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怎麼養殖

  鴨是禽類養殖中對飼料需求量比較大的一個品種,特別是肉鴨,飼料成本往往要佔飼養總成本的80%左右。不過肉鴨要怎麼養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肉鴨的養殖技術:

  一、飼養管理

  肉鴨養殖實行“三分治療七分管理”。特別是在秋冬季,高架棚養殖的肉鴨會因為晝夜溫差大,導致中小鴨感染傷寒、副傷寒、病毒性感冒、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等疾病。

  因此,應時刻注意天氣變化,當氣溫下降時要及時拉下鴨棚兩邊的防護膜;當氣溫上升時,也要在適當的時間拉起防護膜,因為鴨糞發酵加快,氨氣濃度上升,會導致肉鴨氨中毒。秋冬季冷空氣頻繁,一定要注意好鴨棚兩邊的防護膜拉起或放下的時機,控制好棚內溫度,防止內外溫差過大。另外,需要關注飲水管道低溫凍結的情況,可用稻草包裹水管,或者將水龍頭開啟,保持小量流水防止凍結。

  二、飼料營養

  目前肉鴨養殖一般都採用顆粒飼料,在同批次的肉鴨養殖過程中,儘量避免中途換料換料是指換不同批次的飼料或不同廠家的飼料。由於不同批次的飼料或者不同廠家的飼料的配方不同,肉鴨在食用同一種飼料一段時間後,腸道環境已經適應,中途換料會導致腸道環境重新適應新的飼料,影響飼料利用率,進而導致肉鴨抗病能力隨之下降。

  三、疾病防治

  目前肉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病毒性肝炎、禽流感、傷寒、副傷寒等。肉鴨從進欄到出欄需要35天左右,在這期間,肉鴨必須免疫兩種疫苗:一是禽流感疫苗,8-12日齡頸部皮下注射;二是鴨疫裡默氏桿菌病疫苗,4-5日齡頸部皮下注射。

  判斷一個鴨群健康與否,主要是看鴨群的採食情況,如果在肉鴨生長期,每天的採食飼料都有增加,這說明鴨群健康,如果採食量比前一天有所減少,加之鴨群的精神狀態不佳、糞便的顏色和形態發生變化,如拉白色、黃綠色糞便,說明鴨群健康存在問題。如果發現鴨群生病,應及時聯絡獸醫人員,及早進行治療,防止疫病發展流行。

  夏季養肉鴨的注意事項:

  1、加強通風:鴨舍內加強通風可以促進空氣流動,加快鴨體蒸發帶走熱量,從而降低鴨的體溫,同時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減少了疾病的發生和傳播。然而北方地區個體養殖戶多為大鵬式養鴨,棚舍條件較差難以做到有效地縱向通風以及風機配合水簾的降溫措施,在應對夏季高溫時應將棚舍兩邊塑料布捲起,並配合使用風扇來加大通風量降低舍內溫度,夜間也應適當加大通風量,以緩解白天酷暑的影響,恢復體能。

  2、遮陽降溫:為了減少太陽輻射可以把棚頂塗成白色,並搞好綠化利用植物遮擋,可有效降低舍內溫度,由於陽光直射,鴨群多集中於舍內,因此在運動場上方利用植物或遮陽網適當遮蔭,可增加鴨群活動範圍,避免擁擠導致個體產熱量上升。

  3、噴霧降溫:在加強通風后溫度依然居高不下時可採取棚頂噴水、舍內噴水霧化的降溫措施,每隔一至兩小時進行一次,每次約十到十五分鐘即可,可配合消毒劑的使用做到消毒降溫一舉兩得。

  4、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很多養殖戶以為夏季疾病較少,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能夠較早將鴨放至運動場地,因此選擇加大飼養密度以求增加養殖效益,但往往適得其反,由於鴨群過於擁擠造成個體散熱面積減少,鴨群自身產熱量增加,加大了夏季降溫工作的難度,增加了鴨群熱應激和中暑的機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5、適當增加飲水器數量:鴨為水禽有洗浴的習性,適當增加飲水器,可以避免因天氣炎熱,洗浴頻繁對飲水的影響,保證鴨群有足夠的飲水。

  6、抗應激藥物的使用:可在炎熱時適當新增薄荷、藿香等中草藥以及Vc來緩解熱應激帶來的影響,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