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馬基亞維利是誰

  尼可羅·迪·貝納爾多·德·馬基亞維利是義大利的哲學家。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哲學家馬基亞維利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馬基亞維利的簡介

  尼可羅·馬基亞維利Niccolò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他所寫下的《君主論》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以及《論李維》一書中的共和主義理論。他於1498年進入統治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十人執政團theCouncilofTen服務,隨後奉派出國擔任外交任務,這個工作使他獲取許多足供萃取的經驗,以作為往後政治與軍事技巧諍諫的素材。1512年共和國崩潰,曾長期支配佛羅倫薩政局的美第奇家族MediciFamily重掌權力。由於馬基雅維利意外不當地捲入一場謀叛該家族的陰謀,因而遭受逮捕和折磨。獲釋後,被逐出城區,退隱至距離佛羅倫薩南方七裡的聖安德列Sant’Andrea的小農莊。馬基雅維利失意的餘生,即專注於寫作,其中一些著作試圖說服新任的統治者,恢復他所熱愛的處理政務的職位。1527年該政府被推翻後被逐,同年病死。

  馬基雅維利他是中世紀晚期義大利新興資產階級代表,主張結束義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論》1513中認為共和政體是最好的國家形式,但又認為共和制度無力消除義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擁有無限權力的君主政體才能使臣民服從,抵禦強敵入侵。他強調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權術政治、殘暴、狡詐、偽善、謊言和背信棄義等,只要有助於君主統治就都是正當的。這一思想被後人稱為“馬基雅維利主義”。他還著有《論戰爭藝術》1520和《佛羅倫薩史》1525等。

  馬基雅維利有關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有《論提圖斯·李維烏斯的前十卷》和《君主論》一譯《霸術》。他很少直接論述法律,但作為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對後世西方法律思想具有重要影響。馬基雅維利強烈要求統一義大利,反對羅馬教會和貴族割據勢力;他推崇共和政體,但又認為在當時政治條件下,只能實行君主專制。他將所著《君主論》一書獻給佛羅倫薩統治者美第奇的洛倫佐1449~1492,呼籲洛倫佐致力於義大利的統一,並著重論述了鞏固君主統治的方法和權術。在中世紀後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個明顯地擺脫了神學和倫理學的束縛,為政治學和法學開闢了走向獨立學科的道路。他主張國家至上,將國家權力作為法的基礎。

  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哲學是科學性的經驗哲學,並不談論目的是善意的還是邪惡的,只說明為達到目的應該採用的手段。在當時,人們普遍讚歎這種利用高超的手段贏得聲譽的行為,尤其在馬基雅維利生活的義大利,這種讚歎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儘管崇尚手段和希望義大利統一這兩件事並存於馬基雅維利心中,但它們並未合二為一。他認為,承擔祖國統一大業是出於對權勢和名望的熱愛之心。

  哲學家馬基亞維利的生平

  馬基雅維利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是第一位將政治學與倫理學分家的政治思想家。

  馬基雅維利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曾是一名律師,但當他出生後,家中除了四壁圖書外已經一無所有,所以他沒有多少受學校教育的機會,完全依靠自學。

  1494年,美第奇家族對佛羅倫薩的統治被推翻,佛羅倫薩共和國成立。1498年,馬基雅維利出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廳的長官,兼任共和國執政委員會祕書,負責外交和國防,經常出使各國,會見過許多執掌政權的人物,成為佛羅倫薩首席執政官的心腹。他看到佛羅倫薩的僱傭軍軍紀鬆弛,極力主張建立本國的國民軍。1505年,佛羅倫薩通過建立國民軍的立法,成立國民軍九人指揮委員會,馬基雅維利擔任委員會祕書,並在征服比薩的戰爭中,率領軍隊,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的矛盾中,他到處出使遊說,力圖使其和解,避免將佛羅倫薩拖入戰爭,並加強武裝以圖自衛。但當他於1511年前往比薩時,教皇的軍隊攻陷佛羅倫薩,廢黜執政官,美第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羅倫薩。馬基雅維利喪失了一切職務。

  洛倫佐•美第奇成為佛羅倫薩大公,1513年馬基雅維利被抓進監獄,受到嚴刑拷問,但最終被釋放。已經一貧如洗的馬基雅維利隱居鄉間,開始進行寫作。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兩部名著《君主論》和《論蒂託•李維〈羅馬史〉的最初十年》。

  《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十四年政治生涯,特別是外交經歷總結探索的結果。《君主論》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驚世駭俗之書,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都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它作為第一部政治禁書而為世人矚目。在人類思想史上,還從來沒有哪部著作像《君主論》這樣,一面受著無情的詆譭和禁忌,另一面卻獲得了空前的聲譽。

  《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為了達到自己的事業或統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為目的高於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在打破了舊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觀點的同時,創立了新的政治學觀點,為後人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1527年,美第奇家族倒臺,佛羅倫薩恢復共和制,馬基亞維利想繼續為共和國效力,但因為他曾效力於美第奇家族,不被共和國起用,鬱悒成疾,58歲即去世。

  馬基亞維利的哲學思想

  馬基雅維裡主義machiavelliansm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它通常分為高馬基雅維裡主義和低馬基雅維裡主義。高馬基雅維裡主義的個體重視實效,保持著情感的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大量的研究探討了有關馬基雅維裡主義與行為結果的關係。高馬基雅維裡主義者比低馬基雅維裡主義者更願意操縱別人,贏得利益更多,更難被別人說服,他們更多地是說服別人。但這些結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調節。馬基雅維裡認為,人類愚不可及,總有填不滿的慾望、膨脹的野心;總是受利害關係的左右,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因此,利他主義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們偶爾行善只是一種偽裝,是為了贏得名聲和利益。人都是“忘恩負義、心懷二志、弄虛作假、偽裝好人、見死不救和利慾薰心的”;即使最優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墮落,因為作惡事更有利於自己,講假話更能取悅於別人。人民有屈從權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殘酷,而不是愛。人應當在野獸中選擇獅子和狐狸,象獅子那樣殘忍,象狐狸那樣狡詐。君主不妨對行惡習以為常,不要因為殘酷的行為受人指責而煩惱;“慈悲心是危險的,人類愛足以滅國”。馬基雅維裡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

  馬基雅維裡還指出:受人敬愛不如被人懼怕,“一個君主被人懼怕比起被人愛,更為安全些”。但有時又有必要讓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於一身的人”,也就是說,統治者在公開場合應表現出愛民如子和仁慈寬厚的樣子。懲罰人的事應讓其他人去幹,最後還可嫁禍於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國民的譴責。獎賞別人的事應當親自出面,以免讓下屬行私惠。給人恩惠要一點點地來,讓他有盼望;給人打擊要一下致其於死地,不讓他有報復的可能。君主平常應當不露聲色,對凡事裝作懵懂無知,避免讓下屬瞭解自己,但對下屬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隨時操縱他,並且動用殺伐大權。馬基雅維裡認為,君主應當絕對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質優秀的軍隊,“任何人只要有他自己的裝備精良的軍隊,就會發現無論時勢如何驟轉,他自己總是處於有利的地位”。還有,君主為了保持權力的自主性,絕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對別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別人對你誠實,更不可把命運繫於別人身上。君主要經得起孤獨的煎熬,“最危險莫過於意氣相投的人”。所以,應當懷疑一切人,組織耳目對之暗中監視,網羅黨羽排除異己,設定職權相互牽制……。總之,為保住君主的地位,採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許的。

  馬基雅維裡主義在西方是貶義詞,是旁門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誰被冠以“馬基雅維裡主義者”,誰就名譽掃地。尼克松因“水門事件”之類的陰謀詭計而被稱作“馬基雅維裡主義者”,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富爭議”的總統之一。

  高馬基雅維裡主義者在以下幾個方面工作成效顯著:

  A、當他們與別人面對面直接交往,而不是間接地相互作用;

  B、當情境中要求的規則與限制最少,並有即興發揮時;

  C、情緒捲入與獲得成功無關時。

  高馬基雅維裡主義者會是好員工嗎?這取決於工作的型別及你是否在評估績效時考慮其道德內涵。對於需要談判技能的工作和成功能帶來實質效益的工作如代理銷售商,高馬基雅維裡主義者會十分出色;而對於以下這些情況,如結果不能為手段辯護的工作,行為有絕對的規範標準以及上一段中所列出的叄個條件不存在時,很難預期高馬基雅維裡主義者會取得良好績效。

  馬基雅維利主義在的人們眼裡已成為不擇手段,無視道德而側重權術與謀略的現實政治代名詞。並與傳統的理想道德政治想對應,因此馬基雅維利主義往往成為專制獨裁者們的最愛,併成為他們肆意奴役民眾的理論基礎。然而有趣的是因馬基雅維利主義而譭譽參半的馬基雅維利先生卻是一味道德高尚的老牌共和主義者,如果對於馬基雅維利先生全部政治信念和其人生軌跡進行深入的瞭解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些不同的東西,我們可以進一步的認識到馬基雅維利主義是先生留給世人特別是人民大眾最寶貴的思想寶藏。

  
哲學家馬基亞維利的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