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家顯克維支是誰

  顯克維支是波蘭歷史著名的愛國作家,是當時馳名寰宇的文壇大師,世界著名文學作品作者,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文學家顯克維支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學家顯克維支的簡介

  亨利克·顯克微支***H.Sienkiewica,1846-1916***,波蘭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起任《波蘭報》記者。代表作有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描寫波蘭和立陶宛反對十字軍騎士團入侵,歌頌人民同仇敵愾,英勇戰鬥的代表作著名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1896年,顯克維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羅馬暴君尼祿覆滅的充滿異國情調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5年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顯克維支的生平簡介

  亨利克·顯克維支於一八四六年五月五日出生在波蘭俄佔區的盧布林省伍科夫斯基縣。他的家庭雖然是個沒落的貴族之家,卻具有很深的愛國主義思想傳統。作家的父親曾參加過一八三○年抗俄的十一月起義,母親也是出自名門,而且受過很好的教育,知書達理,博學廣聞,收藏了大量波蘭歷代經典和世界文學名著。在母親的薰陶下,顯克維奇自幼就酷愛文學。一八五八年他到華沙上中學,三年後他父親經營的莊園破產,舉家遷居華沙,靠過去的積蓄維持生計,處境窘迫,使他不得不中途輟學去當家庭教師。一八六六年至一八七一年間他在華沙中央大學學過法律、醫學,後來轉到該校波蘭語言文學—歷史系,一邊學習,一邊給人當家庭教師,過的是半工半讀的清貧日子。是艱難時世和家庭環境磨礪了他的意志,孕育和錘鍊了他的創作才華,造就了一個馳名寰宇的文壇大師。

  顯克維支早在中學時代就寫過不少優美動人的短篇習作,縱筆成文,鋒芒初露。在大學學習期間他開始給報刊寫文學評論,同時進行小說創作。一八七二年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徒勞》問世,接著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說集《沃爾希瓦皮包裡的幽默故事》和《來自大自然和生活》,自此他便以小說家和新聞記者的雙重身份立足於社會。一八七六年他作為《波蘭報》的記者赴美進行兩年多的採訪,回國途中又到過西歐的一些國家。美國和西歐之行不僅大大擴充套件了他的視野,豐富了他的閱歷,而且逐漸形成了他的民主主義世界觀。作為記者,他為《波蘭報》撰寫了大量通訊報道,後來收整合《旅美書簡》。在此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說。這時的顯克維支風華正茂,從事小說創作已是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作品篇幅無論大小,俱臻絕妙,被譽為世界文學中短篇精品的“炭筆素描”。《為了麵包》、 《音樂迷楊科》、《燈塔看守》、《酋長》、《奧爾索》等都是出自這個時期。從總的來看,這個時期的作品涉及的題材很廣,深入到波蘭和作者曾耳聞目睹的美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作品中,與顯克維支的其他作品一樣,有痛苦的呼號,有憤怒的控訴,也有抗爭的吶喊,但從未有過對佔領者的諂媚,也沒有發出過亡國者的絕望的哀鳴。百折不撓,寧死不屈,是顯克維支作品內容的一大特色。

  顯克維支的歷史評價

  顯克維支對他的同胞們的缺點從來不是視若無睹的,他總是毫不容情地揭發它們,同時還公開表現波蘭的敵人們的才能和勇氣。他像古代 以色列的預言家們一樣,常常對他的人民講出嚴厲的真話。因此,他在自己的歷史場景裡譴責波蘭人過分要求個人自由,以致常常無謂地消耗了精力,使人們不能為群眾利益而犧牲私利。他責備貴族間的爭吵,責備他們拒絕服從國家正當的需要。但是顯克維支始終是個愛國者,他確實恰如其分地如實表現了波蘭人民的英勇氣概。他還強調了波蘭作為歷史上對抗土耳其人和韃靼人的基督教世界的堡壘所起的巨大作用。這種高度的客觀性最足以證明顯克維支的思想和歷史觀的睿智。作為一個真正的波蘭人,他肯定是不贊成卡爾·古斯塔夫入侵波蘭的,然而,他卻出色地描繪了這位國王的個人勇敢和瑞典軍隊良好的紀律和組織性。

  顯克維支的歷史成就

  顯克維支肯定是第一個承認他受到古老的波蘭文學影響的人。這種文學的確是豐富多彩的。由於亞當·密茨凱維奇的偉大史詩裡所充分表現的詩歌的全部本質,因此他是波蘭文學的真正的亞當,是波蘭文學的先驅。在波蘭文學的天空裡,像燦爛的群星那樣閃爍發光的名字中,有斯沃瓦茨基,這是個有豐富想像力的人,還有克拉辛斯基。像科熱尼奧夫斯基、克拉舍夫斯基和熱烏斯基,都曾成功地進行過史詩藝術的創作。但是亨利克·顯克維支卻使史詩藝術達到了它的高峰,呈現出了最高度的客觀性。

  對於考察顯克維支的成就的人來說,他的成就顯得既巍峨高大又浩瀚廣闊,同時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高尚和善於剋制。他的史詩風格更是達到了藝術上絕對完美的地步。他那種有著強烈的總體效果和帶有相對獨立性插曲的史詩風格,還由於它那樸素而引人注目的隱喻而別具一格。正像蓋傑爾指出的那樣,這方面的大師是荷馬,因為荷馬在單純中發現了莊嚴。例如,他把戰士們比做圍著一桶牛奶嗡嗡飛的蒼蠅,又如,當帕特洛克羅斯哭泣著請求阿喀琉斯讓他去和敵人作戰時,荷馬把他比做一個哭哭啼啼的小姑娘,她緊緊扯住媽媽的衣服,要媽媽抱她。有位瑞典批評家注意到顯克維支筆下的比喻具有荷馬的形象化比喻那種清晰性。因此,一支撤退的軍隊被比喻成一個退回去的浪頭,它在海灘上留下了蠔貝和蚌殼,而剛剛開始的第一陣槍炮聲被比做村裡一隻狗的吠叫聲,它馬上招來了所有別的狗的齊聲吠叫。還可以舉出更多的例子。一支被圍困的軍隊,正面和背後受到夾擊,遭到來自兩邊的炮火的進攻,被比喻成一塊田地,兩夥收割莊稼的人從田地兩頭開始收割,準備到田地中間會合。在《十字軍騎士》裡,那些從壟溝裡站起來攻擊日耳曼騎士的時母德人,就像一群被一個不小心的遊蕩漢損壞了蜂窩的黃蜂。在《伏沃迪約夫斯基先生》裡,我們也看到了出色的比喻,在判斷它們的價值時,我們應該記住,在荷馬的作品裡,用作比較的兩件事物往往只在一點上會聚在一起,而其他方面都是模糊的。伏沃迪約夫斯基揮舞起他那柄舉世無雙的寶劍,殺死了他周圍所有的人,其速度之快,就像做完彌撒後,唱詩班的童子用長長的滅燭器一根接一根地熄滅聖壇上的蠟燭一般。土耳其軍隊司令官侯賽因·巴夏本想從通往雅西方向的那扇門逃出去,但是沒有成功,於是他回到營地,想另找一條路逃走,正像一個偷獵者被堵截在一座獵園裡,一會兒試試從這邊逃走,一會兒又試試從那邊逃走一樣。《你往何處去》裡準備就義的基督徒殉難者們就像駕船離開了碼頭的水手一樣,已經遠離了塵世。我們還可以舉出許多既有荷馬風格又同樣優雅自然的例子:例如在《十字軍騎士》裡,當雅金卡突然看見像一位王子似的茲皮什科時,她一下子待在門口,手裡的一桶葡萄酒也差點掉下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