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數學試卷分析

  七年級數學試卷分析是對學生考試成績進行管理,並以學生成績為原始資料,根據教育測量學和教育統計學原理,對相應的試卷進行科學分析的。小編整理了關於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的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一

  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的命題範圍:七年級下冊,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內容,完全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有考察到,基礎題覆蓋面還是很廣的,基礎好的學生把自己會的分數拿到,整體看試卷的難度過大,並且有一定梯度。

  二、 學生答題情況及存在問題

  1、縱觀整份試卷難度過大,有些題型耳熟能詳,是平時學習及複習檢測中遇見過的題型,學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盡人意。不認真審題,造成失誤。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基礎知識不紮實,主要表現在:

  ***1***選擇題比較簡單,但還是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令人滿意,錯誤主要集中在題6、題7、題8、題9上,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識點掌握不到位,如思考不夠全面,或計算不過關。

  ***2***填空題 錯誤主要集中在題14、題20、題21,題21準確率較低的原因是學生無法解讀題意;綜合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判別思維比較差,所以我們要以課本為主,在抓好“三基”教學的同時,以學生髮展為本,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反思及改進

  1、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加強對概念的教學,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個不易做好的問題,故要做到備課細緻,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

  生,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加強師生交流,做好培優、扶中、補差工作。

  3、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儘量讓學生獨立去揭示結論的產生與形成過程,不要急於丟擲結論,要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和時間。

  4、在解題過程中,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多方位來考慮問題。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多注意培養學生讀題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邏輯思維訓練。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嚴謹性和最優化解題思路。注意解答題計算推理過程的示範性,使學生確實形成良好的解題規範及書寫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過程中的體現與反思。

  6、在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留給學生動腦思考的時間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較少,學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標要求。學生更需課後的總結、思考與練習。

  7、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研究方法。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知識的形成過程,往往要經歷觀察、分析、綜合、歸納、類比、猜想和證明過程,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習的情趣,學會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識結論本身更重要。在考試中,由於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造成當情境稍加變化就束手無策的例子是較多的。要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

  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播者轉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指導者與促進者;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議、多想、多練,只有這樣,產生的新知識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於遷移。

  範文二

  一、基本情況

  1、題型與題量

  全卷共有三種題型,分別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其中選擇題有8小題,每題3分,共24,空題有8個小題,每題3分,共24分;解答題有5個大題,共72分,全卷合計26題,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20分。

  2、內容與範圍

  從考查內容看,幾乎覆蓋了湘教版七年級上冊冊數學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識點,而且試題偏重於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節,如有理數、代數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資料的統計和分析。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隸屬於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縱觀全卷,所有試題所涉知識點均遵循《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試卷特點等方面:

  從整體上看,本次試題難度適中,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實際,注重了趣味性、實踐性和創新性。突出了學科特點,以能力立意命題,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精神。有利於考察數學基礎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於教學方法和學法的引導和培養。有利於良好習慣和正確價值觀形成。其具體特點如下:

  ***1***強化知識體系,突出主幹內容。

  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檢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關係到今後各方面能力水平的發展。本次試題以基礎知識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點,對主幹知識的考查保證了較高的比例,並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貼近生活實際,體現應用價值。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卷“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是新課標的一個基本理念。本次試題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題材,把枯燥的知識生活化、情景化,通過填空、選擇、解決問題等形式讓學生從中體驗、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實用性和應用價值。

  ***3***巧設開放題目,展現個性思維。

  本次試題注意了開放意識的浸潤,如在第26小題這一題。

  本次考試抽取10名學生的考卷為樣本進行分析。樣本最高分114分,樣本最低分30分,樣本平均分62.8分,及格率為65.0%,優生率16.3%。

  二、學生答題分析:

  1、基本功比較紮實。

  綜觀整套試題,可以說體現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測試。尤其是本套試題提升了實踐能力,是對學生學習的全方面情況進行了測查。我倆班學生在測試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學習狀況,中上水平的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如解方程組的測試中,參加考試的學生的正確率也是比較高的,體現了紮實的基本功和準確進行計算的能力。

  2、應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強。

  運用數學基礎知識,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數學課標中提出的最基本教學目標。本次試題比較集中地體現了這一思想。尤其是在第23題和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比較突出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採取的措施:

  此次測試,雖然教學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歸納如下,以便於將來改進。

  ***1***部分學生審題能力較差。一個學生知識不懂,老師可以再講,可如果養成了做題不認

  真的習慣,那可是誰也幫不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不光要注意知識的培養,還要注意一些好習慣的培養。

  ***2***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不強。

  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和概念掌握的不夠牢固,應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三、對今後教學工作的建議

  1.立足教材,夯實“雙基”。

  立足教材。試卷中大多數題相當於教材中的隨堂練習題,我們在教學中,要立足教材,重視教材,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別要注意教材中典型例題和習題的研究與延伸,講清、講深、講透初中數學中的基礎知識,錘鍊學生紮實熟練的基本功;同時,我們在教學中也要注意,有些內容的難度有所下降,但能力的要求沒有下降,需要通過一定的綜合培養進行提升。一是注意表達要有邏輯性,推理要嚴謹、嚴密,不要漏掉重要的得分點,否則即使答案正確,也會被閱卷老師視為理由不夠充分而扣分。二是書寫、作圖要整潔規範。

  2.重視過程,培養能力。

  ***1***重視數學閱讀過程,培養數學閱讀能力。學習語文知識要閱讀,學習數學知識也要閱讀,在閱讀中掌握概念,在閱讀中體會定理內涵,在閱讀中理解題意,在閱讀中體會證明題的推理過程、尋找邏輯關係。審題就是一個閱讀過程,教師要在“細”字上做文章。

  ***2***重視數學運算過程,培養運算能力。數學離不開運算,運算離不開法則,法則離不開算理。運算的過程,就是法則的展開過程,算理的充實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展示運算過程,讓學生明白每一步的算理。

  ***3***重視數學分析過程,培養分析能力。

  ***4***重視解題過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是一項系統的工作。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解題的目標性和過程性,指導學生準確定位落點。

  ***5***重視實際操作過程,培養實踐探究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該讓學生動手的就得讓學生動手,重視操作過程,培養實踐探究的習慣

  範文三

  對於本次考試的成績,我感到不滿意。總體情況來看,只有小部分學生都發揮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學通過半個月的強化複習,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但是中間段的學生的成績有待加強。下面,我對考試中出現的具體情況作如下細緻的分析:

  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的命題範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內容,完全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試卷共計28題,滿分120分。其中填空題共10小題,每空2分,共20分;選擇題共6題,每小題3分,共18分;解答題共12小題,共82分。第一章有關知識點:有理數,絕對值,相反數,科學記數法,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第二章有關知識點:代數式及它的化簡求值,單項式和多項式,同類項,去括號等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都有考察到,基礎題覆蓋面還是很廣的,基礎稍紮實的學生把自己會的題目分數拿到基本及格來講還是很容易的,整體看試卷的難度適中,難易結合,並且有一定梯度。

  二、 學生答題情況及存在問題

  1、縱觀整份試卷難度不大,有些題型耳熟能詳,是平時學習及複習檢測中遇見過的題型,學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盡人意。憑簡單的記憶,忽略細節,粗心大意,不認真審題,造成失誤。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基礎知識不紮實,主要表現在:

  ***1***填空題最高分為18,最低得分為2.

  錯誤主要集中在題4、題10、題11、題12上,題4準確率較低的原因是學生對於單項式的係數和次數的理解不透, 10題錯誤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其實是對於負數的奇數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數次冪是偶數的理解不到位;題11學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對學過知識遺忘,由於這題題目需要用到分情況討論,有些同學就自動放棄了,另外一個原因是無法解讀題意,無從下手,實際上只是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及乘法法則的運用;題12則需要較全面的綜合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在做這個題目的時候,學生的判別思維比較差,只考慮了一種情況。

  ***2***選擇題比較簡單,但還是由於種種原因無法令人滿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識點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記憶錯誤,或計算不過關。

  ***3***解答題的跨度比較大的。23、24均屬於基礎題,也是平時主要訓練的題型,因此這幾道題的得分比較正常,但得分結果卻很不盡人意,因為得分率還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號決定錯誤;再則是合併同類項的方法沒有掌握。後兩題屬於提高題,題27、28題意較新穎,學生必須理解才能解決好。所以我們要以課本為主,在抓好“三基”教學的同時,以學生髮展為本,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反思及改進

  1、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加強對概念的教學,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這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個不易做好的問題,故要做到備課細緻,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的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現象日趨嚴重.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時地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於學有餘力並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加強師生交流,做好培優、扶中、補差工作。

  3、指導學生認真審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儘量讓學生獨立去揭示結論的產生與形成過程,不要急於丟擲結論,要給學生一定的思維空間和時間。

  4、在解題過程中,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多方位來考慮問題。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多注意培養學生讀題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邏輯思維訓練。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嚴謹性和最優化解題思路。注重代數式求值要先化簡後代入求值的訓練,既要弄清解法的來龍去脈,又要注重計算的多方面驗算。注意解答題計算推理過程的示範性,使學生確實形成良好的解題規範及書寫習慣。提高計算能力,注意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過程中的體現與反思。

  6、在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留給學生動腦思考的時間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較少,學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標要求。學生更需課後的總結、思考與練習。

  7、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研究方法。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知識的形成過程,往往要經歷觀察、分析、綜合、歸納、類比、猜想和證明過程,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習的情趣,學會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識結論本身更重要。在考試中,由於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造成當情境稍加變化就束手無策的例子是較多的。要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教師的角色要從知識的傳播者轉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指導者與促進者;教學活動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要引導學生多讀、多議、多想、多練,只有這樣,產生的新知識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於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