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評價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教學,但傳統方法僅僅是對試卷進行巨集觀整體的分析,難以反映真實問題,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歡迎大家參閱。

  ***一***

  一、成績分析

  期末考試的結束,標誌著本學年的教學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本次考試參加學生55人,平均分60.7分,有22人及格,23人不及格,及格率50%;90分以上的有1人。總體來看成績不是太理想。兩極分化嚴重,成績好的接近滿分,成績差的只有幾分,這樣的學生有四個,使平均分下降了10分。因此對學困生的輔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試題結構和特點

  本次試卷共分四個部分:一、基礎知識;二、課文知識;三、閱讀短文;四、習作。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考察內容班級全面,包括字母、偏旁、部首、漢字、形近字等等。內容緊扣課本,不乏靈活性。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掌握相關知識。在看拼音寫詞語中,“想念”和“熱情”兩個詞語寫錯的比較多,這也是與自己平時沒有要求到有直接聯絡的。送筆畫相同的字和標偏旁相同的字兩題失分也較多,這與一年級學生沒仔細審題有關。

  第二部分是課文知識。相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孩子的直觀思維較強,每一道小題對學生來說都是有難度的。第八題按課文填空,有些同學掌握的不是很牢固,會背不會填,也有些學生做題比較馬虎,不認真看題。

  第三部分是閱讀題。受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所致,準確率不高。

  第四部分是習作。畫面不夠清晰,很難分辨畫的是男還是女,更看不出人物的表情。總的來看,這一題學生做得不是很理想。

  三、反思與對策

  1、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從卷面上,學生的審題不夠認真,粗心馬虎等,是導致失分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是長期不良習慣養成的後果,應當引起重視。其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學生的一個基本的素質,它將使學生受益終生。

  2、加強易錯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從卷面上看,不論是在漢語拼音還是在識字、課文,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學生對某些字詞產生混淆。在平常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對比練習,讓學生在對比中自己辨析、掌握。

  3、注重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練習題型,如圖文題,短文閱讀題,及綜合運用的題型。這些題大多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或閱讀來解決。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較薄弱,原因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不強。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4、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工作。

  從本次試卷成績看,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成績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這些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對這部分學生要有所偏愛,及時給予補缺補漏,,以保證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5、在寫話方面,堅持每天寫日記,為寫作打基礎,使學生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

  雖然學生這次考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試卷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關聯。 四、今後改進的措施

  1.重視書寫端正、規範,卷面整潔。

  2.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仔細答題、仔細檢查。

  3.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句用本子摘抄下來。

  4.在平時教學中,加強閱讀訓練。在課堂教學中多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從本次的考試分析中,得到了經驗教訓。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抓牢基礎知識,同時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其思維的靈活性。

  ***二***

  一、試卷整體內容和檢測目的分析:

  此次語文考試卷的命題內容為“兩大塊”:一是漢語拼音樂園;二是字詞句讀寫天地;其題型較新穎,能貼進學生生活,覆蓋面較廣,既考查了學生對字、詞、句的積累、理解、運用的情況,又檢測了學生閱讀的能力,符合低年段要求,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

  二、考試結果及分析:

  本次考試,全班共9人,滿分1人,其餘均為優秀。

  下面我對全班9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統計,下面就試卷呈現的方式分兩部分對該卷及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三、對試卷的總體分析:

  總體而言,該試卷知識覆蓋面較廣,資訊量大,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運用的能力。體量適中,難易適度。依據課標,尊重教材。同時,有一道題目沒有單一的答案,有助於學生創造性發揮,比較注重課改評價理念的踐行。

  本次考試共分十一大題,有基礎知識的考核和閱讀能力的考核。基礎知識的考核內容較為全面,包括音、字、詞、句,題目有一定的靈活性。閱讀能力的考核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設計的,主要考查學生獨立閱讀和語句表達的能力,如,“讀短文,回答問題”,要考查學生能否讀懂文章,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總體而言,該試卷知識覆蓋面較廣,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學生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題量適中,難易適度。依據課標,尊重教材。

  ⒈基礎知識部分:

  絕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尤其是第一、三、

  四、六題正確率較高。但是,有一小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第二題,選擇正確讀音。因個別學生對平舌音和翹舌音把握不準,如:“成”字選錯而丟分。

  第三題“讀拼音,寫詞語”,個別學生對生字“? ”這幾個詞語的讀音掌握得不紮實。

  ⒉閱讀能力部分:

  閱讀能力這部分,是學生失分最多的題。只有小部分的學生能完全讀懂短文的意思並且順利填寫完課後的練習,大部分的學生把“這篇短文有幾段話,錯誤理解為有幾句話了。”其原因是孩子年齡小,理解力稍差,因為平時老師講課時,只教給學生這篇課文共分為幾個自然段或幾段,再讓學生學會分其中一個自然段裡有幾句話。試卷上的問法孩子們不太理解,因此,錯誤率很高。另外,學生對小山羊送給小白兔很陌生的三盆花不理解,更不懂得如何根據短文內容去分析。

  ⒊看圖,填字詞部分:

  這部分既考查學生的看圖理解能力,又檢測了學生的字詞掌握水平,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學科互助性。這部分學生完成的較好,基本上能表達清自己想說的話。

  總之,本次從學生完成的情況來看,總體上比較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雖然學生的閱讀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試卷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關聯。

  四、教學反思:

  今後教學中,應在40分鐘的課堂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重視基礎。對識字和閱讀這一難點應多加訓練。對後進生應以鼓勵為主,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充分利用班級優生的幫帶作用,培養學生獨自審題的能力,學會舉一反三。

  五、改進措施:

  平時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對全文的整體把握的能力,要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讀懂課文的意思,讀準字音,理解字義。還應加強培養學生學會從短文中找答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