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圈代表什麼

  花圈是一種葬禮用品這點大家都知道,你知道怎麼送花圈嗎?什麼樣的人送什麼花圈你知道嗎?送花圈的門道你懂嗎?我來簡單介紹一下吧。

  個人送花圈一般來說都是親朋好友過世,不單單是送花圈還要給禮金所以送一個小的花圈代表心意就可以的。

  代表公司送花圈講究的是大氣有面子,都是選一些檔次比較高的花圈。

  鮮花花圈的花材也有講究,一般是以菊花為主,男士一般用黃菊,黃菊代表陽剛之氣,女士用白菊或者白玫瑰代表純潔賢淑。

  花圈最後一定要寫上輓聯,這樣才是完整,重要的是輓聯的落款一定要寫送花圈的人名或者公司的全稱以便區分。

  忌諱花圈是祭奠死者的,一般老一輩說過不讓中午送花圈說太陽最高點的時候送花圈過去死者的靈魂也看不見,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敬不禮貌。

  知識延伸:

  古代喪禮包含兩大理路, 一是對死者遺體*** 魄***的處理,二是對死者 精神*** 魂***的處理。 沐浴、 梳洗,一直到埋 葬棺 柩,都是對遺體的處理;而此時開始的奠祭,則是 奉事死者精神的開始。 上古時期,人們將器物放在地上叫" 奠"。喪禮中把作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稱為奠祭,或者徑稱" 奠"。為什麼要用這種形式祭祀呢?原因有三, 第一,古人認為, 儘管死者的 靈魂已經 離開體魄,但 靈魂依然要 享食,只要親人擺上酒食,靈魂就會來附,所以供品就是鬼神的憑依之處; 第二,喪家遽逢大喪,哀痛欲絕,不免諸事倉促,所以祭祀的儀式也就 因陋就簡; 第三,古人以死者為 鬼神,正式祭祀鬼神要立" 屍",屍由未成年的孩子擔任,在祭祀時代表受祭者。但死者新亡,家屬一時不能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不忍心馬上就用 鬼神之禮祭祀,所以把死者生前食用過的酒食端來,放在死者的 右側,含有依然侍奉他進餐的意思。 古人把從始死到棺柩落葬之前的祭祀統稱為"奠"。治喪期間,凡是有新的儀節,或者遇有特殊的日子,都要舉行奠祭,所以有始死奠、小殮奠、大殮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薦新奠、遷柩朝廟奠、 祖 奠、大遣奠等等的名目,下面擇要介紹。

  小斂奠

  小斂奠是小斂時在室內進行的奠祭,祭品是 醴酒、脯醢和牲肉。牲肉放在俎上,俎的 兩端是牲的左右兩髀,內側是左右兩肩,再向內是兩脅,帶有脊骨的肺放在最中間,牲肉都倒扣著放,骨的根部都朝前。

  大斂奠

  大斂奠是大斂時進行的奠祭。祭席設在室內西南角,席面朝東。俎上的食物, 魚頭朝左, 鰭朝前,一共三列,每列三條魚;臘肉的骨根朝前。在席前設豆,最右邊是盛菹的豆,左邊是盛肉醬的豆,菹豆南邊是盛慄脯的籩,慄東邊是盛乾肉的豆。豚俎在豆的東邊,再往東是魚俎。臘肉單獨放在兩俎的北邊,醴、酒放在慄籩之南。

  朔奠

  朔奠或稱朔月奠,是大斂後如果適逢朔***初一***而舉行的祭祀。 祭品是一隻 小豬、魚和風乾的 兔肉,都放在俎上,此外還有 醴、 酒、 菹、 醢、 黍、 稷等。陳設的位置是:盛肉醬的豆在北、盛菹的豆在南,豚俎在兩豆之東,魚俎又在其東,臘肉單獨放在俎豆之北。盛黍稷的敦放在大斂時放籩的位置。醴、酒的位置與大斂時一樣。牲肉上用巾遮蓋。 現代社會的火化相當於古代的落葬,追悼會一般在火化之前進行。生者將花圈放在死者遺體的周圍,上面寫著" 奠"字,正是古代奠祭的孓遺。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奠”的釋義是:“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 辭海》“奠”字的釋義是:“ 祭;向鬼神獻上祭品。”

  《 漢語大詞典》釋“ 奠”雲:“謂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