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學困生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每學期開學初暗暗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可是開學堅持不了幾周又恢復原樣了。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方法1

  一、溝通交流,培養抗挫力。

 

  有不少學生存在“蛋殼心態”,抗挫折的能力非常弱。而學困生由於成績差,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抗挫能力更弱。所以,開學初,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關注學困生的心理變化和表現,多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需求,鼓勵他們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寬容、理解和幫助,引導他們以積極的眼光看待挫折,從挫折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二、遊戲促進,激發學習興趣。

  有的家長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採取物質或金錢獎勵的辦法,其實不妥。學習一旦變成孩子和大人交換條件的“籌碼”,孩子就很難萌發內在而持久的學習興趣。對於學困生的學習,我們可以設定有梯度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每掌握一種知識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他們就會逐漸熱愛學習,堅持學習。

  三、心理引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瞭解學困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素質、接受能力、學習規律等方面,幫助他們排除害怕學習上的障礙,引導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設計容易成功的機會鼓勵他們。

  四、情緒調整,尋找突破口。

  我們都有這種體會:對不喜歡的事情,總提不起精神。但若是自己擅長的,馬上就完成得井井有條。學困生的學習也是這樣。可先讓他們從自己最拿手的功課做起,調整好心態,當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之後,就趁勢轉向其他的功課。這樣做,學困生就不會對學習感到厭倦了。

  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方法2

  1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困生也有發言的機會

  現在的各級各類公開課教學中,我們往往能看到這樣奇怪的現象,教師一般是不叫學困生來發言的。即使偶爾請學困生來發言,也只是走過場。當學困生髮言不正確或急急巴巴時,馬上就說,"誰來幫幫他,好嗎"?或說,"你能請哪位同學來幫你一下嗎"?在這種看似民主、平等、人性化的課堂教學中,其實已出現了發展機會的不平等,學困生在課堂教學中發言的機會已完全被其他學生取而代之。其間很少能看到有教師會真正給學困生思考的時間,鼓勵他們一下,讓他們也能積極大膽的發言。長期以往,這部分學生就會逐漸喪失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表面看,這些課都是熱熱鬧鬧,精彩紛呈,但實際上仍是教師與優秀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2 在實踐操作中,讓學困生也有動手的機會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變革學習方式,讓學生能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倡導學生採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但現實中卻有不少教師對如何採用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具體如何操作,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在教學中往往表現為安排不當,分工不明,指導不夠,結果造成優秀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動手機會多,搶佔了學習優勢。許多學困生則往往成為實踐操作中的旁觀者,很少有動手的機會。長此以往,優秀學生動手機會越多,學習能力則越強,而那些學困生動手的機會越少,得到鍛鍊的機會也就越少。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更弱"。

  3 在作業檢測中,讓學困生也有體驗成功的機會

  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的作業檢測,教師均採用"一刀切"的辦法,讓所有的學生吃"大鍋飯",也不管你吃得下,還是吃不下。而在這一過程中,學困生由於各種原因,很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也很難獲得別人的肯定。他們往往把作業檢測看成是一種沉重的負擔,這大大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致使一部分作業比較慢的學困生看到別的同學做完了,也不管對與不對,就隨便亂做,更有甚者乾脆逃避做作業。在這種情況之下,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很難獲得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