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小學教師演講

  老師是學海中指路的燈塔,老師是攀登中相摻的大手,老師還是成長中永遠的守護。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要來談一談蘇州的城市精神。

  近幾天,蘇州的各大媒體都在宣傳蘇州城市精神。大家是否已經瞭解蘇州城市精神?是否瞭解了城市精神深刻內涵?蘇州城市精神是“崇文、融和、創新、致遠”:

  我們先來看“崇文”二字。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是名副其實的人文薈萃之地。自唐至清一千三百年間,蘇州就出了四十五名狀元。蘇州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以及蘇州人善於學習、勤於學習的良好傳統從古代一直沿襲至今。現代蘇州更是湧現了百餘名兩院院士,最終形成了蘇州特有的“狀元群”、“院士群”現象,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蘇州尚文崇教鄉風民俗的養成。

  我們再來看“融和”二字。它指的是博採眾長、協調發展。蘇州所要宣示的是開放與包容並存的理念以及和諧的發展追求。同時,融和還體現了繼承和創造,既把蘇州人2500年儒學思想、人文特色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又體現了一種動態追求,借鑑吸收一切先進文化所創造的有益成果,並在繼承和吸納的基礎上,不斷開拓、發揚光大。

  接著我們來看“創新”二字。蘇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堪稱奇蹟。而創造奇蹟的根本原因,就是蘇州人民在改革開放的程序中,敢於植根於現實,踏出一條條符合當地實際、大發展大變革的創新之路。改革開放初期,蘇州憑一股“四千四萬”精神,叩開了工業時代的大門;經濟國際化階段,蘇州摸索出了一條依靠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路;在全面推進“兩個率先”的程序中,蘇州在生動實踐“三創”精神的同時,創造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園區經驗”三大法寶。蘇州在與時俱進中不斷賦予創新以新的內涵,使蘇州發展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

  最後我們來看“致遠”二字。受吳地文化的影響,蘇州一直在探尋和追求“寧靜致遠、內斂不張揚”的境界。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社會狀態,成為了蘇州人和蘇州城市永恆的價值目標。在當前實踐“兩個率先”的程序中,需要各種生活要素、生產因素和環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更需要我們發揚著眼長遠、開拓創新、勇往直前的奮進精神搶抓機遇,爭先發展,“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都是致遠精神不同形態的反映。同時,這種“不露也鋒芒”、有深度的闖勁、韌勁也是蘇州人一貫的追求風格。

  “崇文、融和、創新、致遠”,這八個字的蘇州城市精神,是這座充滿古韻今風魅力的城市之魂,是這個城市的核心標識,體現的是蘇州城的凝聚力、精神動力和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作為蘇州的青少年,我們要牢記我們的城市精神,並且進一步弘揚這種精神,加強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學習,健康成長,共同為蘇州的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而努力奮鬥。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朋友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鑄造城市之魂,建設精神家園》 城市是我們的居所更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她不僅是我們遮風避雨的棲息之地,更是我們心靈的寄託之所。xx這座有著600餘年歷史的百年港城、文化名城,歷經滄桑,幾度輝煌,飽經風雨而不衰,歲月荏苒溢流香。之所以獨具魅力,就在於她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氣質———“河清海晏、開放包容、誠信和諧、務實創新”。16個字全面、準確而又凝練地勾勒出了xx的城市精神,使人徜徉其中,體味和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歷史積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城市特色。這種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熔鑄成一種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城市精神,構成了我們這座城市的靈魂。

  河清海晏是我們的精神追求。“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通”,xx人既有河的魂魄,又有海的風韻,河海文化,賦予了xx人河樣的細膩和海樣的胸懷,表達了xx人自信豁達、海納百川的精神追求,對xx安定和諧的政治和社會狀態的美好向往。

  開放包容是我們的廣闊胸襟。xx因河而興,因海而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程序使xx成為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薈萃之地,開放包容是其突出的文化基因。弘揚開放包容精神,要求我們拓寬視野,敞開胸懷,海納百川,博採眾長,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把xx打造成萬商雲集、近悅遠來的嶄新平臺。

  誠信和諧是我們的道德準則。人無信不立,城無信不興。“誠信和諧”體現了新時期xx人做人、做事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體現了引領xx發展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理念。倡導和諧誠信的精神,就是要求我們目標同向、上下同心,幹群同力、工作同步,風雨同舟、攜手同進,大力營造團結和諧穩定、風正氣順心齊的濃厚氛圍,全力推進xx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務實創新” 是我們的精神特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當前,xx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機遇與挑戰前所未有,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要想實現?率先崛起?的奮鬥目標,必須要有?務實創新?的精神。沒有務實,機遇稍縱即逝;沒有創新,就難以駛入發展的新境界。就此而言,?務實創新?彰顯了?xx精神?的時代特徵,蘊藏著xx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所以,我認為“xx精神”是一種信心,一種力量,一個紐帶,它融入人民的血脈,植根於人民心中,成為一種與城市同命運、與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來源於偉大的實踐。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實現xx科學跨越、強勢發展的巨集偉目標,需要我們堅持和弘揚新時期的xx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無私奉獻中追求超越,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前行。生於斯,長於斯,這些人,這座城,這片山水,富饒或貧瘠,樸實或光華,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讓我們攜手同行,踐行xx精神,“河清海晏、開放包容、誠信和諧、務實創新”,不斷創造遼河大地發展的新奇蹟,鑄造沿海經濟強市的新輝煌。

  三

  國家有國家精神,民族有民族精神,人有人的精神,同樣,城市也有城市精神。什麼是城市精神呢?城市精神是城市自建立起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汲取古今中外優秀文化元素,經全體市民長期倡導和積極實踐所形成的整體價值觀念、生活態度、信仰狀況、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等的總和,是支撐城市長久持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與理想信念。一座城市不能只有林立的高樓、寬闊的街道、美麗的公園,而沒有精神,如果這樣,這座城市就失去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能長久持續地發展。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靈魂,綜合反映文明素養和道德理想,精確提煉意志品格與文化特色,是城市市民認同的精神價值與共同追求。城市精神體大博深,內涵豐富,具體說體現以下五方面內容:一是愛國愛民。要熱愛歷史悠久、疆域遼闊、物產豐富、風光綺麗的偉大祖國,熱愛勤勞儉樸、聰明智慧、心地善良、團結互助的偉大人民。為生長在偉大祖國而自傲,為是中華民族一員而幸福,誓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努力奮鬥。二是崇文好學。崇文重教、尚智好學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國家進步、民族發展的根本動力。城市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營造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要學習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優良傳統品德;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建設工作本領;要學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做到他山之石為我所用;提升市民綜合素質,為城市發展夯實智力基礎。三是勤勉從業。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財富,勞動使人豐衣足食。城市要倡導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風氣,平等對待每一個勞動者,平等對待每一個勞動行業。以勞動為光榮、不勞動為可恥。做到人人愛勞動、人人創造財富,共同建設美好幸福城市。四是團結和睦。團結就是力量,和睦就是幸福。城市市民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求同存異、協作發展。不心胸狹窄,不妒賢忌能,不斤斤計較,不吹毛求疵。尊老護幼,憐貧恤弱,其樂融融,共進相長。五是開放包容。城市要心胸豁達、謙恭溫和,向一切人開放,不排外欺弱,共建幸福大家園;城市要寬以待人、包容四方,容納不同思想、不同流派,做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城市精神對城市的生存具有巨大的支撐作用,是推進城市發展的強大動力。城市精神是城市的靈魂,指引著城市發展的方向,不離目標不偏方向,奔向光輝燦爛的明天。城市精神是城市的一面旗幟,代表著城市的整體形象,彰顯著城市的特色風貌,引領著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精神是城市的視窗,敞開自己的胸懷,展示自己的形象,向世人昭示,讓別人瞭解自己,尊重自己,羨慕自己,使人肅然起敬,無限嚮往。有了城市精神,城市就有靈魂,充滿生機,有奮勇爭先的動力源泉,有攻堅克難的不懈鬥志,對外樹立形象、對內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團結一致、共謀發展,齊創輝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城市精神不是停滯永久不變,隨時代而變化,隨歷史而進步,需要時時打造。打造城市精神要植根於歷史,傳承城市歷史程序中的一切優秀文化元素,進行發揚光大。打造城市精神要基於現實緊跟時代,從城市的實際出發,緊密結合現實,體現時代特色。打造城市精神要著眼於未來,與城市的客觀環境相符合、與城市的外部形象相協調、與城市的發展要求相適應,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使城市精神永久不衰,代際相傳。打造城市精神要彰現地方特色,體現本城市的歷史傳統、地域環境、思想文化、人文特色、發展水平,使人一眼看出,涇渭分明,不是似是而非,摸稜兩可。

  城市精神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讓我們傳承城市精神,打造城市精神,履行城市精神,弘揚城市精神,讓城市使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