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演講稿

  成功創業人士以演講的形式分享自己創業的歷程,激勵著有創業想法的人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創業演講,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借鑑!

  成功創業演講篇1:李嘉誠

  很多人會認為打工是在賺錢。其實打工才是最大最愚蠢的投資。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除了我們的青春還有什麼更寶貴?! 很多人都抱怨窮,抱怨沒錢想做生意又找不到資金。多麼的可笑!其實你自己就是一座金山***無形資產***,只是你不敢承認。寧可埋沒也不敢利用。寧可委委屈屈地幫人打工,把你的資產雙手拱讓給了你的老闆。

  我們試想一下,有誰生下來上天就會送給他一大堆金錢的?有誰是準備非常齊全了完美了再去創業就成功了?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畢竟是極少數、富不過三代,許多偉業都是平凡人創造出來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特別是在如今這個資訊高度快速傳播的年代! 我曾經問過我的一個朋友為什麼不去打工?他的回答是:“說句得罪點的話,出去打工簡直就是愚蠢的浪費青春!”為什麼你一直是打工仔?因為你安於現狀!因為你沒有勇氣,你天生膽小怕事不敢另擇它路!因為你沒有勇往直前,沒有超越自我的精神!雖然你曾想過改變你的生活、改變你窮困的命運、但是你沒有做,因為你不敢做!你害怕輸,你害怕輸的一窮再窮!你最後連想都不敢想了,你覺得自己也算努力了、拼搏了、你抱著雄心大志、結果你沒看到預想的成就,你就放棄了。你就只能是一個打工仔!!

  為什麼你一直是打工仔?因為你隨波逐流,近墨者黑、不思上進,分錢沒有、死愛面子!因為你畏懼你的父母、你聽信你親戚、你沒有主張、你不敢一個人做決定。你觀念傳統、只想打工賺點錢結婚生子,然後生老病死、走你父母一模一樣的路。因為你天生脆弱、腦筋遲鈍只想做按班就部的工作。因為你想做無本的生意,你想坐在家裡等天上掉陷餅!因為你抱怨沒有機遇、機遇來到你身邊的時候你又抓不住,因為你不會抓!因為你的貧窮,所以你自卑!你退縮了、你什麼都不敢做!你只會給別人打工!你沒有特別技能,你只有使蠻力!你和你父母一樣,惡性迴圈!所以,你永遠是一個一直在打工的打工仔!

  很多人想把握機會、但要做一件事情時,往往給自己找了很多理由讓自己一直處於矛盾之中!不斷浪費時間,虛度時光。如:

  1 、我沒有口才——錯:沒有人天生就很會說話,臺上的演講大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出口成章,那是他們背後演練了無數次的結果!你罵人的時候很擅長、抱怨的時候也很擅長、但這種口才是沒有價值的口才,看別人爭論的時候、自己滿嘴評頭論足、卻不知反省自己,倘若你付出努力練習,你今天是否還說自己沒口才?

  2 、我沒有錢—— 錯: 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賺錢的腦袋。工作幾年了沒有錢麼?有、但是花掉了。花在沒有投資回報的事情上面。花在吃喝玩樂上、或存放貶值了,沒有實現價值最大化、所以錢就這樣入不敷出。每月當月光族、周而復始、沒有遠慮、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得過且過。

  3 、我沒有能力——錯: 不給自己機會去鍛鍊,又有誰一出生就有能力?一畢業就是社會精英?一創業就馬上成功?當別人很努力的學習、很努力的積累、努力找方法,而你每天就只做了很少一點就覺得乏味。學了一些就覺得沒意思、幾頁書就不想看、跟自己也跟別人說沒興趣學。然後大半輩子過去一事無成,整天抱怨上天不給機會。能力是努力修來的、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會成蠢材。但努力,再笨的人也能成精英。

  4 、我沒有時間——錯:時間很多、但浪費的也很多!別人很充實、你在看電視,別人在努力學習時、你在玩遊戲消遣虛度。總之時間就是覺得很多餘、你過得越來越無聊。別人賺錢了羨慕別人、但不去學別人好好把握時間創造價值,整天不學無術。

  5 、我沒有心情——錯:心情好的時候去遊玩、心情不好的時候在家喝悶酒,心情好的時候去逛街、心情不好的時候玩遊戲,心情好的時候去享受、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睡大覺。好壞心情都一樣,反正就是不做正事。

  6 、我沒有興趣——錯:興趣是什麼?吃喝玩樂誰都有興趣,沒有成就哪來的盡興!沒錢拿什麼享受生活!你的興趣是什麼?是出去旅遊回來月光族、出去K歌回頭錢包空空、出去大量購物回來慘兮兮.... 打工有沒有興趣?擠公交車有沒有興趣?上班簽到下班打卡有沒有興趣?家裡急需要一大筆錢拿不出來有沒有興趣?借了錢沒錢還有沒有興趣?賣老鼠藥的人對老鼠藥有興趣.....?

  7 、我考慮考慮——錯:考慮做吧有可能就成了、不做吧好不甘心!一想整天上班也沒有個頭、還是明天開始做吧!又一想還是算了、這錢掙的也不容易!不不、就是打工掙錢也不容易,決定了不能放棄機會! 哎呀、天都黑了,明天再說吧!然後第二天又因為以上12345點、因為左思右想、繼續迴圈、最終不能決定。猶猶豫豫、耽誤了很多時間、還是一無所獲。

  有句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一生中不是沒有機遇,而是沒有爭取與把握!藉口太多,理由太多....!爭取之人必竭力爭取、一分錢都沒有也千方百計想辦法!不爭取之人給一百萬也動不起來、發財不了、還有可能一敗塗地。這就是行動力的欠缺!喜歡猶豫不決、喜歡拖延、喜歡半途而廢、最後一輩子平庸、碌碌無為!還有的人、做事三分鐘熱度,一開始熱情高漲、等會就繼續懶散,這種人成功的帽子也不會在你的頭上。

  看看為什麼別人身價幾個億,你自己還在為錢奔波!不要羨慕別人命好,別人很困難的時候是怎麼堅挺過來的,怎麼克服困難、突破自己、改變命運的,你沒看到罷了!你看到的只是他成功後的光環!所以你抱怨嫉妒羨慕恨!

  人、活著就要有一身價值.....

  成功創業演講篇2:俞洪敏

  ——學生時代能為創業做些什麼?

  在創業大潮迅猛來襲之際,新東方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微博]卻給北京大學[微博]的學子們潑了一盆冷水。俞老師提出,想要創業成功還是要先打好基礎。他提出:讀書、交友才是大學最重要的事情。讀書獲得了創業的知識基礎,而交友能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會寬容,學會大度,學會欣賞。俞敏洪老師還概括了創業的四要素。第一是情商,第二是突破思維,第三是商業判斷,第四是長久能力。

  近日,俞敏洪在“中國創業者2014峰會”說:

  “不要以為創業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這些創業成功的人,總會跟大家談論創業成功的美妙和好處,這就像一個談戀愛成功的人告訴你,談戀愛不難,結果你去試一試,被每一個女人打一個耳光。成功者總是善於講自己成功的故事,所以想給創業者潑潑涼水!想要創業成功還是要先打好基礎。”

  俞老師講到:“不少學生問我,怎麼樣創業成功?怎麼樣迅速地做起市場,卻很少有學生問我,當年在北大是怎樣讀書的,是怎樣參加學生活動的。這說明學生的關注點已經不在讀書這件事情上了。”在俞敏洪看來,想要在未來創大業,並不一定在學生時代就去創業。讀書、交友才是大學最重要的事情。讀書獲得了創業的知識基礎,而交友能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會寬容,學會大度,學會欣賞。

  俞敏洪說:“在大學,學生要有5到10本書反覆讀,不管是專業書籍還是思想性的書籍。讀到最後,把書裡的思想變成自己的,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這樣的讀書才算是‘入味’了。”他在北大上學時,曾經因肺結核在醫院裡住了一年。這一年,他讀了整整200本書,寫了200多首詩歌,背了上萬個英語單詞。“這直接奠定了我在中國成為一流英語詞彙老師的基礎。”

  在他看來,上大學第二件重要的事是交友。“大學交友的核心內容是要跟人學會相處,中國的大學宿舍裡住6個人,這對學生是極其有益的。如果一個人大[微博]學四年能和宿舍裡的同學相處得非常好,就培養了一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也培養了做生意的能力。因為做生意就是與人相處。”這些同宿舍的同學很有可能也是未來創業的夥伴。

  俞敏洪將創業的要素概括為四方面。第一是情商,第二是突破思維,第三是商業判斷,第四是長久能力。

  第一是情商

  “情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被人充分相信的能力,第二是關注別人感受的能力,第三是讓利於公的能力,三者結合起來就叫團隊能力。因為只有這三種能力才能將團隊成員比較長久地凝聚起來。”

  第二是突破思維

  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要勇於嘗試。“捨得”,有舍才有得。第三是做事時,隨時問自己,有更好的辦法嗎。沒有事情是不能做得更好的!“有一個企業家,從小不喜歡學習,但是喜歡把家裡的東西拆了裝、裝了拆。後來家裡買了一輛摩托車,他又拆了裝、裝了拆。一般人就到此為止了,但是他想,既然我做這個這麼熟練,就開一個修理廠吧,一年也能賺個幾十萬元。”這個人最後不只開了修理廠,而且開始生產摩托車、汽車。

  第三是商業判斷

  做任何事情一定不要貪大,要做到小而精、小而美。要專注現在、關注未來,不要現在沒做好,就開始探討未來的模式。“想可以想得寬闊,但是做事情一定要從小而美入手。然後是做事情一定要不斷和成功者或有經驗的人去探討。因為這些過來人對你會有方向上的幫助,只要方向正確了,事情做長久就有可能。”

  第四要做長久的事情

  一個有人品的人、一個有氣度的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有高度的人,是一定可以將事情做得又長久又好的,就算他做的事情不是最大的,但是也會做成對國家對人民最有好處的!

  回顧一下俞洪敏老師的演講主旨:讀書可以獲得創業的知識基礎;交友能學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學會寬容,學會大度,學會欣賞。同時談到的創業四要素:第一是情商,第二是突破思維,第三是商業判斷,第四是長久能力。

  成功創業演講篇3:稻盛和夫

  ——以利他之心為本的經營

  一般認為,決定企業盛衰的是眼睛看得見的、有形的要素,比如資金能力、技術能力以及經營者制定的企業戰略等等。但是我認為,這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比這些更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見的、無形的因素,就是員工的意識,以及作為這種意識的集合體的組織的風氣,或者說企業的文化。

  就是說,在企業裡,每一位員工對自己的公司抱有自豪感,從內心祈願公司成長髮展,併為此竭盡努力。還是企業裡充滿不平不滿,到處怨聲載道,員工們都像批評家一樣批判自己的企業。這兩種情況下,企業的業績就會迥然不同。

  在日本已經破產的企業,儘管利用了“破產重建法”,但真正重建成功的概率極低,這是現實。原因在於,按照“重建法”,雖然大幅度的免除債務、削弱成本等等眼睛看得見的改善可以實現,但是,產生的副作用是,眼睛看不見的人心渙散了、消沉了。就是說,員工們喪失了積極向前的意識,不能由衷配合公司重建,不能把自己持有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就是重建之所以失敗的要因。

  日航在開始重建時也一樣。公司破產了,職場裡許多同事辭職了,獎金取消了,工資大幅下降,退休金削減了,作為航空企業生命線的航線被大幅削減,許多飛機賣掉了。因此,員工們意氣消沉,失去了自豪自信,職場的氛圍暗淡而壓抑。

  但是,我就任日航會長以後,正如上面所述,我全身心投入日航重建的姿態,點燃了精神萎靡的員工們的心。員工們的心中都萌生了使命感:“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公司,無論如何必須由我們自己的雙手來重建”。同時全體員工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種“一體感”也釀成了。

  就是這樣,每位員工的心變了,意識變了,作為這種意識或者說心的集合體的組織風氣也發生了變化,日航的業績因此戲劇性地向上攀升。

  是什麼成就了日航的復興?

  日航重建成功,我的任務完成,2013年3月,我退出了日航董事會。夜晚,在上床入睡之前,我常常回顧日航重建過程的日日夜夜,“究竟為什麼日航重建能夠獲得如此奇蹟般的成功?”我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前面已經講到,為了重建日本經濟,為了保住留任日航員工的就業崗位,為了日本國民,我鞭策這把老骨頭,不拿一分錢報酬,全力以赴,投入了日航的重建。同時,員工們也抱著同我一樣的想法,為了重建日航而拼命工作。

  看到我們抱著純粹的“利他之心”,奮不顧身、持續拼命努力的樣子,“上天”因可憐我們而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不得不這樣去想。我覺得,如果沒有這種遠遠超越我們自身力量的宇宙、自然在背後推動,日航如此奇蹟般的回升是不可能的。

  這層意思,或許還可以用“自力”和“他力”的概念來表達。“利他之心”能夠喚來超越自力的所謂“他力之風”來幫助自己。

  不妨把我們的人生比喻為在大海中航行。為了度過一個理想的人生,我們必須用盡自己的力量,拼命划船。但是,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可能到達遙遠的彼岸。必須做好準備,在航船前進的方向上,接受他力之風的推助。所謂準備,就是揚起接受他力之風的結實而美妙的風帆。

  在這個宇宙間,常吹著一股“他力之風”,它推動森羅永珍、一切事物不斷向著好的方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如果一味地強調“我呀我的”,在用“利己之心”揚起的風帆上,因為佈滿了孔洞,任憑“他力之風”如何吹刮,那風都從孔洞中穿過,無論風帆升得多高航船也不會前行。與此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揚起風帆,就能飽受他力之風的恩惠,一帆風順,在茫茫大海中破浪疾馳。我認為,日航重建的奇蹟般的成功就證明了這個道理。

  我講這一番話,說明了在日航重建之際,“為社會為世人”這種純粹的動機,也就是所謂“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動力。

  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夠經營好企業嗎?

  經常有人這麼說:“靠利他之心真的能夠經營好企業嗎?企業經營的基本出發點不就是利己的慾望嗎?”

  確實,“想要賺更多的錢”、“要想過更富裕的生活”,這一類利己的慾望在開展事業的時候,可以起到發動機那種巨大的作用,特別是新興的風險型企業,要實現利己慾望的熱情和願望往往成為開展事業的起點。而且在這種熱情和願望的驅使下構築的高超的戰略戰術,實際上把事業引向了成功,這也是事實。

  然而,僅僅依靠利己慾望經營企業的人,他們的成功決不可能長期持續。因為如果一切策略的目的全都集中在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一點上,那麼競爭對手也會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以牙還牙,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結果必將發生摩擦和爭鬥。

  還有,在將利己的慾望作為發動機使事業獲得成功的時候,這種成功越大,經營者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傲慢不遜。他們會忽視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忘我奉獻的員工,不把員工的努力和貢獻放在眼裡。經營者忘記了謙虛,企業內部就會產生不協調的聲音,最後甚至會將企業引向破滅。

  從利己的慾望出發,具備舉世罕見的才華,這樣的企業家經歷艱辛,建立了出類拔萃的公司,但過了不久,他自己的心態出了問題,致使企業衰落,也玷汙了自己的晚節。這樣的事例,無論東西,不勝列舉。

  另一方面,在做生意的時候,加入體諒他人的、利他的思想,讓對方、讓周圍的人都覺得“這個買賣做得好!”對方也會好意相報,結果雙方得利,皆大歡喜。這樣的事我想大家也都經歷過吧。由於我畢生努力貫徹這種精神,結果不止一次獲得了遠遠超出想象的卓越的成果。當然,我所說的“利他”,並不是損己利他,並不是要通過損害自己來讓對方獲利,決不是這個意思。恰恰相反,正因為自己“想要富裕”,就應該體會到對方和周圍的人同自己一樣,“也想富裕”。人同此心,因此要考慮如何讓對方同自己一樣,也能高興歡喜。就是說,不是“只要自己好就行”,不可一味地自私自利,必須投入同情、體諒、慈愛的“利他之心”,決不可以過度地去滿足自己利己的慾望。

  在佛教裡,用“自利?利他”來表達這層意思。所謂“自利”就是自己的利益,所謂“利他”,就是他人的利益。所謂“自利?利他”,就是為了自己獲利而採取的行動,必須同時讓他人、讓對方也獲利。自己賺錢,對方也賺錢。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經商,才是健康的商業社會的基本原理。

  超越時代和國界,所謂經營,所謂商業,必須基於“自利?利他”這種思維方式。

  今天我講了關於利他之心為本的經營。就是揭示崇高的理想,提升員工的覺悟,激發團隊的活力,並且獲得上天的力量,從而促使企業成長髮展。這種以利他之心為本的經營,在京瓷和KDDI的發展過程中,以及在日航的重建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努力以這種利他之心去經營企業,就一定能夠引導企業不斷成長髮展。這是超越行業、超越國界的“真理”。對於這一點我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