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課前演講

  好的演講感人至深,令人回味無窮,甚至終生難忘;差的演講味同嚼蠟,令人如坐鍼氈,甚至適得其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北風侵襲著蕭索的街道,殘雪堆積了一地的悽清,天色將欲垂暮,店鋪家家緊閉。若非民居外亮紅的一幅春聯與視窗透出的幾暈燭光,誰能想象這是中國最大的節日——除夕夜的情景?那,如果是這樣呢:夜的大街光明如晝,精心裝飾過的櫥窗連成一片童話般的奇景,笑容滿面的聖誕老人手捧一把紅通通的糖果,遠處飄來《平安夜》安詳的歌聲。當然,那些華麗的別墅此刻是安靜的,誰願在這狂歡的季節守在空蕩的家裡?

  選擇一個節日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中國人,一直過得太累了。

  人類一向是戀家的動物,中國人尤其是。異地經商、他鄉求學或是成了“宦遊人”,都是中國人被迫離家的理由。是由於山水阻攔、各地文化差異還是其他的一些什麼,歸鄉成了離家人最大的一塊心病。於是節日給他們送去了慰藉:春節要回家吃團圓飯,清明是回鄉祭墳掃墓,中秋月圓時節又該全家團聚,共賞明月。若是到了這些時候還不得歸去,人們或對月,或憑欄,總不免灑幾滴思親淚。這些節日於是染上了一層濃郁的悲情色彩。

  那些身在家鄉、得以團聚的人們呢?在大家庭中,當家的中年人老早就要開始準備大宴席、請戲班子,置辦各種食品,盡力討好上一輩,自己過節反是操勞;小孩子走親訪友前要被無數次告誡不許犯這樣那樣的禁忌,收穫了新衣、零食的同時也收穫了懼怕、擔心或許還有大人的一頓數落。

  節過完了,當然有無盡的欣喜,但不論是否團聚,人們都是滿心的疲憊。說到底,還是一個“聚”字在中國人的心中纏繞了幾千年,纏得人總是生生地疼。

  “聚”當然是美好的,深含了一份骨肉親情和鄉土情結。漂泊在外、背井離鄉到底令人心酸。引申開來,“聚”或許還包括了孝敬老人、多子孫是福和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但久而久之,過分追求團聚就演變成了一種負擔甚至枷鎖,使中國的節日永遠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傷感,人們的心沉甸甸的,彷彿莫名。大年夜空蕩的街景,也便是“聚”字的產物。

  有趣的是,西方的過節方式恰恰是一個“散”字,男女老少都離家外出,分散到城市的各個角落,營造了眾人盡情狂歡的奇景。疲憊了數千年的中國人一眼瞥見,才終於脫開了“聚”字加於身心的枷鎖。原來我們可以不分彼此、忘記形式,不再為別人而活,可以這樣恣意,這樣釋放,在“散”的灑脫中尋找本真的快樂。

  “聚”是不能丟的,“散”又何嘗不可?只是在原本單一的形式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尋找到一個新的平衡支點。那麼,就在感受“散”的快樂時,一定勿忘歸程,勿忘本根,在聚和散的平衡中收穫完美生活。

  篇二

  每次看到徐悲鴻先生畫的奔馬,心就會沸騰起來。馬,從田野走來,從神話裡走來,從競技中走來。當它矯健的身姿風塵僕僕地跨越千年,奔向我們的時候,我知道,馬,是人類無言的朋友。

  我喜歡我家鄉田間小路上拉著車飛奔的馬,它們的身型十分勻稱,肌肉結實,步態優美,鬃毛還透著油油的亮光。它們很是馴良,主人往往只用幾個簡單的口令,就讓明白自己該幹什麼。它們幾乎不會把主人的命令執行錯。它們熟練地前進、停止、倒退、轉彎、爬坡,像機器一樣的精準。它們脾氣很好,我想一定對善待它的主人懷有深深地感激,於是拼盡氣力為主人幹活,而且總是保質保量。它們很少傷人,很少耍犟脾氣,總是默默地、勤懇地勞動著,不管年富力強的還是老掉了牙的,他們總以自己的勇敢為主人擔起風雨,馱起責任。他們像腳下的黃土地一樣樸實,拉車、拉磨、拉犁,它們已經是主人家的一分子。他們總是默默無語,只聽到那奮力蹬踢的蹄聲,只聽得那清脆的脖鈴聲,只聽得那吃飽時或賣力時那歡快而高亢的嘶鳴聲。

  我喜歡《西遊記》裡忠心耿耿的白龍馬。喜歡那一襲一塵不染瀟灑的素裝,喜歡小白龍傳奇的身世。對善良俊美的小白龍總有一些婉惜:唉,可惜了,從龍王之子變成他人的坐騎;有時又會為他而慶幸:幸虧觀音菩薩網開一面,沒有置他死地,而是將他變成馬,賦予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使命,總算讓小白龍這顆忠心沒有泯滅。可愛的白龍馬,與師徒四人共同面對艱難,任勞任怨。它不是那個衝在最前面的英雄,卻總是馱得最重的走得最累的無名奉獻者。他總是默默地,不張揚不爭功也不抱怨。當困難難以逾越時,它卻能挺身而出。孫悟空賭氣離開時、他善意地勸說八戒找回師兄,唐僧身陷囹圄時,他化作舞劍的女子大顯身手,勇敢機智地與敵人周旋、較量。無言的白龍馬,你是唐僧師徒的好助手,你是西行途中的善良使者。忠誠在你身上盡展無餘。

  我喜歡“盛裝舞步”中典雅高貴的馬。“盛裝舞步”已經被列為了奧運會正式比賽專案,可見,人類在最隆重最神聖的奧運會上也需要一種最可愛的動物朋友與我們共同分享。於是,選中了馬。騎著馬錶演的是紳士,高貴的氣質與高貴的衣著高貴的動作造就了極至的風度。那同臺演出的馬呢,也盛裝登場,顯得光鮮亮麗、華貴無比。高難的動作、曼妙的舞步、無言的默契,讓人心中生出無數的,讚歎:這兩位選手可真是一對“黃金搭檔”啊!在那一刻,我們得到的不僅是感官的享受,而是心靈的震撼,源於人與動物的和諧之極。

  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再可以隨處見到馬了,但是,新世紀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攜龍馬精神,成為奔跑在陽光下的千里馬呢?

  篇三

  這個冬天來得太匆忙,走得也夠急,還沒來得及體味,它就帶著一絲遺憾離開了人世間。稀客畢竟不好留。

  記憶中,冬天都是在潔白的雪花中來渲染的,似乎只要一到冬天,整個世界便沉浸在白茫茫一片,周圍寂靜的可怕,花兒、草兒、鳥兒好像都已睡著了。田地裡、屋頂上、樹梢間滿滿地鋪著一層白雪,嚴嚴實實,密不透風,但是,一滴從冰上滑落的水徹底打破了這個世界的安寧,小貓小狗們都出來了,疏鬆疏鬆筋骨,閉目養神般自在,人們迎著新生的太陽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童年時代,低年級的孩子終日以雪為伴、與雪嬉戲,樂在其中,樂味無窮。可是,如果冬天沒有了雪,那孩子們還能玩些什麼,但是今年冬天,片雪未落,滴雨未下,孩子們痛苦的孤獨了一整個冬天。

  今年冬天確實來得暖,一層薄薄的上衣和一條普通的細長褲,這樣輕裝上陣,便能應付的過去,而且輕輕鬆鬆,毫不費力。可是,如果像這樣下去,不知哪一天,冬天就會悄無聲息地,不留絲毫痕跡的離開這個世界,從此銷聲匿跡。那我們會不會覺得很惋惜,還是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敷敷衍衍。我想我們會真的覺得沒什麼事發生似的,因為冬天我們再也不需要你了。即使你伴著冷冽的狂風,漂泊的大雨,漫天的雪花,我們都會不以為然的把你習慣的忘掉,省略在那個神奇莫測的時空中。

  冬天,凋落的花兒早已屏住了呼吸,安心的等待著來年的再次盛開。枝頭凌亂的梧桐樹,像個年邁體衰、生命待盡的老人,佝僂的彎著它那堅硬的腰。冬天的夜,靜悄悄的,氣不作風,雲不化雨。一切生命開始的地方似乎突然被大自然格式化了,又重新回到幾十億年前,那個古老而有活力的新生代。有時夜空中會偶爾掛起一輪皎潔的明月,當空而照,透過暗窗,不由得讓人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那句千古不絕: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想此時,背井離鄉,終年在外漂泊的人最需要一聲親情般的安慰。

  冬天的情人節,空氣裡到處瀰漫著一股浪漫溫馨而且很濃的玫瑰香,簡直要讓人陶醉。兩情相悅的情人此時心中都在幻想著,幻想在這沒有雪花飄落的冬季,兩人共同走進彼此的心中,共同鑄造美好的愛情堡壘,守護著這份甜美,攜手相伴,終老不悔。而此刻的我,仍然過著單身貴族生活,因此享受不到愛情給我們帶來的甜蜜滋味。不過世間萬物,皆有定數,我既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左右現在,更不能掌控未來。我只堅信:一切隨緣。

  都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嗯,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我覺得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不是在說冬天,它期望的是春天的到來。冬天末了之日,也便是春天到來之時。自信的人常常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要對生活充滿希望,有希望才會有夢想,有夢想才會使我們活的更響亮。

  冬天,它是一個稚氣未脫,懵懵懂懂的乖小孩,心靈般的純潔。生命的歸屬地。

  雪花飄落的日子裡

  我想為你祈禱,

  祈禱更多的美好

  讓心中的祝福一直伴你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