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類風溼的中藥方

  目前公認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與內分泌、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以下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分型治療:

  1風寒溼型

  治法:祛風除溼,散寒通絡。

  處方:麻黃6克,細辛3克,桂枝10克,獨活10克,桑枝15克,威靈仙15克,白朮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減:關節劇痛加炙川烏、杭白芍;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加秦艽、海風藤;關節麻木漫腫加薏苡仁、蒼朮。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為主共治療160例,有效率為91.4%~93.0%之間。

  常用成方:烏頭湯、麻辛附子湯、蠲痺湯。

  2風溼熱型

  治法:清熱祛風,除溼通絡。

  處方:防己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蔘20克,獨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減:熱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黃柏、龍膽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加減共治療169例,有效率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藥知母湯、白虎加桂枝湯、防己黃芪湯等。

  3氣血兩虛

  治法:益氣補血,散寒除溼通絡。

  處方:人蔘6克,黃芪20克,當歸15克,茯苓20克,白朮20克,雞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獨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減:心悸乏力加炙遠志、龍眼肉;關節疼痛甚加制乳香、沒藥;面色眺白、少氣無力加全當歸,並加重黃芪用量。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為基礎加減共治療117例,總有效率為94%左右。.

  常用成方:當歸補血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

  4脾腎陽虛

  治法:溫陽益氣,疏經通絡。

  處方:生黃芪20克,白朮、桂枝、制川烏、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當歸、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減:大便溏薄加扁豆;夜尿頻數加補骨脂、吳茱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73例,有效率為93.3%~96.8%。

  常用成方:真武湯、人蔘健脾丸、獨活寄生湯等。

  5肝腎陰虛

  治法:滋養肝腎,和血通絡。

  處方:生地30克,玄蔘20克,防己15克,石斛15克,雞血藤、15克,當歸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澤瀉12克,知母9克,黃柏9克。

  加減:頭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後煩熱可酌加女貞子、旱蓮草;骨蒸勞熱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以上方為基礎經治56例,有效率在85.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黃丸、青娥丸、五虎蠲痺散加減。

  類風溼有何食療

  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一隻,生薑100-250g,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悶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入少量酒,一天內吃完,可隔一週或半月吃一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做粥加糖,能出溼熱。

  蔥白粥:煮米做粥,臨熟加入蔥白,不拘時食,食後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生薑粥:粳米50g,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用砂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加蔥、醋。食後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川烏粥:生川烏頭3~5g,粳米30g,薑汁10滴,蜂蜜適量。將烏頭搗碎研為極細末,粳米煮粥,沸後加入川烏頭末改文火慢煎,熟後加入生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溫服。患者有熱性疼痛,在發熱期間及孕婦忌服。本方不可與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等中藥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