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期末測試高二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2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

  朱光潛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審美力薄弱的村夫,也驚訝它們的奇景;但在生長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勝自豪以外,心裡往往覺得西湖和峨嵋實在也不過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東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東方,都往往覺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為不合時尚的服裝和舉 動,在外方人看,卻往往有一種美的意味。

  這些經驗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們是什麼緣故呢?

  這全是觀點和態度的差別。看倒影,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閒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緻。看正身,看現在,看自己的境遇,看習見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著海霧,只知它妨礙呼吸,只嫌它耽誤程期,預兆危險,沒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慾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

  藝術須與實際人生有距離,所以藝術與極端的寫實主義不相容。寫實主義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藝術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總不免把觀者引回到實際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遷於種種無關美感的問題,不能專心致志地欣賞形象本身的美。

  藝術上有許多地方,乍看起來,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臘和中國舊戲的角色往往帶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時用歌唱的聲調,不像平常說話。埃及雕刻對於人體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圖案畫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紀“哥特式”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延長。中國和西方古代的晝都不用遠近陰影。這種藝術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們唾罵,它固然時有流弊,其實也含有至理。這些風格的創始者都末嘗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們的目的正在使藝術和自然之中有一種距離。說話不押韻,不論平仄,做詩卻要押韻,要論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藝術本來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藝術的最高目的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們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藝術呢?

  藝術都是主觀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經過幾分客觀化。藝術都要有情感,但是隻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藝術,許多人本來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詩人或藝術家。他們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個文學家,否則我的生平可以寫成一部很好的小說。”富於藝術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產生藝術呢?藝術所用的情感並不是生糙的而是經過反省。蔡琰在丟開親生子回國時決寫不出《悲憤詩》,杜甫在“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時決寫不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種情感中 過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嘗受者退為站在客位的觀賞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儘管深刻,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談美書簡》,有刪節***

  12.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大凡藝術創作中的寫實主義作品,因為妙肖人生和自然,而使觀者回到實際人生,從而不能專心致志地欣賞形象本身的美。

  B.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扭曲的波斯圖案畫、把人物的肢體加以不自然的延長的中世紀“哥特式”諸大教寺的雕像,都是與自然有一種距離的藝術作品。

  C.人生和自然總有一定的缺陷,藝術的最高目的正是妙肖人生和自然並彌補這些 缺陷。

  D.一般人雖有富於藝術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還是沒有創作出藝術作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在一定距離以外將其客觀化。

  E.蔡琰和杜甫寫的詩都是“痛定思痛”的結果,他們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站在客位的觀賞者將這種情感客觀化。

  13.根據文意,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種田人常羨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本來很辛酸的遭遇到後來往往變成很甜美的回憶。這是因為人們持有實用的態度。

  B.樹的倒影是隔著一個世界的,與實際人生無直接關聯,而正身是實用世界的一片段;所以倒影比正身總讓人感到美。

  C.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在當時人看,是失節,是穢行醜跡,但我們在時過境遷之後,不再受現實問題的牽絆,所以能把它當作有趣的故事來談。

  D.人們寧願要一個不易打爛的鐵鍋或瓷罐,也不要那些不能煮飯藏菜的周鼎漢瓶,是因為不能在藝術品和實際人生中維持一種適當的距離。

  14.劃線句子中“緣故”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請聯絡上下文加以說明。***4分***15.概述作者認為的藝術要與實際人生有距離的理由。***4分***

  四、本大題 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字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字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卷上填塗所選試題組對應的資訊點;資訊點漏塗、錯塗、多塗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

  耳邊杜鵑啼

  羅琅

  午夜夢迴,睡不著覺時,我通常起身看書或寫稿,醒的時間無定時。近來醒來常聽見悲切鳥啼,像賀鑄詞《憶秦城》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

  杜鵑鳥通常在二月份起就開始夜啼,唐詩中有“杜鵑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淒厲悲切的啼聲,時近時遠。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樹林,那一片樹林,晨昏可聽到各種鳥鳴,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鵑的“不如歸去”的鳴叫,夜半鵑啼大概也發自那裡。

  據說杜鵑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奼紫嫣紅的“山踟躕”,有人叫“映山紅”,更多人則叫它為杜鵑花,傳說是因杜鵑啼叫吐血亡後,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鵑鳥開始啼叫,正是杜鵑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候,像現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淺水灣頭,耳邊還有它悲悲啼啼的聲音,傳自山邊。看來花雖已謝而鳥未亡,可見啼血化花

  只是美麗的附會。

  杜鵑這種鳥在動物學上,是不值得恭維的,據說它不自己營巢,產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鳥類出去覓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統統放進別人巢中,等別的鳥代它孵育。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親所為。想來小鳥孵出來後,可能還要別人代它餵養到毛翼豐滿,能自行覓食為止 。這鳥比起烏鴉燕子的母性,顯得不負責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卻引人同情,所以又說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是“蜀人悲子鵑鳥鳴”哩!

  據說逆旅中的遊子,聽到這種啼聲,常常動起思家歸心,唐代無名氏《雜詩》雲:

  早是有家歸來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有家歸不得時,整天卻聽到“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心中的煩躁牽掛之情可以想象。

  杜鵑啼聲淒厲悲切,古今公認,但它的聲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會。有人聽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聽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則聽出是“姑虎,姑虎”,且憑這啼聲,編織成一個動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鳥》,潮州家喻戶曉,還在舞臺演出。

  潮州舊曆四月盛產楊梅,到了端午便過時,楊梅花開在初春,也正是杜鵑啟啼之時,傳說有姑嫂兩人善於繡花,工藝精湛,能見之花均被繡盡,唯獨未見楊梅花的樣貌,楊梅開花在夜間,開完便謝,同時楊梅多種于山林,封建時代的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她們兩人深以未能親見楊梅花開為憾,於是相議於月明之夜,結伴離家到楊梅林中觀賞楊梅花開的形狀,準備把它繡出來。當她們到楊梅林時,遇見一隻老虎,嫂子驚得昏了過去,及醒來,不見小姑。於是一路呼喚“姑姑,姑姑”,後來叫得精疲力竭,發現小姑的鞋子,知為虎所害,於是啼叫“姑姑”變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婆家責罵,叫至吐血而死,死後化成鳥,在每年楊梅花開時即開始呼叫,一直叫到端午楊梅過後為止。

  潮州人叫這種鳥為“姑嫂鳥”,而不說它是與杜宇有關。一種鳥有這樣那樣的傳說,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創造的故事。文學作品是人創造出來的,故事同環境、時間相結合,可以編成動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鵑這樣不值得恭維的鳥,一樣可以附會成悽婉哀傷的故事。當我們聽到這些故事,甚至讀到前人寫的詩詞時,我們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記了這種鳥的惡行止,可見文學手段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人們也喜歡把一些耳聞眼見的事物,與美好的傳說結合在一起。杜鵑這種鳥就這樣美化了幾千年,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16.文章用了較大篇幅敘述“姑嫂鳥”的故事,請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4分***

  17.聯絡全文,簡要分析“杜鵑啼”在文章謀篇佈局中的作用。***5分***

  18.選取一個角度,結合文章對“杜鵑這種鳥就這樣被美化了幾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6分***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醫家微博為什麼這樣紅

  記者 唐聞佳

  “於老師,曾有朋友說,如果媳婦要從醫生和護士裡選,選醫生不選護士,您怎麼看?”

  “選對的女人,不選對的職業。”

  這個“於老師”不是于丹,而是於鶯,北京協和醫院一名普通急診科醫生,但如今關注她的人,不僅愛問她養生之道、醫學常識,還會向她討教“人生哲學”。

  於鶯走紅網路並非孤例。這一年,微博勢力不斷壯大,成為擁有3億多使用者、日發2億多條資訊的新型傳播平臺。期間,一批醫生開通微博,並很快成為“微博紅人”。強大的網路熱情,與現實中略顯緊張的醫患關係反差強烈。

  開微博“自說自話”

  這一年,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微博大軍,起初他們就是“自說自話”,評論、轉發者也多是同事、同學。漸漸地,這些記錄醫院工作軼事的微博,點選量開始飆升。

  一日,於鶯所在的急診科討論分診制度,她在微博上記錄道:“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分診,在系統介面上顯示為紅,黃,綠。病情危重的小紅人馬上進搶救室,沒生命危險的小綠人,比如感冒、發燒、肚子疼的排隊等著看,病情較重的小黃人由護士領著優先插隊看。護士代表說了:萬一遇上個特別不講理的小綠人,直接把我打成小紅人,我倒先進搶救室了!”

  微博發出數小時後,收穫800多條評論。有同行評論:“分診是件頭疼的事情,每個來急診的人都覺得自己急,實際上有多半跟急診無關……”;也有網友擔心,“如果小綠人排隊,一直有小黃人插隊,那麼幾天下來,小綠人是不是會變成小紅人啊?”“這樣還算合理,只希望不要有太多的關係戶由綠人變成紅人”……在就醫問題上,大家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說,醫患雙方在一個新平臺上開始了新的互動。

  打假派與科普派

  傑西是一本國外健康雜誌的編輯,平日喜歡蒐集“養生之道”,又苦於無處求證,如今她只要搜到吃不準的健康諮詢就會@“咄咄劈人李清晨”***@,微博用語,即轉發***。根據微博資訊介紹,身為外科醫生的“咄咄劈人李清晨”言辭犀利,屬於醫生微博中的“打假派”。

  12月24日,他寫的是:“小兒生長痛的發生可能與鈣、磷代謝、骨密度、肢體過度使用、痛閾值減低、骨

  骼生長及精神因素等等有關——總之還沒搞清楚,毫不意外的,這個病也是中醫藥的重災區……我在門診遇到這類患兒,不給任何處置,直接打發回家。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迷信任何專家。多給孩子一點兒關愛,告訴孩子屁事沒有就行了。”

  “根據日常接診,醫生會敏銳地發現某個時期集中的‘流行病’,上微博消除病人和家屬的相關就診誤區,是許多醫生微博的特點,也是他們受到老百姓追捧的原因。”傑西說。

  相比李清晨,以語言幽默著稱的於鶯也時不時會發送“科普”資訊。她告訴記者,之所以會在微博中發些科普訊息,實為工作中接觸太多比較震撼的案例,“能夠避免的意外還是有必要科普的。”

  注意到網路民意,目前有更多的醫生搶灘微博。“這是搶佔輿論陣地,醫生不發言,倒讓馬悅凌、張悟本之流有了可乘之機。”滬上一個三甲醫院的副主任醫生告訴記者。

  “恕不接受網上看病”

  在醫生看來,微博140字的空間拉近了醫患間的距離。目前,許多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中,科室裡醫生集體開微博的不在少數,他們互相“關注”,形成一個強大的資訊互動圈,並由此形成一群忠實的粉絲。

  記者從滬上三甲醫院瞭解到,醫院對醫生開微博的總體態度是“不支援、也不反對”,而有部分科室是鼓勵醫生開微博的。一種新的擔心出現了,有人分析,醫生微博有幾個階段:從一開始醫生“自娛自樂”,到之後的“科普與打假”,到現在網路到一定人氣後,許多病人紛紛在網上向醫生“求診”。“僅憑病人幾句話描述,醫生就此做一番指點,是很危險的!”

  目前,一些醫生表示恕不接受網上看病。11月25日,於鶯在微博上“申明”:“任何疾病的諮詢、問診,甚至掛號的要求,一律拒絕。臨床是需要看患者的,否則就是騙人!”她的同事、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張羽在簡介中直言:“微博科普不看病”。

  *** 載自《文匯報》2011-12-27***

  19.文章用網友請教於鶯醫生如何選媳婦作為開頭,請談談此開頭有什麼作用?***4分***

  20. 根據文意,醫生微博中的打假派與科普派出現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5分***

  21.根據文意,探究本報道的寫作意圖。請分點簡要回答。***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日常交際中,注重禮貌用語、講究措辭文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俗話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應用會話要求能根據物件恰當地使用語言,能根據場合恰當地運用不同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請寫出下列不同場合中使用的有禮節有分寸的話語。***6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說“特意來看您”,更文雅一點,也可以說“特意登門拜訪”。

  ①人家的東西很好但太貴,不想買,而人家依然熱情地給你推銷,你可以委婉地對賣東西的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天早晨,一位英國婦女在中國公園裡遇見了一位上了年紀的中國人,看見他長長的白鬍子,就走上前用漢語客氣地問道:“爺爺,你幾歲啦?”老人詫異地看看她,轉身對周圍的人有點生氣地說:“您瞧,她問我幾歲啦!幾歲啦!”這位年輕的英國婦女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話會引起對方這樣的反應。後來她才知道產生誤會的原因:她用這句話問一個小孩的年齡是對的,對上了年紀的人她應當問:“ ?”或“ ?”

  23.“親”即“親愛的”一詞的簡稱,最初見於淘寶網賣家對買家的稱呼,後逐漸在網上走紅。2011年高考結束,南京理工大學用淘寶體發出了簡訊:“親,祝賀你哦!你被我們學校錄取了哦!”此後, 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現這樣的招聘廣告:“親,你大學本科畢業不?親,辦公軟體使用熟練不?親,英語交流順溜不?……”可見“親”字火到了什麼程度。

  請對“親”的流行,發表你的看法,並闡明理由。要求態度鮮明,語言簡潔,不超過80字。***6分***。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前期,央視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面對“你認為幸福是什麼”“你幸福嗎”諸如此類的提問,有人說吃飽穿暖就是幸福,有人說快快樂樂就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把該做的事做完。電影明星說,幸福就是能夠陪父母吃個飯,陪孩子睡個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表示自己“不知道”是否幸福。一位農民工說:“幸福,這個太麻煩,我說不清楚。”而另一名農民工則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問我……我姓曾。”這些形形色色的問答,蘊含著我們對所處時代、生活、環境的感受與體會,也引發著當代中國人對幸福的深入思考。

  上面的材料引發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②不少於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中期末測試高二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