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演講技巧

  宋楚瑜是臺灣政治風雲人物,曾任臺灣自1885年建省以來唯一的一屆民選省長,故臺灣媒體習慣稱呼宋楚瑜為“宋省長”,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宋楚瑜的演講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巧用契機

  宋楚瑜說,昨天還有天氣預報說可能今天有雷陣雨,但是今天不僅是風和日麗,而且是撥雲見日,象徵對於兩岸關係,大陸和臺灣都希望雨過天晴、撥雲見日,這種期待是我們大家共同的。

  這裡很能體現宋主席的親和力,在以前人他所到之處都要用當地的方言和大家聊上幾句,顯得很親切,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作為中國人,他也深知咱們中國人習慣,開始時喜歡用天氣來寒喧。這裡,宋主席巧妙地利用天氣的變化來比喻兩岸關係,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大家共同的意願,也極容易引起共鳴。

  二、比較說理

  宋楚瑜說,親民黨是一個在臺灣土生土長的政黨,但是卻有著非常強烈的愛鄉愛土的臺灣意識,是臺灣意識,而不是“臺獨”選項。我們也有著濃厚的華夏情懷,我們從頭到尾堅決反對“臺獨”,我們一貫所強調的是:“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而“臺獨”也從來不是我們親民黨和臺灣應該有的選項。

  例如為了“臺獨”而認同日本人,不僅扭曲了歷史,也否定了臺灣人,這是一小部分人狹隘的個人經驗,既丟了根,又拋了本,所以是根本不對。

  請各位同學、大陸的鄉親不要把臺灣意識跟“臺獨”劃上等號。臺灣意識是在長期的歷史脈絡中自然形成的一種認同臺灣人根底的一種情感,“臺獨”是要把中國從中國大陸徹底的去割裂的一種企圖。不可否認,臺灣意識曾經被“臺獨”所操縱,但是這種政治掛帥的手法反而混淆了臺灣真正的心聲。

  “臺灣意識”和“‘臺獨’選項”是兩個有著本質區別的概念,而且有不少人容易把兩者混淆。所以,在這裡宋主席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道出了兩者的根本區別。在分辨中,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臺獨”的危害性、欺騙性和嚴重性,要人們能夠擦亮眼睛,警惕“臺獨”的陰謀。

  由於他將“臺灣意識”和“‘臺獨’選項”放在一起比較來談,就使人們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全面而清晰的認識了。

  三、比喻明理

  宋楚瑜說,真正的和解不是對於我們原則立場的妥協,而是民族再生的一個開始。歷史應該是一面鏡子,而不應該是一條繩子,鏡子讓我們看到我們自己的作為,看到前人的教訓,而能夠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繩子則是一種糾纏,讓過去的冤孽影響到現在人理性的思考。兩岸的歷史和未來千絲萬縷、千頭萬緒,正考驗著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所有臺灣和大陸的同胞們跟相關的政治人物,能夠有更大的智慧,讓中國人來共同處理我們自己中國人的問題。

  在這裡,宋主席形象在用“繩子”和“鏡子”作比喻,來闡明和平主張。他生動地說明了“繩子”帶給我們的束縛;“鏡子”帶給我們的優勢,使得我們能夠形象地理解到我們所要面臨的將是怎樣的一個選擇:那就是要著眼於未來,兩岸攜手共同來完成祖國的和平大業。

  這段話容量很大,意蘊也較深刻,能夠給人許多回味。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兩個比喻的妙用。如果這裡他只是闡述大道理,雖說能把問題講清楚,但味道就淡了。

  四、事實證明

  宋楚瑜說,全球必須面對中國的崛起。5月9日出版的《美國新聞》週刊以“中國的世紀”為題推出大篇幅封面報道,詳細介紹了中國近年來突飛猛進的成就。報道說,改革開放的25年以來,13億中國人民脫離了貧窮。美國最大的超市沃爾瑪,6000多個供應商裡面有5000個是來自於中國。現在美國人學中文急切的程度超過去學法文。以往我們講電影是美國文化的代表,但是現在中國的電影和明星也向美國輸出,在大陸有張藝謀,在臺灣有李安,章子怡更是大家所認識。

  所有的資料和事實都說明,中國正在快速的崛起。15年以前,美國認為浦東的開發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現在卻是亞洲金融中心。歐美的經濟學者都認為,以這種幹勁和快速發展的程度,中國經濟的實力在2015年將超過日本,而且在2039年會超越美國,這是了不起的願景跟共同的成就。

  宋主席在這裡列舉了一些事實,用數字和事例說話,讚揚了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這裡所列舉的不是我們統計的數字,也不是我們自己在當“王婆”,是人家給作出的分析。

  我們注意到,在宋主席列舉中有這麼一句“在大陸有張藝謀,在臺灣有李安,章子怡更是大家所認識”很有味道,這就表明了美國主流媒體也是“承認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

  這是宋主席高超演講藝術的體現,它讓我們充分領略到“事實勝於雄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