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孝文化演講稿優秀範文

  德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積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華。有哪些關於德孝文化的演講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德孝文化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

  德孝文化演講稿篇一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資源。而德孝文化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因此,踐行孝道,使孝道活動根植於心,有利於在全社會弘揚德孝文化,形成崇德向善、積極健康、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中華民族素來是個“禮儀之邦”,古人就已將美好的德孝美德發揮到極致。“扇枕溫衾”、“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孝老愛親故事代代相傳。而今,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群孝心好兒女,以他們的孝行善舉,繼續繼承和發揚著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以行動詮釋著德孝的內涵。四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癱瘓的父親、病重的母親,把8個弟妹撫養成人的草原殘疾人牧民羅桑扎西;十幾年來獨自一人悉心照料、服侍5位老人的善良蒙古族婦女烏蘭其其格;一諾半世紀,改名換姓47年替犧牲戰友盡孝的退伍戰士蔣新東……一個個好兒女身上,彰顯出的是博大的胸懷和勇於擔當的責任,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尊老愛親的定義,在平凡的生活中書寫著感人至深的敬老孝親讚歌。可是有些人嘴上說著“孝道”,可是卻止於行動。其實,孝心沒你我想象中的那麼高,那麼遠,在生活中對父母多一份關愛,對老人們多一份敬愛,並非要經歷艱難也能做到。古語云:“德孝兼,路寬而長。”每個人只要懷著“德孝”這份心意,必能將穩穩的幸福傳遍整個社會。

  在生活中,我們要讓德孝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孝養,你依然健康。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懷著報答感恩之心,承擔起孝敬父母的責任和義務。不要僅僅把孝敬父母當作一項“任務”,他們最需要的往往並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關懷和撫慰。孝敬父母,更多的是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忙碌的工作中,請不要忘記給多父母一點愛和關心,多一句問候,多一份理解,讓父母打心底裡感到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時,也要懷著敬老愛老的心,尊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敬老愛老不能僅僅依靠一人之力,而需要每個人的參與,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應該從生活細節處關愛、孝敬老人,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空巢、困難老人,在公交車上主動讓個座,過馬路時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伸出關愛之手,讓老人從我們的善舉中感受到精神上的撫慰;同時也能用我們關愛老人的言語行為去影響、感召更多的人,在社會上凝聚起滴水穿石的向善力量。

  在各類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中,我們應該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德孝文化為思想基礎,並結合當代德孝文化的內涵特徵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此外,還要注重樹立文明家風,建設和諧家庭,使“德孝文化”深入到每個家庭、整個社會中,讓群眾成為培植德孝文化的深厚土壤,大力弘揚德孝文化,使其成為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

  德孝傳統,薪火相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懷著德孝之心,在實踐中興德孝之風、做德孝之事,要用“365好人”的榜樣力量弘揚德孝文化,傳遞強大的正能量,讓德孝文化蔚然成風,讓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燦爛。

  德孝文化演講稿篇二

  德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與命脈,積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道德文明精華。德孝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的獨特基因,深深根植於中國人的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正如指出的那樣: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以孝敬美德為精髓的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所以,弘揚德孝文化,就是在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牢記:弘揚德孝文化,就是在涵養中華文明之根。

  幾千年來,德孝文化為維繫家庭和睦,政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德孝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和諧文化,是構建中華社會人倫關係的重要調節器,實乃中華之根。新形式下,我們就應該把弘揚德孝文化上升到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上來。在思想上重視德孝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德孝文化,在工作上推進德孝文化。德孝文化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傳統中國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可稱為德孝的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更是奠基於孝道上的社會;德孝,也是中華文明區別於其他文明的重大文化現象之一。

  德孝文化從家庭倫理出發,將人與人的關愛之情、責任之心推及至整個社會和國家,以孝敬的心態對待他人、對待國家、對待自然萬物,最終形成和睦的家庭鄰里關係,這能使社會穩定,國家政權穩固。我們之所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德孝文化的傳承和昇華。而今天,我們追本溯源,倡導德孝文化的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樣做,就是在弘揚先進的傳統文化,涵養中華文明的根基,以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孝敬是社會文明的基礎,是人類出於社會本性追求的基本價值。德孝文化以“唯人為貴”為核心內容,既是治國理政必須秉持的基本理念,又是從上到下的基本價值遵循,這些要求與當代中國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為內容的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忠孝禮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道德行為的精闢總結,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忠於國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中國傳統固有的小家庭模式開始發生改變。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人際關係等,也都將產生巨大的變化。許多傳統文化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就警示我們,一定要堅守德孝文化,絕不能讓這個中國文化之根萎縮。

  魯迅先生曾說:“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現代社會,德孝的形式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德孝的精神一脈相承。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德孝文化的推進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象徵,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實體現,是社會生活中人性美的充分展示。弘揚傳統的德孝文化,建設一個更加文明、健康、和諧、進步的社會,正是構建美麗中國和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社會正能量。

  德孝文化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朋友們:

  你們好,我是王壇鎮中學一名普普通通的學子,今天非常榮幸能站在此處,說一說自己對孝德的一片感言。隨著歷史的發展,虞舜先帝的身影雖然早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卻悄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每一塊充滿希望的田野裡,播灑在我們每一座綠水環繞的村落裡,也沉澱在我們每一個莘莘學子的心田裡,那就是大愛無言,大“孝”至親的孝文化!

  從古至今,孝的故事永不落幕!孝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的遠見;孝是沉香不怕艱難險阻,排除萬難一定要救出母親的赤子心;孝是王壇蔣相村孝媳虞蓉,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婆婆的執著心;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孝都不會過時!

  有人說,你可以不用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做一個孝順的人。的確,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所以感恩父母便是我們走向成功的第一站。請想一想是誰用遒勁的手臂,為我們撐起一片遮蔽風雨的天空?是誰贈我們傲翔的雙翅,為我們輸送實現夢想的勇氣?是誰用含辛茹苦的汗水,為我們澆灌幸福的家園?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偉大的父母。當我們漸漸長大,已不再需要父母的扶攙的時候,我們怎能忘記那一雙雙牽掛的眼神?怎能忘記那深夜的一聲聲咳嗽?怎能忘記那曾經偉岸,如今卻逐漸衰老的背影?怎能忘記那因日復一日翹首相望,而佈滿憔悴的雙眼?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我知道,孝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應該是一種行動。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時代的驕子,更應該把孝付諸於行動。我知道,一個行動比一百次的醒悟、一百句悅耳動聽的言語都要重要的多!那麼,現在就讓我代表王壇中學的學子們,向養育我們的父母們,關愛我們的老師們,護佑我們的先輩們,道一聲:“謝謝”鞠躬

  鼓舜王之操,續先輩之德!親愛的朋友們,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建築永恆的孝心,留下生命永恆的奇蹟。謝謝,我的演講完了。


  ”德孝文化演講稿“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