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返鄉創業成功演講

  創業是創業者或者創業團隊在不確定的條件下,通過快速採取行動實施創新、整合資源並承擔風險的價值創造行為。近年來,返鄉農民工的創業問題成為了農民工研究領域的熱點。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觀看!

  篇1

  各位領導:

  為進一步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帶動更多失業人員就業,協助推進我市“三化同步”和“五個 ”建設,我區積極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積極開展為農民工“一條龍”服務工作。根據會議安排,現就我區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基本情況

  我區總人口61.7萬人,農業人口13.03萬,城鎮人口48.7萬人。2012年截至8月底,累計開展創業培訓12期,23個班,培訓學員690人,實現創業300餘人。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強培訓、促進創業與就業

  1、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民工素質。為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我區積極開展以尊重農民意願及農民直接受益為前提的各項技能培訓,引導富餘農民工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確保農民工家庭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2、結合農村實際、開展針對性培訓。2011年我區開展“建立省級創業型城市”以來,我區根據失業人員及農民工創業專案大類,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民技能培訓,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在區域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搞活農村經濟,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步伐,緩解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

  二、一站式服務、縮短創業時間

  1、開設視窗、提供各項服務。我區為促進農民創業,開設13個視窗,涉及辦理失業證、創業培訓、農民工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建立省級創業型城市等視窗為農民提供諮詢和服務,為確保農民創業的成功率,區建立辦正積極籌建創業專家指導團,免費為創業者提供開業指導、諮詢等相關工作。

  2、加快小貸步伐、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為加快小額擔保貸款步伐,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全區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我區積極配備小額擔保貸款工作人員,及時對貸款人員及擔保人員的情況進行調查,既提高貸款速度又降低我擔保機構的風險,同時提高銀行放款的安全係數。

  三、加強政策宣傳、降低創業風險

  我區積極宣傳建立省級創業型城市各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創業人員進行創業補助,提高農民的創業激情,降低農民創業前期的風險,增強農民創業信心,政策的支援確保創業一家成功一家,從而帶動更多失業人員就業。

  三、存在問題和今後打算

  1我區現有農村富餘勞動力基數大、素質低,培訓門檻高、轉移就業困難。

  2培訓經費不足 ,撥付資金無計劃。撥付的資金沒有及時到位,造成工作上進展緩慢。

  四、下步工作措施

  1.強化組織,加強領導。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部門關於農民工工作相關檔案,健全農民工工作組織機構,進一步落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責任制,健全和完善培訓機制,細化考核目標任務,加強對培訓工作的指導,進一步做好培訓轉移的服務工作。

  2.加強培訓,加大宣傳。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報道農民工培訓中湧現的先進典型,樹立政府職能部門的良好外部形象,形成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培訓機構,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實現資源重組、優化,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

  篇2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呈現出新的態勢,出現了大量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浪潮,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逐漸興起。“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成為勞務輸出地區的共識。“引鳳還巢壯產業,返鄉創業鑄輝煌”,推進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已成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科學評價農民工的歷史地位,客觀認識農民工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正確引導農民工工作健康有序發展,合理解決農民工發展歸宿問題,保持農業農村的發展和穩定,已經成為我國農民工事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是國家“轉移農村勞動力先進縣”、“全國農民工創業示範園”、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金堂縣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城鄉勞動力創業就業工作,將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難題的有效途徑,形成了“積極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大力拓展強縣富民之路”的發展思路,逐步探索了一條農民工輸出大縣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成功之路。

  金堂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的成功實踐,在全國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總結金堂縣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的措施和經驗,有助於引導我國農民工的有序流動,推進“三農”事業健康發展,為全國其他農村勞動力輸出地區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借鑑。

  一、金堂縣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背景與特點

  一背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劇烈,外出就業受到衝擊。2008年前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就業形勢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由於許多企業開工不足,就業崗位不斷縮減,加上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導致農民工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大批農民工由於找不到工作崗位而返鄉,形成新一輪的“返鄉潮”。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客觀上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重要推動力。

  國家產業梯度轉移,中西部地區薪資差距縮小。全球金融危機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速了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承接轉移地區需要大量為轉入產業提供配套和服務的中小型、微小型企業,為返鄉創業提供了空間。產業轉移帶動本地就業薪酬水平大幅提高,與東部沿海差距逐步縮小。目前,金堂縣務工工資水平雖比沿海發達地區平均低300—500元,但扣除外出就業的交通、房租等成本,當地務工的實際收入水平與外出就業基本相當,以前單純依靠高收入來吸引勞動力外出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地方創業環境不斷改善。金堂是“成都平原經濟圈”的重點發展縣、成都市特色產業發展區和工業發展儲備區。在成都市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金堂縣域經濟呈現出質量更好、速度更快、後勁更足的發展態勢,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活躍了當地的勞動力市場,有效帶動了本地就業的增長,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提供了吸納空間。

  外出就業積累豐富,創業意識顯著增強。改革開放以來,勞務輸出成為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的關鍵舉措。在金堂縣,轉移勞動力每年匯回當地的資金數以億計,有力地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的發展。經過近20年的外出務工,一部分農民工不僅掌握了一定的專業技能,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而且思想觀念、交際能力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逐步成為有技能、懂管理、會經營的新型勞動者,具有了返鄉創業就業的思想和物質基礎。

  二發展階段

  金堂縣農民工創業就業伴隨著中國農民工的發展走過了30年的歷程,經歷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開創了一片輝煌。

  1.第一階段:外出務工、脫貧致富。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提高了農村勞動生產率,出現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根據這一現實,金堂縣竹篙鎮1985年就開始組織外出務工。該鎮採取政府組織外出務工為主,自發外出務工為輔的方式,共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3萬人次,其中政府組織輸出佔60%以上。外出務工農民在沿海發達地區務工,掙回了資金,實現了脫貧致富和資本的初步積累,金堂也由此成為了全國“打工輸出第一縣”。

  2.第二階段:政府推動,強力開發。金堂縣歷屆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勞務開發,堅持做到“班子換、人員變、勞務開發不斷線”。

  在20多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中,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多元化促進機制。通過強化就業服務,開展勞務培訓,創新權益保護機制,拓展政府服務功能,關愛留守兒童,解決農民工後顧之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金堂縣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達28萬人,經過20多年有組織的轉移輸出,金堂勞務品牌已享譽全國。

  3.第三階段:引導返鄉,創業興縣。近年來,金堂縣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返鄉創業”要求,堅持把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事來抓,為返鄉創業搭建平臺,壯大了縣域經濟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截至2010年底,金堂縣返鄉創業人員達7591人,創辦各類實體639家,產值達5.3億元,帶動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4.4萬餘人,帶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4.第四階段:就業創業,齊頭並進。欠發達地區農民工外出就業,是實現返鄉創業的前提。外出就業仍是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民工積累創業資本的首要渠道。目前,隨著返鄉創業程序的加快,金堂縣呈現出“送出去打工掙錢,引回來創業興縣”,外出務工與返鄉創業就業並舉,共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局面。

  三主要特點

  據調查,金堂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以近期返鄉為主體,創業步伐明顯加快。金堂縣農民工返鄉創業最早始於上世紀十年代。1999年,竹篙鎮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打工仔回鄉創業示範區,出臺落實優惠政策,迄今已經吸引950人返鄉創業,興辦私營企業26家,發展個體工商戶600戶。2007年,金堂縣審時度勢,開始大規模開展“回引工程”,形成了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創業的快速發展格局。2010年,用工在10人以上或原始資本投入在5萬元以上的創業戶共計639戶,從業人員約4.5萬人。

  2.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導,企業規模中小居多。金堂縣返鄉農民工創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農村服務業為輔。一是“兩頭在外”的製鞋、製衣、食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約佔返鄉創業人員的33%;二是畜禽養殖、規模種植、農產品加工、銷售等農業企業,約佔25%;三是建築業、裝修業、修理業、流通業、社會服務業等其它行業,約佔23%;四是農家樂、茶館等休閒餐飲業,約佔12%;五是前店後廠式的小手工業、小食品等小作坊,約佔7%。從企業規模看,以中小企業包括微型企業為主,也有部分企業具有相當的規模和較高的技術水平。

  3.以挖掘優勢資源為依託,創業就業渠道型別多樣。金堂縣各級地方政府充分挖掘優勢資源潛力,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村社會事業與社會管理不斷進步。如利用桑蠶、雜柑等資源優勢,引進農民工創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現代農業;利用技術和資本優勢,返鄉創辦工廠,解決了當地農民工就業問題;發揮聰明才智,在當地政府支援下,創辦醫院,開創了返鄉農民工創辦社會事業的先例;還有許多農民工返鄉擔任村鎮領導,帶領群眾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

  4.以中小城鎮為中心,推進城鎮化發展。金堂縣為適應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形勢,以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推動城鎮化發展。2005年,在竹篙鎮回鄉創業示範區的基礎上,啟動了返鄉集中創業居住區建設,在全縣8個勞務輸出大鎮,建設集中創業居住區,建設商鋪、廠房、住宅等。目前,金堂縣50%返鄉創業人員集中在規劃的返鄉集中創業居住區,引導興辦各類實體280家,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2.1億元,產值近3億元,帶動轉移就業2萬餘人。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集中佈局,還帶動了生產要素向小城鎮集聚,以較低的成本推動了小城鎮的快速發展。

  二、金堂縣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做法與成效

  金堂縣立足自身資源和產業優勢,審時度勢,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吸引力度,加強服務建設,把促進農村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作為工作重心,通過集中優勢資源,大力、持續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主要做法

  一是政策傾斜向返鄉創業集中。金堂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為了扶持、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金堂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8〕130號等檔案精神,並根據金堂實際先後出臺了《金堂縣回鄉創業示範區優惠政策》、《關於建立外出務工人員回鄉集中創業居住區的實施意見》、《關於鼓勵回引創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推進農用地規模經營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農民工進城入鎮,自謀職業做好扶持、管理和服務。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全面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創新管理模式,加大財政配套資金力度,以扶持更多農民工創業。

  二是創業空間向示範園區集中。金堂縣著力打造返鄉創業示範區,搭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平臺。1999年,金堂縣在勞動力輸出大鎮竹篙鎮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示範區”,對於示範區內創業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給予多種優惠政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工商登記方面,給予創業者三個月的試執行期,期滿後繼續營業的辦理營業執照,不能維持經營的可不辦理,辦理費用予以減半。稅收方面,對達到不同納稅額度的納稅人給予一定比例的稅收返還,支援創業者擴大經營規模。土地、城建方面也給予了費用減免,鼓勵他們租賃鎮政府閒置房產進行創業。戶籍方面,對於達到相應條件的創業者可免費解決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的城鎮戶籍。

  三是創業居住向中心城鎮集中。金堂縣發展返鄉集中創業聚居區,營造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按照成都市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金堂縣加快推進“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以及“農民向居住區集中”。2005年在8個勞務輸入量大、具有一定存量資產和發展基礎的鄉鎮探索集中創業居住區。規劃總面積達到220畝,運作模式上既有政府部門統一佈局,吸引返鄉人員到規劃區內自行建房居住的,也有政府公開招標建設,企業建成後再對外出售的。返鄉集中創業居住區佔用的土地主要是通過盤活國有存量土地、有條件置換宅基地以及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方式來取得。

  四是土地經營向適度規模集中。金堂縣促進土地流轉,擴大農民工創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促進土地流轉、盤活存量資源、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是金堂縣吸引返鄉農民工創業、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之一。對於返鄉創業人員流轉土地在30畝以上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金堂縣按相應標準給予一次性資金獎勵,對流轉主體修建基礎設施的也有相應的補貼。同時,通過土地流轉,在部分鄉鎮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採取“大園區、小業主”模式,吸引返鄉致力於從事農業規模經營的務工人員從事農業生產。

  五是管理機制向服務創業集中。金堂縣不斷完善農民工返鄉創業機制。為順利引導返鄉務工人員創業,金堂縣從創新管理與服務入手,成立了金堂縣發展回引經濟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縣領導帶隊到廣東等地走訪和慰問金堂籍務工、經商人員,鼓勵他們返鄉創業,並在成都、東莞等地建立分商會,搭建異地創業與返鄉創業的橋樑。對於返鄉創業人員,金堂縣免費為他們進行SYB創辦你的企業、IYB改善你的企業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增強其創業能力。金堂縣每年還評選和表彰返鄉人員“十佳創業明星”,符合條件的,按規定推薦作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候選人,以增強創業者榮譽感。

  二主要成效

  一是推動了縣域經濟較快發展。金堂縣返鄉創業農民工利用掌握的技術和市場資訊,發展現代農業、創辦工商企業、從事現代服務業等多種產業,顯著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末,金堂縣返鄉創業人員已達7591人,建成商業鋪面、農產品加工和儲運廠房2.6萬平方米,住宅6萬平方米,創辦各類實體639家,固定資產累計達到2.1億元,年創產值5.3億元,佔全縣各業生產總值的4.1%,上繳利稅1000多萬元,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是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致富。金堂縣農民工返鄉創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多從事非農產業、農業產業化經營或開發性農業生產等專案,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容量大、門檻低、易接受的就業渠道,且隨著企業的發展,就業吸納能力還會不斷增強。農民工返鄉創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帶動家鄉農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促進了家鄉經濟發展,已經成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回鄉一人,致富一方”的良好局面。截至2010年末,全縣返鄉人員創業帶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達4.5萬人,佔全縣縣內轉移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以上。農民工資性收入比重大幅增加,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三是緩解了農村留守難題。金堂縣將大力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解決農村留守問題的關鍵途徑。一方面解決了返鄉創業就業農民工事業發展和家庭團聚問題。另一方面,返鄉農民工創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帶動當地剩餘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也帶動了留守婦女的創業就業,有效緩解了農村留守問題。目前,金堂縣返鄉農民工創業帶動農村勞動力就地就業,累計解決了近2萬個家庭的留守難題。

  四是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建設。金堂縣將返鄉農民工作為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返鄉創業農民工傳播先進的政治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提升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和政治參與水平,有效地推動新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另一方面,返鄉創業農民工進入農村基層組織或農村專業協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援,優化了農村基層組織結構,改善了農村社群政治環境,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戰鬥力。目前,金堂縣50%以上的村組幹部都有在外務工經歷,大部分已成為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骨幹力量。

  五是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返鄉農民工通過創業,把在外面學到的新理念、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以及當地發展建設上,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金堂縣以服務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為引領,不斷加大創業環境的改善力度,加強創業園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環境的改善。返鄉創業農民工積極投資興辦各類社會事業和公益事業,參加農村社會事業管理,成為改善農村村貌和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推進農村民主程序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新農村建設。

  六是實現了創業者的自我價值。返鄉農民工在創業過程的錘鍊中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其思維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都有了全面提高。在市場的洗禮中,返鄉創業農民工也會收穫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成為他們的重要財富,促進個人潛能的釋放和素質的提高。在創業中既發展了事業,又促進了家鄉發展,實現了自我價值。

下一頁更多相關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