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談判有哪些方法

  古代作戰都講究策略,商場如戰場,銷售也需要講究策略。在和客戶銷售時,銷售人員只有熟練的掌握了各種銷售技巧,才能對成功穩操勝券。那麼?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超市談判的四個方法:

  超市談判的方法一、學會角色扮演

  正式的談判有一套相當複雜的角色系統:黑臉堅持己方立場、白臉保持友好關係、首席代表等,再大一點的談判還有強硬派和清道夫之類的角色。

  從某種意義上說,談判越重要,出席談判的人數會越多,並且通常以單陣列成談判圈,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投票表決。當然,和超市談判通常我們只有一個人,但這一個人必須學會角色間的互換,該陪笑臉的時候就應該活動一下臉部肌肉,該發怒的時候也應該摔一下筆記本。但千萬注意:不要帶任何個人的感情色彩進行談判,你的笑臉和怒容只是為工作而“表演”的,不要因為要發怒而真的發怒了。

  超市談判的方法二、學一點“推拿”功夫

  為了堅持立場,有時候我們應當虛擬一個“上司”,和對方說:“這個條件有點棘手。非經我們公司領導批准不可”。在得到允許之後,出去溜達一圈或真的去打個電話給上司並約定對方15分鐘後再打回來。回來後一臉嚴肅地說:“他們在考慮,估計是不行。”過了15分鐘,電話過來了,我們接起電話:“噢,噢,明白了。”然後拉下臉和對方說:“這個條件我們的確無法接受,這是最後的討論結果。”當然,也有少數談判對手會說:“你的上司不是XXX嗎?我認識,我打電話給他。”這時。我們的上司也應在電話裡推託說:”啊,本來這個面子我肯定要給的,不過這次是我們管理層商量的結果,也不是我一個人能作主的。”把問題推給多數人,使對方無從下手是談判中常用的手段,我們稱之為“推”。

  和超市談判時,多數情況下我們是處於弱勢,也就是有求於人。有求於人當然應適當地給予,但怎樣給確實有點學問。有時候對方在A問題上要求5%的讓利。我們卻出其不意地說:5%?太少了,貴公司這麼有名,7%一定要給你們的當然,你應算一筆賬,這2%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對方一定很高興,然後談B。B問題其實是最關鍵的利益所在,但這時你可以一口咬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讓步,你看我這個人也不會談判什麼的,剛才你在A上只要5%,我卻給了你7%,所以,這個問題我確實是不能再讓步了。以小搏大,主動出擊,以小利的給予來凸現自己的原則,我們稱之為“拿”。

  超市談判的方法三、精心準備

  1.詳細瞭解超市該收費專案的平均價格、競品所付的價格,以確定此次談判的心理底價和最高限價。

  2.詳細瞭解我們產品在超市中的地位、在整個品類中的影響力、月銷量及貨架陳列情況、鋪貨情況,以及競品的情況等等,越詳細越好平時應多注意收集這些資料。

  3.瞭解談判者的情況,包括他的個人背景、愛好、工作任務、目前上司和同事對他的評價等等。有時候一個很不起眼的內部訊息也會影響整個談判的程序。

  4.注意談判儘量不要安排在對方心情不好的日子。要學會收集情報及察言觀色。如果對方昨天發獎金,那麼今天一定是個談判的好日子。

  超市談判的方法四、討價還價

  1.學會基本讓步法則例如:我們開價300元,對方要我們讓到100元,其實雙方的接受點是150元。我們應怎樣讓步?A:300-250-200-150B:300-280-240-150C:300-200-170-150A的讓法是每次50元,直到150元不讓步了:B的讓法是20~40~90,先緊後鬆:C的讓法是100~30~20先鬆後緊。答案是C。A的讓法只會讓對方期待另一個50元。以達到100元的目的;B的讓法是最蠢的,它只會讓對方期待我們更大的讓步。先鬆後緊的讓步是最為合理的。我們應讓對方知道我們的讓步已逐步接近底價,每一次的讓步都使我們損失慘重。同時,我們的讓步次數應儘可能少2~3次,讓步的速度儘可能慢,理由很簡單:多次的讓步和很快的讓步會讓對方認為我們還保留了很多空間。

  談判的報價技巧:

  一、直接報價

  顧客問價格是天經地義的事,也往往是第一個關注的問題,這個無可厚非。儘管顧客看到明明白白的標價,都還是喜歡問多少錢,言外之意就是看看有多少優惠。冰箱導購採取直接報價法:4960。一開始並沒有說出任何的優惠政策,這個是非常正確的。很多導購在顧客問價格後,馬上把優惠政策丟擲來,這是不妥當的。

  筆者也常常這樣,有一次明明看到一個標價500元的東東,還是問多少錢。沒想到導購一句話把筆者趕了出來。導購說,你沒看見嗎,不是寫著500元嗎  銷售心態比什麼都重要,銷售心態不好,80%的顧客都會被趕跑。

  二、用反問迴應價格訴求

  當導購不丟擲優惠誘餌的時候,顧客往往會問:能不能優惠?打幾折?最低多少錢?這個時候是最考驗導購的時候,導購因為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導致顧客轉身就走或者不能成交的不勝列舉。該導購使用的方法是用反問迴應顧客的價格訴求:那今天能定下來嗎?言外之意很明白,今天能定,就有優惠,不能定,不能隨便給你優惠。這個反問一下子把問題拋回給了顧客,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三、要求對方報價

  在談判報價中,一般的原則是儘可能地讓對方先報價。當然,當對方的報價離你的底價相差很遠的話,則需要很好的迴旋技巧。顧客要求優惠,導購非常聰明,馬上問顧客願意出價多少。

  由於顧客看上了這臺冰箱,就說出了自己的底價:4500。要求對方報價的風險就是可能超出了自己的底線。4500的報價導購不能接受,接下來就需要運用談判策略進一步討價還價。看來國美和菜市場是一樣的,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不得不讓人想起黃巨集生說過的一句話:賣彩電不如賣白菜。

  四、對客戶的第一個報價說NO

  顧客的出價是4500,超出了導購的底線,導購不能接受,於是說,這個價格我們不可以的。假如一旦答應顧客,那顧客就可能放棄購買,因為你的讓步很容易,顧客就會感到他上當了,繼而繼續還價或者決定退出。

  就算顧客的報價沒有超出導購底線,在顧客報價後,導購也是不能同意的,要對顧客的第一個報價說NO,甚至第二個報價,第三個報價都要說NO,即使最後同意了,也要表現得極不情願,這就是“極不情願”策略,只是在這裡沒有細節表現出來。

  五、報價留有餘地

  標價是4960,在顧客要求優惠後,導購報價是4870,最後主任說底價是4800,而結果是4650成交,比最初的報價優惠了310。假設導購方的底價是4650,那她在報價的時候是要高於4650的,這是連豬豬都知道的道理。只有這樣才可能給顧客還價的空間,只有這樣才可能讓顧客有“成就感”。

  在報價和最後成交價的中間要經過很多次廝殺,然後一步一步接近成交價或者自己的底線。這個過程就像一個沒有平衡的天平,通過拆左右補右邊,拆右邊補左右的方式最後達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