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獅子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兩隻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老師在教學後可以反思些什麼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獅子》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獅子》教學反思篇1

  《兩隻獅子》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本文主要講述了兩隻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隻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隻卻認為憑著父母的本領和地位就可以生活得很好,於是,整天懶洋洋地晒太陽,什麼也不幹。通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生活。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明白獅子媽媽說的話的道理。因為我的研究小課題是關於小學低段學生寫字指導方面的研究,所以下面我著重就這課寫字教學方面來做以反思。

  一、教態方面

  因為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學生,我在課堂上的教態還顯得過於嚴肅,拉遠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在教態、語態上更兒童化一些,精神面貌上更和藹可親一些,和學生多微笑,與孩子更親近,彎下自己的身姿,放慢自己的語速,讓學生能更加親近老師。

  二、 寫字指導方面需要更加細緻

  在寫字過程中,我發現:因為“習”的筆畫比較少,所以在寫字教學中,我沒有強調“習”的筆順,導致個別學生在書寫時,出現了筆順錯誤的現象;有個別同學把“苦”中間的豎寫成了撇,導致“苦”寫成了“若”這種錯別字的現象;還有學生把黨字頭和學字頭分不清,出現書寫混淆的現象,看來這是一個教學難點,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有多寫多練。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獅子》教學反思篇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文篇幅較短,人物對話較多,“閱讀”比較容易顯得枯燥乏味和耽誤時間。而童話這種型別課文的優點是情節性很強,很適合於課本劇表演。所以本課易採取個性化教學,用課本劇的表演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通過情景表演,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讀中學、“演”中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學科間的融合,並可以留下足夠的空間。

  課前要求學生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課堂上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和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然後同桌互讀課文,要求讀得熟練並能讀出感情。最後四人小組合作試著分角色朗讀,設計適當的動作,讀出不同的語氣,並告訴學生,熟讀課文是演好劇本的關鍵。讀“劇本”達到讓學生再熟悉主人公對話和動作的目的。這樣,在演課本劇之前就引學生進入“劇”的氛圍,讓學生對“讀”有了目的和興趣。

  在即將演出課本劇時,對“觀眾”提出評價要求:注意看哪個角色表演得好,好在哪裡?哪個角色你認為表演得不夠出色?還可以怎樣改進?並要求學生看的時候設想,如果你來演其中的一個角色,你會用什麼語氣來說臺詞?做什麼樣的動作?帶著這種思考看錶演,學生會覺得身臨其境,並主動地投入思考。

  學生的評價能力有差異,所以在設計中,先讓學生自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交流互補。之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後感,在評價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多朗讀,解決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訓練。比如:當學生評價說,某某學生演得不好,因為他的動作沒有做好,沒有表現出小獅子的勤奮。教師便問,你打算怎樣設計小獅子的動作?你從課文的哪一段看出來應該這樣設計才更合適?你能讀給我們聽嗎?還有的學生說某某同學演得好,因為他說臺詞的語氣特別好,比如:說出了那種“懶洋洋”的感覺,教師馬上問,你能不能讀得比他還好?咱們一起讀一讀好嗎?在學生的評價中,常常會出現本課的訓練點,例如學生說到“懶洋洋”的語氣,教師馬上追問,課文中還有這樣的詞嗎?誰找到了?***即“慢吞吞”***誰還能自己說這樣的詞?誰能用這樣的詞說一句完整的話呢?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訓練了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還在學生的評價中落實了語言文字和朗讀的訓練。

  學完課文後,鼓勵學生創造“劇本”——給本文續編結尾。明白道理是本課的情感目標,如果僅僅空洞地讓學生把道理講出來就達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創造表演,可以使課文的道理昇華,讓孩子們不僅能明白這個道理,更知道怎樣在生活中運用這個道理。嘗試再創造的過程中,孩子們各抒己見,學習興趣達到了高潮,充分體現了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一年級語文下冊《兩隻獅子》教學反思篇3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兩隻小獅子不同生活態度的對比、懶獅子和小樹的對話,刻畫了一頭怕吃苦、想依賴的小獅子,並借獅媽媽意味深長的話語告訴孩子們從小應該勤學苦練,擁有真正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一、圖片匯入,認識獅子

  在匯入新課時,我先出示獅子的圖片,然後讓孩子們自己說說對獅子的一些瞭解,聯絡生活實際拉近孩子與文字的距離,從而揭示課題並質疑:兩隻小獅子有些什麼不一樣的表現呢?讓孩子產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這一環節首先通過齊讀、小老師帶讀、同桌互讀等多種方法讓孩子們識記生字,在讀的過程中提醒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其次開小火車檢查生字學習情況。課堂上孩子們的表現整體較好,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生字,在同桌互讀交流記字方法的過程中,孩子們積極性比較高,同桌之間也能互相幫忙,但生字學習畢竟有點枯燥,有些小朋友可能會在某個小環節中走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瞭解到孩子們很喜歡開小火車記生字,他們都會在各列火車之間比賽。

  三、細讀1、2自然段

  這一環節我先讓小朋友們自己讀,然後想想自己喜歡哪隻小獅子?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有關的句子進行分析。通過讀句子讓孩子們看到一隻整天練習的小獅子,理解“整天”這個詞語,並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在理解“刻苦”這個詞語時,我出示了三句小獅子訓練時的不同情景的圖片,引導孩子們看圖想象說話,我覺得這一設計非常成功,孩子們很好的理解了“刻苦”這個詞語。同時在表演小獅子練成的本領時,孩子們的表演超出我的想象,個個都是合格的小演員,把小獅子的每個動作都表演的惟妙惟肖,從而也加深了他們對這些字的理解。

  在學習第二句的過程中,我先是把這隻懶獅子與前面那隻勤勞的獅子作了對比,讓孩子們通過對比明白這隻獅子有多懶,然後指導朗讀,理解體會“懶洋洋”這個詞語。並適當拓展,讓學生說一說還可以懶洋洋的幹什麼,有意識地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彙。

  上完這堂課,自己覺得整個環節下來都比較流暢,但課後仔細想想,覺得學生讀的還是不夠充分,如果在識字時,我把幾種以前學過的方法歸納後,直接讓學生說一說可以識記哪些字,這樣可以留下時間更多的讓孩子們充分的朗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