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萊布尼茨是誰

  萊布尼茨非常熟悉古羅馬古希臘哲學,並且熟悉他所處的時代的哲學學說以及一些科技成就,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哲學家萊布尼茨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哲學家萊布尼茨的簡介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意志哲學家、數學家。他的著書約四成為拉丁文、約三成為法文、約一成五為德文。萊布尼茨是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師,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

  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最為著名,例如他認為,“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他和笛卡爾、巴魯赫·斯賓諾莎被認為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哲學方面的工作在預見了現代邏輯學和分析哲學誕生的同時,也顯然深受經院哲學傳統的影響,更多地應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驗定義,而不是實驗證據來推導以得到結論。

  哲學家萊布尼茨的生平

  1666年萊布尼茨於Altdorf拿到博士學位後,拒絕了教職的聘任,並經由當時政治家Boineburg男爵的介紹,任職服務於美茵茨選帝侯大主教Johann Philipp von Schönborn的高等法庭。

  1671年發表兩篇論文《抽象運動的理論》***Theoria motus abstracti***及《新物理學假說》***Hypothesis physica nova***,分別題獻給巴黎的科學院和倫敦的皇家學會,在當時歐洲學術界增加了知名度。

  1672年萊布尼茨被Johann Philipp派至巴黎,以動搖路易十四對入侵荷蘭及其它西歐日爾曼鄰國的興趣,並轉投注精力於埃及。這項政治計劃並沒有成功,但萊布尼茨卻進入了巴黎的知識圈,結識了馬勒伯朗士和數學家惠更斯等人。這一時期的萊布尼茨特別研究數學,而發明了微積分。

  1672及1673年Boineburg和Johann Philipp卻相繼過世,迫使萊布尼茨最後於1676年離開巴黎而轉任職服務於漢諾威的Johann Friedrich公爵。於上任時,順道於海牙拜訪斯賓諾莎,與其數天一同討論哲學。之後萊布尼茨就到漢諾威管理圖書館,並擔任公爵法律顧問。

  1680至1685年間,擔任哈茨山銀礦礦採工程師。在這期間,萊布尼茨致力於風車設計,以抽取礦坑中的地下水。然而受限於技術問題和礦工傳統觀念的阻力,計劃沒有成功。

  1685年起,再受繼任的公爵Ernst August所託,轉而開始做其Braunschweig-Lüneburg貴族族譜研究。這項計劃一直到萊布尼茨去世前都沒有完成。

  1686年完成《形而上學論》***Discours de métaphysique***。

  16***為完成Braunschweig-Lüneburg族譜研究,遊歷於義大利。其時結識耶穌會派遣於中國的傳教士,而開始對中國事物有更強烈的興趣。

  1695年於期刊發表《新系統》,進而使萊布尼茨哲學中,關於實體間與心物間之“預定和諧”理論,被廣泛認識。

  1700年萊布尼茨說服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三世於柏林成立科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1704年完成《人類理智新論》。本文針對洛克的《人類理智論》,用對話的體裁,逐章節提出批評。然因洛克的突然過世,萊布尼茨不願被落入欺負死者的口實,所以本書在萊布尼茨生前一直都沒有出版。

  1710年,出於對1705年過世的普魯士王后Sophie Charlotte的感念,出版《神義論》***Essais de Théodicée***。

  1714年於維也納著寫《單子論》***La Monadologie;標題為後人所加***及《建立於理性上之自然與恩惠的原理》。同年,漢諾威公爵Georg Ludwig繼任為英國國王喬治一世,卻拒絕將萊布尼茨帶至倫敦,而將他疏遠於漢諾威。

  1716年11月14日萊布尼茨於漢諾威孤獨地過世,除了他自己的祕書外,即使George Ludwig本人正巧在漢諾威,宮廷無其他人蔘加他的喪禮。直到去世前幾個月,才寫完一份關於中國人宗教思想的手稿:《論中國人的自然神學》。

  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哲學思想

  在那個充滿哲學氣息的時代,萊布尼茨也孕育了屬於自己的萊布尼茨哲學思想。他有一套單子論,他認為沒有人解決“一”與“多”的哲學問題,不管是古希臘羅馬的學者也好,還是笛卡爾、洛克、培根等人都沒有完全闡釋清楚這個問題。

  萊布尼茨更傾向於原子理論,但是這不代表他接受所有的原子理論,比如德謨克里特的原子理論他就保持反對的態度。德謨克里特認為原子是構成萬物的物質實體,但是萊布尼茨卻認為無論原子是否構成了萬物,原子仍舊是空間的一小部分,而空間的一小部分是不可能不可分的,可分的東西也一定是部分構成。也就是說,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但不是德謨克里特所說的物質的原子,而是精神的原子,於是便有了他的單子論。

  萊布尼茨哲學思想中的單子論具備了幾個基本性質:單子沒有部分,不可分,所以它不能夠用自然的方法結合產生或者也不能夠通過分解而被消滅不見。單子是屬於非物質的精神方面的東西,精神方面是沒有形體的,所以是單純的,不可分的。單子的數目是有限量的,必須承認實體的雜多性。在萊布尼茨眼中,樣式的差別原因在於單子的差別。最後一點,單子是有知覺的,因為單子有知覺,所以萊布尼茨哲學思想中他把單子稱作是靈魂。

  
哲學家萊布尼茨的簡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