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藥用多了會記憶不好嗎

  小到拔牙、外傷縫合,大到剖腹產、心臟手術,人的一生中難免會經歷幾次麻醉,而麻醉也是手術中最必不可少的步驟。但由於相關知識匱乏,人們往往對麻醉相關的一些問題特別擔心,比如麻醉會不會影響大腦,會不會讓人變傻?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麻藥打多了會讓人變傻

  1.全麻會不會讓人變傻?

  如今,隨著全身麻醉技術和藥物發展進步,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得到極大提高,全身麻醉導致嚴重併發症遠遠低於航空事故。而全身麻醉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可控,對重要器官的影響也越來越小,因此對於一般患者不會顯著影響大腦,也不會讓人變傻。

  術前,麻醉醫生會對患者進行基本情況、重要器官功能,用藥史、手術史等進行評估,其目的就是儘可能準確提供適合手術方式的麻醉方式和深度,以達到術後迅速早期甦醒。以吸入麻醉藥為例:大於95%的藥物是原形排出體外的,體內代謝極少,影響也很小。

  有的患者在全麻手術後,覺得記憶力差,精神不好,感覺有一種“一病傻三年”的感覺,其實這和全麻沒有什麼關係,主要是由於外科手術引起的應激反應,以及神經內分泌功能、睡眠紊亂等綜合影響。

  2.區域性麻醉比全麻風險小?

  決定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還是區域性麻醉,需要根據手術部位、患者的基本情況來綜合考慮,與手術方式匹配,最大程度保證患者安全的麻醉方式才是最佳選擇。隨著麻醉技術進步,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等都已經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比如說同樣是膝蓋或腳的手術,成年人可以選擇椎管內麻醉,幼兒患者可能就需要採用全身麻醉複合神經阻滯來完成,不僅有效保證手術安全有效進行,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兒手術引起精神傷害的程度。

  3.開刀哪有不疼的?

  這種想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疼痛不利於術後改善患者睡眠,還會降低術後免疫功能,更不利於患者咳嗽排痰和早期活動,從而影響患者術後的康復,增加肺部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術後併發症。

  因此,在術後麻醉醫生會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採用多種鎮痛方式,包括靜脈鎮痛、神經阻滯技術、多種鎮痛藥物的組合,來避免患者術後出現嚴重疼痛。

  4.手術後能否進行活動?

  一般建議沒有大出血、生命體徵平穩的患者,宜在術後早期活動。比如像子宮肌瘤、卵巢腫瘤、乳腺包塊等患者,早期可躺在床上,做伸伸手、腿等活動,且每隔4小時左右翻身,以加速腸道功能早期恢復及有效促進肺功能恢復。

  對於大手術類的患者,在術後可進行早期被動活動,比如每隔兩小時拍背、按摩上肢和腿部等,防治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

  5.長期飲酒者會“麻不翻”?

  確實存在有人肝臟的肝藥酶強勁,對酒精及某些藥物代謝迅速,達到同樣麻醉深度需要的藥物劑量要大很多。麻醉科醫生是根據患者意識、生命體徵等,且在實時監護下實施麻醉,通過個體化的調節藥物劑量都可以達到有效麻醉狀態。而長期飲酒的人可能肝臟功能受損,對麻醉藥物的敏感性顯著增加,所以酗酒患者的差異性很大,術前需要和麻醉醫生提及有無長期酗酒情況。

  對此也不必擔心,在術前麻醉醫生會對患者的身體情況做評估,如果患者有長期飲酒史,醫生會根據飲患者年齡、肝腎功能、神經系統功能,給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和劑量。

  麻醉對智商到底有沒有影響

  “醫生,醫生,麻醉藥影不影響娃兒的智力喃?”這絕對是所有的麻醉醫師被問得最多的問題!

  全身麻醉藥在經過多年的摸索,人們已經基本確定了現有麻醉藥物的安全劑量。一般來說,95%以上的麻醉藥物會在6小時內經肝、腎、呼吸道排出體外,不會對智商造成影響。少數情況下,一些老年人在接受大手術後,學習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短期內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即“術後認知障礙”,這與患者年齡、麻醉時間、手術併發症、術後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並不一定和麻醉藥物有關,而且大多很快能夠恢復。

  區域性麻醉藥物作用於區域性區域的神經,一般不會入血,更談不上影響大腦、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