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打架怎麼辦

  有些家長髮現,自己的小孩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一言不合就打人,這該怎麼辦?自己的兒子打架怎麼教育好呢?下面就隨一起來了解下吧!

  兒子打架的教育方法

  1、兒子打人時父母改變孩子的目標

  父母是很難讓一個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們的行為的,但是,父母可以給孩子們一個其他的他可以打擊的物件,比如說枕頭,然後讓孩子們打,這樣孩子們的憤怒就不會沒有地方發洩了。

  2、兒子打人後父母要與孩子討論事情經過

  讓孩子發洩完自己的情緒之後,和孩子們一起討論這件事情的經過,父母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生氣的原因。

  3、父母教兒子使用交流的方式來表達情緒

  教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一旦孩子們能夠通過更加直接的方法來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之後,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慢慢停止了。

  4、父母要告訴兒子打人是不對的

  雖然孩子可能還不到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年齡,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孩子不會自己無緣無故就知道這些道理的,他們還需要別人的正確教導。

  5、父母要表達被打的想法和感受

  關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物件是自己也要表現得很關心。而且向孩子解釋打人使其他人受傷了,使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告訴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會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傷心。

  6、認可兒子的感受,簡短地給孩子一些指導

  人行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應該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靜但要清楚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但是我們不能打人。”要避免過長的訓導和講道理,因為這會使孩子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了。另外,強制性地讓孩子表示道歉並不可取。換一種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並且表示你的關心,效果就會很好。因為你的行為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典範。

  小孩愛打架的原因

  1、他不知道打架是不被接受的

  小孩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他是用自己唯一知道的方法在解決問題,好像搶玩具、推人等,這是很正常的表現。

  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他不高興或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這也是正常的,但父母可以引導。

  3、他在尋求探索因果關係

  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學習或成長的一個特點。比如打小紅,她哭了,再打一下,看她還哭不哭,或者打小紅旁邊的小兵,看小兵會不會也哭。另外,孩子的學習交往很多時候就是從爭奪、搶奪開始的。

  4、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總是語氣急促,不耐煩,要麼拎著就走,不聽就打罵。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並當成理所當然、可以接受。

  5、受家長無意中的暗示

  比如一個媽媽很自豪地說“我家孩子不打人”,結果寶貝聽到以後立刻把身邊的小朋友推倒了,這種行為往往是出於孩子的試探:你說我不打人,那我偏打人,看你有什麼反應?會怎麼對我?

  正確教育小孩的方法

  1、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裡,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