區域性抵抗力削弱時,方能致病。

  腸結核得早期症狀

  一、腹痛 因病變常累及回盲部,故疼痛最常見於右下腹,觸診時可發現侷限性壓痛點。疼痛亦可位於臍周,系回盲部病變牽引所致,疼痛一般較輕,呈隱痛或鈍痛,亦有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常於進餐時或餐後誘發,此為進食引起胃迴腸反射或胃結腸反射所致;餐後疼痛系病變的腸曲痙攣或蠕動增強,因而疼痛常伴有便意,便後可使疼痛緩解。增生型腸結核併發腸梗阻時,腹痛主要為絞痛,並有腸梗阻的相應症狀。

  二、腹瀉與便祕 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症狀之一,這是因腸曲炎症和潰瘍的刺激,使腸蠕動加速、排空過快以及繼發性吸收不良所致。排便一般每日2~4次,多為糊狀便,輕者僅含少量粘液,嚴重者腹瀉可每日多達10餘次,便中有粘液及膿液,血便較少見。此外還可間有便祕,糞便呈羊糞狀,或腹瀉一便祕交替出現。

  三、腹部腫塊 主要見於增生型腸結核,腸壁區域性增厚形成腫塊。當潰瘍型腸結核和周圍組織粘連,或並有腸繫膜淋巴結核等,均可形成腫塊而被捫及。腹塊常位於右下腹,中等硬度,可有輕壓痛,有時表面不平,移動度小。

  四、全身症狀 潰瘍型腸結核常有結核毒血癥,如午後低熱、不規則熱,弛張熱或稽留熱,伴有盜汗,可有乏力、消瘦、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症狀和體徵,並可有腸外結核特別是結核性腹膜炎、肺結核等有關表現,增殖型腸結核多無結核中毒症狀,病程較長,全身情況較好。

  腸結核的日常飲食

  避免過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的攝取,經常體育鍛煉,減少對各種應激的反應等就足以達到治療目的。

  日常飲食中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入,如奶製品、大豆等。以腹瀉為主的患者應酌情限制粗質蔬菜以及水果。以便祕為主的患者則提倡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以增加大便容積,緩解便祕,減輕腹痛。

  腸結核病人應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熱量、低脂肪、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的飲食為主,宜清淡,易消化,高蛋白,如蛋、奶、精瘦肉、魚等,尤其要注意忌溫熱辛燥、香燥的飲食,如辣椒、生薑、羊肉等,亦忌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