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教學不是單純的舊知識堆積回顧,而是一種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方法的教學。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字的組成,在探究和發現中學並體會,發現的快樂,激發學習的興趣和願望。

  2、引導學生在讀片語、運用標點、讀詩歌中學會積累。

  3、讓學生就幫助殘疾人的問題進行口語交際,培養他們的愛心。

  4、通過展示課外學會的歌以及學生寫的日記,培養他們主動識字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識字方法,主動識字。

  2、口語交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出示小黑板,上有書上的六個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詞語。

  3、老師讀學習夥伴的話,小朋友們,你們發現了嗎?

  4、同桌討論。

  5、用“我發現了……”說話,老師鼓勵學生說的閃光點。

  6、出示六個生字的卡片,你記住它們了嗎?認一認。

  7、出示小黑板,上有“我會填”。

  8、請生自由讀題、做題,你發現了什麼?請知道的同學說說。

  9、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到黑板上來寫一寫。

  10、齊讀“我的發現”。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⑴自由讀詞語。檢查:接力讀、分小組讀、競賽讀。

  ⑵自由選片語說句子。

  2、“我會填”:

  ⑴出示小黑板。

  ⑵四人小組讀句子,討論******裡應該填什麼標點符號。

  ⑶請四人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可以說說理由。

  ⑷齊讀“我會填”。

  3、“我會讀”:

  ⑴自由讀詩歌,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再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可以問問同學,可以問問老師,還可以查生字表***

  ⑵指導朗讀。指名讀,糾正字音。

  ⑶老師範讀。

  ⑷學生再次練讀,讀熟後背誦,互相檢查背誦,比比誰會背。

  ⑸檢查背誦。指名背,會背的一起背,有感情的背。

  4、佈置學生收集詩歌,讀詩歌。

  三、展示臺

  1、讀題,瞭解要求:

  讀學習夥伴的話,瞭解題意。

  2、學生自願到臺上來長自己在課外學會的歌,可以說說自己是怎樣學會的歌詞中的字是怎樣認識的?

  3、展示學生寫的日記,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可的交流、展示,你又認識了哪些字?知道了哪些認字的方法?

  第二課時

  內容:口語交際

  一、讀題,瞭解要求

  二、結合這一單元所學的內容,用“我想做小雷鋒”為題,進行口語交際

  1、分成四人小組討論:

  ⑴“如果我遇到殘疾人,我會怎麼說,怎麼做?”

  ⑵“僅僅是我們來關心這些殘疾人嗎?你能不能想一個辦法,讓社會上所有的人都來關心他們?”***可以提醒他們用寫倡議書、用畫宣傳畫等方式。***

  2、四人小組派代表彙報。

  三、課堂小結

  1、評議:誰說得好?哪個組的計劃好?

  2、談談你的收穫。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詩歌閱讀入門

  詩歌是一種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文學形式。它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練、形象鮮明、音樂性強的特點,一般分行排列。

  詩歌的語言精練含蓄,它高度集中地反映自然景色和社會生活,閱讀時要理解詩句中包含的意思。有些詩句含義豐富,描述細膩,詩人說出了許多人都有過卻說不出的感受;有的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剛開始接觸詩歌,有些含義深刻的詩句一時難以全部理解,沒有關係,可以先把它們熟讀成誦,以後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會逐漸領悟它的意思,真正欣賞到它的妙處。

  詩歌的一大特點就是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因此,閱讀詩歌要展開想象的翅膀,使詩歌中描繪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像我們熟悉的《小小的船》讀時要想象自己好像看見了月兒彎彎、星星閃爍的天空。彎彎的月兒多像一條小船,自己坐在小船上,小船搖啊搖,飄蕩在晴朗的夜空。多麼寧靜美麗的世界啊!這樣邊讀邊想,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和發展自己的想象力。

  詩歌由於它的押韻和分行,讀起來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閱讀詩歌時,首先要通過反覆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熟讀吟誦,才能體會出詩歌的音樂美,體會詩人的感情,從而進入到詩的意境。

  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學反思

  沒有積累,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我們在教學《語文園地日積月累》時會把它上成純粹的複習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我們教師首先要明確,日積月累教學不是單純的舊知識堆積回顧,而是一種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方法的教學。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歡快的情景,開放的問題

  首先,低年級的學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強,為了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創設歡樂的教學的景、組織有趣的活動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積累的過程中不單是數量的積累,還要有質量的提升。所以善於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對質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學中,老師提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的******”小組討論然後班內小組競賽彙報。這樣開放性問題猶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學生思維的千尺巨浪。學生因為要取勝,所以合作、所以積極思考。於是他們把課內、課外的積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以讀代講

  通過多種讀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體現語文學科以讀代講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兒歌的節拍,積累語感。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進行朗讀,體現了教學的民主,使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

  三、注意點撥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圍著學生轉,發揮助手的作用,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學生本節課以自己的方式朗讀兒歌后,教師適當給予點撥讓學生小結積累出讀兒歌的方式。之後你會發現學生會把這些方法運用到朗讀《識字七》、《紅領巾真好》中去。

  四、擴充套件活動

  日積月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功在平日。不是一節課可以達到目的的,因此教師要給予指導,或提供必要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