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要環節,對於準確提供教學反饋資訊,及時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小學人教版三年級語文試卷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一***

  本班共有學生35人,全部參加了本次考試,其中等級A的共有10人 ,B的有114人,C的有9人,D的有2人,優秀率為28.6%,及格率為94.3%。

  一,試卷命題質量分析:

  本次試卷出題範圍為前四單元內容,試題包括“基礎知識”、“閱讀理解”、“習作”三大塊內容。考察的知識點涉及到拼音、字詞、句子、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識記等多方面。本份試題共包括九道大題:第一題,要求學生看拼音寫詞語,考查學生對一些易錯易混的生字的掌握情況。第二題,補充下面的成語,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積累情況。第三題,比一比再組詞,考查學生對形近字的辨識。第四題,多音字組詞。考察孩子對多音字的識記。第五題,誰是背誦小狀元,考查學生對課文優美段落和句子的積累、理解與把握。第六題,選詞填空,主要考查學生對易混易錯詞語的辨識與運用。第七題,默寫句子,注重考查學生對名人名言的積累運用。第八題,閱讀短文,完成練習。重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九題,習作,考查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二,學生答題卷面分析

  1.看拼音,寫詞語。 這是我們常見的考察學生對一類生字掌握情況的傳統訓練形式。正確率較高的是“玩耍、擺弄、蝴蝶。”學生錯誤較多的出現在“躲藏”上。“躲藏”兩字,是在第二單元課文《7.奇怪的大石頭》的一類生字表中,錯誤率較高。

  2.補充成語。 8個詞語均為課文中出現的成語。大多數學生都能填出,說明我們老師們平時對成語還是足夠重視的。有些孩子會將字寫錯,比如,“惹”字上面是個若,學生有寫錯的;“五彩繽紛”的“紛”寫成了“芬”;“引人注目”的“注”寫成了“住”。由此可見,三年級孩子寫錯別字現象比較嚴重。

  3.比一比再組詞。 五組詞語中,學生對“辮”和“瓣”分辨不清。還有“記”和“紀”字錯誤較多,原因是掌握不牢固。

  4.多音字組詞,問題出在第三個詞“朝”上,兩個音“朝向”“朝陽”。

  5.誰是背誦小狀元。做得較好,但普遍存在著寫錯字的問題。有個別同學錯字多達7、8個。如“小喇叭”,“綻開”,“飄揚”,“鳳尾竹”,“潔白”等。

  6.選詞填空。 此題旨在考察學生對詞句中重點字義的辨識理解與運用。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降低了難度。正確率較高的是區分“溫暖”與“溫和”兩個詞的用法。錯誤集中在“耐心”“細心”和“虛心”的區別運用上,許多學生把“幫助別人要有耐心,聽取別人意見要虛心”弄顛倒了。

  6.默寫句子。此題前三句為名言名句,後兩句為古詩默寫。考察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和對課文內容的識記。第一小題中把積累寫錯的較多。第三小題,很多學生不會寫“階梯”兩個字。第四和第五小題正確率較高,說明了學生對古詩的背誦和默寫掌握的還是可以的。

  8.閱讀理解題, 短文內容生動簡單,語言優美,適合三年級孩子閱讀,問題設定難易適中。1、3、題的答案在文中均可找出。學生出錯主要在答得不全面。第四小題是仿寫詞語,部分學生出現錯別字。而第二小題造句問題則出現在句子不完整,如缺少主語等方面。

  9.習作。習作失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部分學生不懂最起碼的書寫格式,如:題目直接寫在規定的區域外面;作文不分段;自然段開頭不知道空兩格;不能正確使用標點等。2.審題不清。內容不符合要求。比如,有的孩子寫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人;有的題目與內容相矛盾;還有的寫動物、寫景,文不對題。3.三年級剛剛開始練習習作,大多數孩子內容雷同、空洞、平淡無味、語言表達不流暢。

  4.卷面書寫整體不容樂觀,整潔度有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紮實,致使做題時出現錯誤。

  2、對文字的分析不夠到位,學生不會理解分析。

  3、學生的寫作,特別是標點符號的運用,仍是一個重點。 四,幾點建議:

  1.加強寫字教學。針對三年級孩子容易大量出現錯別字現象,老師們還應該在語文課堂上加強識字寫字的教學環節。特別是對易錯字和難寫字加強指導和提醒。從卷面上看,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需要加強。

  2.注意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引導學生多讀書,養成積累好詞好句、做摘抄的習慣。

  3.閱讀課堂上多培養孩子的自主理解能力。

  4.加強習作的指導。引導孩子們聯絡生活寫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力求做到語句通順,言之有物。還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二***

  一、具體分析:

  ***一***試題結構特點

  試卷共分三大部分:分別為積累與運用;閱讀與運用,表達與運用。試卷難易程度基本適中,試卷力求通過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多元的試題,引導學生設計出自己理想的答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試卷還力求體現人文性、趣味性和靈活性,打破舊的命題模式。本張試卷突出顯示了以人為本,迴歸本色語文,綠色語文的特點。以課本為載體,輻射相應的訓練專案。檢查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能力及課內外閱讀能力。

  二答題分析

  積累與運用共8個小題

  1、看拼音,寫詞語

  絕大部分詞語學生填寫的正確率高,只有“寬裕“裕”學生出錯,今後還要加強指導。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個別學生對炊煙的炊及打量的量的讀音掌握不清楚。同音字。需要指出的是:個別差生還須加大幫扶力度。

  3辨字組詞、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及補充詞語正確率很高。

  4找出句子中的反義詞。

  總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個別學生“清”對“濁”沒有找對。

  5第7小題,少數學生不會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6、按要求填空。這些都是平時課本內容的積累,學生掌握的較好。

  閱讀理解

  課內閱讀正確率較高。不能理解語句和短文深層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因。部分學生所寫道理不夠清楚明白,是今後練習的重點。考查閱讀能力的共有5小題,少數學生找不出比喻句,***二***課外閱讀仿寫句子部分學生掌握的不是太好。

  表達與運用

  考查形式是想象作文,編童話故事。從學生作文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按要求編寫合理的童話,有的學生的習作用詞準確、句子流暢、頗具文采,滿分的有好幾個。但也有不盡人意的現象,有部分學生所寫作文語序散亂,沒有很好的邏輯聯絡。空話、套話、假話太多,童真、童趣體現不夠。標點運用不正確。

  三、答題中存在的問題。

  1書寫不規範。

  從整體卷面看,部分學生的書寫情況不容樂觀。書寫不夠端正,字型潦草不規範。

  2綜合能力薄弱。

  由於學生平時學的知識較規範,缺乏對知識整合的處理,故失分較多。本次考查的內容不僅涉及拼音、積累運用訓練,還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準確理解能力及平時習作的能力。由於平時對新舊知識前後滲透的訓練相對少些,導致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失分較多。

  3習作能力欠佳。

  本次質量檢測作文素材雖都來源於學生自身的生活實踐,但由於學生基本功不夠紮實,邏輯思維訓練太少,可見在這方面,學生還是較為薄弱。在今後的教學中更應加強學生說話、寫話能力的訓練。

  四、反思與措施:

  1、要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

  本次考試中,識字和積累部分得分率較高,說明學生掌握得較好。對此我們不能有所鬆懈,在教學與複習中要採用分散與集中的辦法,繼續重視識字和積累。平時要鼓勵學生背大段的課文,整篇課文。

  2、要立足於課堂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部分失分嚴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立足課堂,立足課本,而不是靠課外的大量的閱讀短文的練習,這是常識,但並未引起足夠重視。精讀課的教學,老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指導學習方法;課外閱讀,老師要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課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一是整體把握課文思想內容的能力;二是體會重視詞句含義的能力;三是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的能力。

  3、三年級的習作教學要在學生習作的興趣上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習作教材,讓學生敢於表達,樂於表達,重點進行片段練習和簡單的記實文練習。在批改、講評學生的習作時,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充分保護學生表達與交流的積極性,盡力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4、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充套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