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每次考試結束以後教師試卷結構、學生考試狀況的一種綜合分析,是一種客觀的教學反思行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試卷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在本次期末檢測中,五年級有539人,參考人539人,總分為50453分,平均成績為93.6分,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97.4%。

  一、試卷分析及考試完成度分析:

  試卷題型分析:

  本次期末試卷分為“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閱讀與應用”、“習作”四大部分。題目整體分佈基本合理,難易適中,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在考查“雙基”的保底基礎上求提高、求發展。能以課標的教學目標為準則,以現行教材的教學內容為範圍,做到“三重”:***1***重基礎,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2***重能力,包括識字寫字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3***重創新,即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試卷完成情況分析:

  學生的掌握情況可分為三個層次,掌握較好的是“語言積累”部分和課本知識的傳統題,即看拼音寫詞語、補充詞語、;其次是改寫句子和綜合性學習,此類題型少數幾個學生得分率較低;三是一些分析運用能力題,即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閱讀”、“作文”題。

  二、題型具體分析:

  “基礎知識積累”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牢固,基礎也比較紮實,基本上能達到教材的要求。這說明抓牢基礎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語言的基本積累,夯實生字詞,切實完成教材的要求,按教材要求真正完成“識字寫字”、“背誦課文”、“讀讀背背”,以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素材庫”。

  “閱讀與應用”部分:完成效果尚可,少數學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性,這說明注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本卷在這一部分中突出了對詞句段理解能力的測試,從詞、句、段、篇四個方面的不同角度檢測了學生的小學語文基本功。

  第一、從詞的理解上看,難度不大,大多數都能寫出“寧靜”“叮囑”的近義詞。

  第二、從句的理解上看,本卷側重考查了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和句子的積累運用,學生的理解和運用還算比較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要求學生能口頭,而且必須書面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內容,這項訓練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訓練。除了這一點,我們還應注重選擇一些常見句式的練習,培養學生邊讀邊想,提出問題的能力。

  第三、從段篇的理解上看,本卷考查了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分課內和課外兩部分***。對於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尚可,有小部分學生對短文的理解流於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和精髓。而這種能力的提高則需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注意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還應注重全體,特別是對中差生的訓練。但做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擴大閱讀量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所以我們平時應該非常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

  “習作表達”部分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能圍繞作文題目不拘形式地把過程寫清楚、寫具體,並寫出真實的感受。語句基本通順,內容具體,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還比較有限,不能很好地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具有新鮮感的詞句並不多。所以經過分析,我覺得應該這樣做:

  第一:作文教學應加強與課堂、生活的聯絡。平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基礎,將學生的生活畫面與學生的情感溝通銜接,以此來激發學生感悟生活與人生。當然,在作文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應重視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絡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敢於想象,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處理好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訓練。自由作文和基本功的訓練,兩者該如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不過,我查到了幾點關於作文教學的經驗,相信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思考:1、關注學生的親身經歷***學生的生活經歷或由教師創設情境***;

  2、積累***包括文字積累和視力積累***;3、小練筆***讀寫結合;制定作文訓練的序列,抓好基本功的訓練***;4、寫作方法的指導。

  ***二***

  一、試題特點

  縱觀整份試卷,本試卷是一份較有價值的試卷,命題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本著“促進學生的發展”的評價功能,旨在考察學生語文素養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情況,緊扣課程標準,以教材為基本點,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情況為主要物件,密切聯絡學生實際與社會生活,關注學生心靈,較好地滲透新課程理念。總的來說,本次試題有以下幾個明顯特點:

  1、體現題型的多元與多樣。

  這份試題,其內容涵蓋了“識、寫、讀、背、說、習、作”,並且注重題型的多樣性,力求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評價,一是儘可能多地涉及到課本的各個知識點;二是體現習慣、情感、知識、能力等各個方面。試題中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從大方面講,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整合,小方面講,漢字、詞語、成語、古詩、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機融合。

  2、突出語文的實踐與開放。

  習作題運用了半命題作文,開放了選擇材料的空間,照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習作能力。考慮了學困生,對他們施以人文關懷。注重了基礎知識的測查。

  3、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俗話說:“語文如聚沙,數學如築塔”,可見“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語文學習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過程,有了豐富的積累,才能酣暢淋漓地表達,也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本次試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題緊扣課標中“積累文中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的要求,較好地檢測了學生的課內、課外的積累,把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體現了大語文觀。

  總的來說,本份試題題型多樣、涉及面廣、難易適中,體現了新課標、新思想、新理念,是一份科學合理的試題。

  二、卷面分析

  1、優點

  ***1***大部分學生能認真對待考試,態度端正,試卷書寫較工整、規範,卷面較整潔。這是平時老師比較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在平常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

  ***2***95%的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充分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重視。多數學生對於開放性習題的解答也有較大的進步,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如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第4小題“練習課文,深入思考,談談對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確率較高。

  2.不足

  當然,在部分考生身上,也反饋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問題:

  ***1***書寫不夠規範而導致錯別字現象。第一大題的1、2小題是對學生字詞掌握的考查,1題中有出現的錯別字,尤其是“驟,攀”兩個字,另外2題中的“赤膊”的“膊”寫不正確。導致這些失誤的原因,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平時書寫馬虎,對字形觀察不夠仔細而造成的。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從卷面看,同學們對第4小題文中句子的理解錯誤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差,且不能活學活用,造成失分。

  ***3***閱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已經成為廣大老師的共識。但從卷面上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很理想。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文章重點詞句的理解和感悟上,存在偏差。如: “鶴立雞群在文中的意思”學生回答得不甚理想;“謙受益,滿招損”的意思多數學生答不上來。因此在閱讀課上我們要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為學生創設語言實踐的機會,努力做到讀、悟、用、說、寫等形式的有機結合。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4***習作:本次檢測作文為半命題作文,以“享受******的樂趣”為題寫一篇習作,選材的範圍比較寬泛,學生有話可說,容易發揮正常水平。從閱卷情況看,多數學生理解題意,能從平時生活中搜集作文素材,記錄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和感受,體現了“我手寫我心”,幾乎沒有“跑題”現象;少數同學語言生動,選材典型且富有生活氣息,寫出了自己的生活,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體現了較好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當然,部分學生在考場作文中反應出來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一是選材上太陳舊老套,又多雷同之處,視野不夠開闊;二是語言積累不多,內容空洞,語言平淡,寫不出真情實感。一篇好的文章,真實感情比華麗的辭藻、富麗堂皇的佈局更為重要,離開真情實感這個前提,一切寫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樓閣;三是寫作技巧欠缺,條理安排上鮮有創意,存在報流水帳的現象,有的作文層次不清,語言顛三倒四;四是書寫不規範,字跡潦草,錯別字多,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幾點建議

  考試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本次測試的情況,我們對今後的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紮實“雙基”,促進發展。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雙基”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重要基礎。《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這裡,《課標》強調了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的重要性。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奠基階段,更應該充分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本次試卷中學生在寫“咽喉”“眷戀”“稟報”等幾個詞時錯別字現象比較嚴重。這就讓我們認識到字詞句段的訓練應貫穿在各學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到了中高年級,仍然不要忘了識字寫字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識字,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豐富詞彙量的積累。對易讀錯寫錯的字教師要給予細心指導,嚴格要求,讓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為每一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2、培養習慣,終身受益。從卷面上看,有的學生書寫規範、端正,卷面整潔,賞心悅目;有的學生寫字歪歪扭扭,糊塗潦草,多一筆或少一畫現象比比皆是。這些都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很大關係。因此,老師們要特別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除了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外,還應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善於傾聽、積極發言的習慣,以及喜愛閱讀、樂於思考、勤於積累等習慣。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講究方法,持之以恆才能收到成效。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終身受益。

  3、加強閱讀訓練,豐富語言積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是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老師們要有意識地、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讀書方法。比如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工具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準確理解詞語或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詞語、精彩的句段,培養積累詞句段的習慣。積累語言的另一條途徑就是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新鮮的語言材料。《課標》在第三學段提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的要求。《課標》的這些要求,我們要正確理解、充分重視、認真貫徹。此外,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積累的語言,以運用促積累,提高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積累多了,學生的語言就豐富,學生的閱讀能力、習作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4、激發興趣,引導學生“用筆說話”。作文是“應生活之需,切生活之要”,“需要”是作文個性化的前提,當表達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時,孩子們才會真正去寫,才會覺得作文是一種快樂。因此,習作應儘量與孩子們的生活接軌,與他們的思想碰撞。老師們在作文指導時應重在引導學生開闊思路,從多個角度選擇材料,鼓勵學生“用筆說話”,個性化地表達感受和真切的體驗,而不應做統一的限制。在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閱讀豐富詞彙,獲得間接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方法的同時,更應鼓勵學生把觸角伸向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善於積累直接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只有兩者的和諧結合,學生才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語言優美生動的佳作來。

  再回首,成績已是過去,望星空,前方星光燦爛。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任務很重。我們期望廣大語文教師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願我們大家振奮精神,腳踏實地,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積極推進我縣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再上新水平、新臺階,為打造教育強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