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經典有名

  優秀的故事讓孩子們百聽不厭,在一次又一次的聆聽中,擴充套件了孩子的心靈世界,積澱了人格修養,汲取了生命健康成長的無窮力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笨鳥先飛

  王守仁出生在一個封建貴族家庭。他父親官至兵部尚書,但是,王守仁似乎一點兒也沒有遺傳到父親的聰明。

  他5歲還不能說話,當時大家都以為他是個啞巴,有的人還以為他根本就是一個白痴。但是他父親不這樣看,他覺得王守仁只是生病了,他四處尋訪名醫,只要聽說哪裡有名醫,他就派人去請。到王守仁6歲的時候終於把病醫治好了。

  王守仁病好之後,智力卻顯得一般。因為小時候不會說話,也沒有讀過書,因此,比起別的小孩子,他顯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風言風語:“他這麼遲才開始學說話,當然笨啦!也別指望他以後會有大出息。”

  小守仁本來就覺得自己比別人笨,現在又聽到別人這樣嘲笑自己,心理更加難受。他跑到父親懷裡哭訴:“父親,別人都說我笨,我真的很笨嗎?”

  父親聽了他的話說:“孩子,你不笨。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會有出息的。不用在乎別人的嘲笑,你自己發憤努力,爭口氣讓那些人瞧瞧,好嗎?”

  有人父親的鼓勵,王守仁又有了信心。他始終記得父親曾經給他講過的“笨鳥先飛”的故事,並時時提醒自己要努力學習。平時讀書,別人讀一遍,他就讀兩遍、三遍,甚十遍。他抓緊時間,把別人玩耍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了。白天他認真聽先生的課,放學後,趁著還沒有吃飯或者吃飯後的時間,他一個人跑進父親的書房,認真讀書,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飯、睡覺。年年如此,從不間斷。

  父親見守仁如此爭氣,心裡很是高興。他也耐心給小守仁輔導功課,有時還請一些大學者給他輔導。家裡來了客人,談論天下大事的時候,也讓王守仁站在一邊,向別人學習。母親見了也非常欣慰,更加細心地照顧他。她不僅給他收拾出一間書房,還不許別人去打擾他讀書。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勵支援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王守仁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先生的提問,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見,最後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

  就這樣,王守仁憑藉笨鳥先飛、刻苦勤奮的精神,長大後,成了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

  篇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春秋時代,有一名琴藝十分高超的樂師,名為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別瞭解他的朋友,名叫鍾子期。

  一天,伯牙彈琴給鍾子期聽。伯牙小時候曾拜名師學琴,琴藝原本就很棒,長大後,他開始自己作曲,琴藝又大大提升。凡是聽過他彈琴的人沒有一個不讚嘆不絕。但是很少有人能每次都準確地道出伯牙彈琴的心意,而唯獨鍾子期可以做到這點。

  一日,俞伯牙坐在高山之上彈奏《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時,心中想到了挺拔的高山,琴聲就像一座雄偉的山川豎立在聽者耳旁。路過的樵夫鍾子期駐足傾聽,陶醉在其中,聽後拍手讚歎道:“彈得真是太好了,琴聲慷慨激昂,就好像巍峨挺拔的高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先生志在高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琴聲猶如一條翻滾著的江水流進了聽者的心中。鍾子期聽後高興地說道:“真是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面前流過” 。俞伯牙萬分驚訝,於是與鍾子期成為知心好友。他們倆融融洽洽,從來沒有發生過沖突。連遊人也讚歎道:“鍾子期真是俞伯牙的知音呀!”

  可惜,這件事過去幾年後,鍾子期去世了,伯牙這世上唯一的知音去世了。伯牙泣不成聲,悲痛欲絕。

  鍾子期死後,伯牙經常自己一個人在屋中彈鍾子期生前最愛聽的《高山流水》。聽著自己彈的曲子,伯牙彷彿又聽到了子期一句句讚賞的話語。伯牙想:“子期死了,誰又能說出我的心意呢?那彈琴又有什麼意思呀!”想完,他又愛惜地撫摸著琴,心裡暗暗地說:“沒了知音,彈琴還有什麼樂趣可求,子期已經去世了,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瞭解我了,就讓我的靈性隨逝去的琴聲去陪我的知音吧!”說完咬咬牙,長嘆一聲,便把自己心愛的琴“啪”的一聲摔碎,決定終身再也不彈琴。

  篇三:鐵杵磨成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