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教育故事

  在數學的教學過中,總會發生一些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我有一節數學課是排在下午最後一節,經常到了上課時間,學生非常疲倦,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後來,我每到這節課,就給學生講一個數學小故事。結果,學生不但沒有因為最後一節影響學習,反而在教室安靜地等著我來講故事。有一次,我給他們講了小高斯發現數學定律的故事:

  有一次上課,老師說:“你們今天算從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說完就看起小說來。小朋友們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但是不久,高斯便報告老師自己做好了。老師以為高斯搗亂,可是看一看高斯寫的數:5050,不覺驚奇起來。這個8歲的小高斯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他以後便認真教起書來,而且,在他的鼓勵下,高斯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學生聽完故事後,顯得很激動,有位學生在日記中表示,要向高斯學習,開動腦筋,刻苦鑽研,創造發明。設懸念:事實上,教材中很多應用題都屬於數學故事題,但缺乏矛盾也缺乏懸念。下面是我改寫的一道數學故事題,大家可作一番比較。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一隻癩蛤蟆爬過來安慰道: “這井壁太高了,隨遇而安吧。我在這裡生活了多年,慢慢也就習慣了。”蝸牛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癩蛤蟆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於是問癩蛤蟆道:“癩大叔,請問這口井有多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麼爬上去呢?”蝸牛沉默不語,它要用實際行動來回答,它順著井壁往上爬。到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然而,它太累了,便決定睡上一覺。早上,蝸牛驚奇地發現自己睡著後從井壁上滑下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的蝸牛終於爬上了井臺。小朋友你算出來了嗎,蝸牛爬上井臺用了幾天時間?

  ***二***

  愛因斯坦認為,教育應當使所有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這裡所說的禮物就是學生樂於接受需求的知識,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在課堂上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呢?有些內容學習起來確實有些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直接講解學生不僅聽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理解,這樣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背景故事進行教學就不同了。它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激發學習興趣,建立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過程中作個簡單的闡述。

  一、新知利用故事,激發興趣。

  事實證明不願意學習的學生到處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學生卻很少遇到,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引發學生的感情,如在教學百分數打折這個內容時,我就利用這樣一個故事引入:剛剛今年上五年級了,他很想買一臺電腦,方便在家查詢一些有關學習的資料。爸爸聽了爽快地答應了,要他先到電腦城去問問價,哪家價格合理就在哪家買。他先來到“小精靈”電腦城,營業員告訴他:“本店電腦一律打八折。”剛剛在店裡轉了轉,心裡有底了。他想比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來到另一家“小蜜蜂”電腦城,熱情的營業員阿姨說:“本店一律優惠20%”。這下,剛剛一時沒了主意,不知該買哪家的,他回去把有關資訊跟爸爸一說,爸爸聽了笑著說:“兩家的優惠價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買哪家的都一樣。剛剛聽了感到很納悶,同學們,你們說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樣的引入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學生都瞪著求知的眼睛想知道原因。

  二、難點利用故事,促進探索。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圖文並茂,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加深理解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媒體計算機的優勢,把難點利用故事化簡,把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淋漓盡致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

  三、練習利用故事,調動情緒。

  曾有人說:中國的學生學數學就是做練習,做數學題,外國的學生學數學是參與一項活動,經歷一個過程,獲得一種體驗。不管說法怎樣,都是為了學以致用,練習是數學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如果教師只是機械的讓學生做題目,那麼練習就失去其本意,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將練習融入數學故事中,結合生活實際,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如我在教學納稅這個內容時,利用學生身邊的背景故事,:我們班王晨同學父母開了一家傢俱店,每個月的營業額是42000元,如果按4%的稅率繳納營業稅,每月應繳納營業稅多少元?練習完後,我趁熱打鐵讓學生互動,結合自家的情況或你瞭解的資訊編題,讓同學互相解答,這樣,課堂上同學們個個情緒高漲,各種各樣的問題迎刃而解。

  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創設情境,不僅能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寓教於樂,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教師也能更好地關注孩子們的生活,關心兒童的健康發展。

  當然,背景故事應當合理利用,應當找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種熱鬧,要真正做到為教學服務,不能為教學服務,一切花俏都是多餘的。

  ***三***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知識,只要我們去認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設計問題,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絕大部分知識都是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的基礎知識得到了應用,自主學習,積極探究,不斷創新的精神也得到充分的培養。

  但課堂上各種各樣的情況隨時都會發生,老師應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靈活巧妙地駕馭課堂。記得有一次我講軸對稱圖形時,事先佈置學生課下剪一些平面圖形,有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圓、各種三角形、梯形等。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剪、折、拼弄清楚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

  當大部分學生通過折、剪已驗證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時,我也予以肯定。突然有個學生猛的站起來說:“老師,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它有兩條腿!***也就是對稱軸!***”話音剛落,譁——全班學生都笑的前伏後仰,有的甚至喊:“呆子你又做夢呢?”那一刻我也愣了一下,心想這孩子又出什麼洋相!同時從教近十年的經驗告訴我——讓孩子暢所欲言!於是,我糾正了該學生說話的錯誤,讓該生親自上講臺演示。唉,不錯!他做的這個平行四邊形確實有兩條腿!***對稱軸。***這時,學生都疑惑了,急於想知道原因。

  我趁熱打鐵,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看一看,該生做的這個平行四邊形與大家的有什麼不同。大家情趣盎然,通過仔細觀察,測量,討論得出:他剪的平行的四邊形是四條邊相等的平行的四邊形。兩條對角線就是它的對稱軸。我藉機告訴大家:他剪的圖形是菱形,也是軸對稱圖形,以後你們會學到的!一般地說,平行四邊形是指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且平行的四邊形,它不是軸對稱圖形。我即刻表揚了這個學生的求異精神,並要求同學們以後不要再嘲笑他,而要向他學習。頃刻間,孩子們掌聲雷鳴,受益匪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求異精神,如果學生的求異出了錯,也不要批評指責,而要點撥啟發,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這樣學生不僅得到了知識上的啟迪,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援和情感上的滿足,以後更能各抒已見;更能體會到成功和創造的歡樂,繼續發揮創新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