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如何分類彙總

  學習古詩我們要學習去分類彙總它,這樣我們才能更加系統的學習。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類彙總了小學的古詩。

  

  春景詩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宋·葉紹翁《遊園不值》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

  夏景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梅五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曾畿《三衢道中》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秋景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冬景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愛國詩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游《示兒》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杜甫《春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送君行七首·其四》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丘逢甲《春愁》

  山水田園詩

  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水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山水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田園

  晝出耘田夜積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邊塞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翰《涼州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王之煥《涼州詞》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唐·盧綸《塞下曲》

  送別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唐·高適《別董大》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城外春風吹酒旗,行人揮袂日落時。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

  ——劉禹錫《楊柳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思鄉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明日歌》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託物言志詩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清·鄭燮《竹石》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于謙《石灰吟》

  關於春天的概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多步走於庭,被髮緩形意喻不受束縛,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陽:因春天陽光溫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陳子昂詩"白日每不歸,春陽時暮矣"。就是描寫春陽的詩句。

  陽春:春天的美稱。唐朝詩人李白詩中就有"陽春召我以煙景"的詩句。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動,百草新生,大地草綠如茵,繁花似錦,故而得名。陸機詩"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將芳春的特點,寫得入景入神。

  蠢:古時"春""蠢"同音同意,春來蟲動,形聲兼會。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杜甫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豔陽:因春季陽光燦爛而得此榮名。清代華廣生輯俗曲集《白雪遣音·豔陽春》有句雲:"豔陽天,和風蕩蕩,楊柳依依"。

  三春:因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稱"三春"。孟郊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九春:按民間習俗,十天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稱"九春"。詩人阮籍有詩:"說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遊、探春等。中國的踏青習俗由來已久,傳說遠在先秦時已形成,也有說始於魏晉。據《晉書》記載: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詩人杜甫就曾記載皇家遊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千百年來,踏青漸成了一種儀式,彷彿只有行了這種儀式,才真正擁有了春天。"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遊》詩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

  此外,還有"陽節"、"昭節"、"韻節"、"淑節"、"侖靈"等二十多種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