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習作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作文是寫讀後感,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者一段視訊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剛剛,我讀了一篇課文《我的第一本書》,寫得是一個孩子辛酸的童年,自己家境生活窘迫和一個比自己家還窮的同學一起讀書,同學家太窮了沒有錢買書,為了能一起讀書,他將書撕成兩半,同學看前面他看後面。為了不耽誤學習,便將後半本書倒背如流了......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在很早已前,有很多孩子都因家裡太窮沒錢買書,甚至上不了學。為了讀書,他們將書倒背如流,即使沒有一本完整的書,但他們對學習仍不放鬆。從他們的學習精神中,我感到很羞愧,我現在不但有很多書,還可以天天去學校學習,與他們比起來我們不是很幸福嗎?

  從此以後,我不會再“虐-待”一本書,也不會不認真聽老師講課,過去的知識來之不易,現在的知識也來之不易,為了使未來不在“悲傷”我決定好好學習,讓學習的快樂充滿我的大腦。

  剛剛,我讀了一篇課文《我的第一本書》,寫得是一個孩子辛酸的童年,自己家境生活窘迫和一個比自己家還窮的同學一起讀書,同學家太窮了沒有錢買書,為了能一起讀書,他將書撕成兩半,同學看前面他看後面。為了不耽誤學習,便將後半本書倒背如流了......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知道了,在很早已前,有很多孩子都因家裡太窮沒錢買書,甚至上不了學。為了讀書,他們將書倒背如流,即使沒有一本完整的書,但他們對學習仍不放鬆。從他們的學習精神中,我感到很羞愧,我現在不但有很多書,還可以天天去學校學習,與他們比起來我們不是很幸福嗎?

  從此以後,我不會再“虐-待”一本書,也不會不認真聽老師講課,過去的知識來之不易,現在的知識也來之不易,為了使未來不在“悲傷”我決定好好學習,讓學習的快樂充滿我的大腦。

  在我們身邊中有許多書,請問你還記得你的第一本書嗎?也許,這篇文章能帶你回到當時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書,但卻每一本屬於自己的第一本書。每一本書有每一本書存在的價值,而文中“我”的父親會把他從書中得到的啟示化作自己的經驗講訴給我聽,讓我明白書的意義。

  篇2

  從小便聽說過許多革命英豪的事蹟,他們或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戰鬥拼搏在第一線;或者為為國家的生死存亡而運籌帷幄,指點江山,這些人在我們的心中都是遙不可及的高大,誠然他們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歌可敬,而在我心中,愛國主義不僅僅存在這些偉人的錚錚鐵骨之內,也存在於平凡人的血液和靈魂之中。雷鋒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雷鋒出生於湖南省望城,是個地地道道的湖南伢子,小時的生活艱辛困苦,沒有幸福快樂的童年,父親,母親,哥哥,弟弟相繼離去,留下孤苦的雷鋒,在六叔公和六叔奶奶的辛苦拉扯下,長大成人,從小的雷鋒就志願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後來成為加入中國共產黨。

  《雷鋒日記》是雷鋒從1957年開始寫的日記,記錄了雷鋒平時生活的點滴事蹟和自己在部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在雷鋒意外離開人世之後,這部雷鋒日記成了紀念雷鋒平生的素材之一,黨中央和人民出版社也十分重視雷鋒日記的出版,這不僅有助於瞭解雷鋒的平日生活,在當時的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政治宣傳的需要,即雷鋒日記成為了全國上下的思想讀物而已,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有點誇張,但是雷鋒精神所蘊含的現實主義奉獻精神卻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揚。雷鋒雖然個子不高,可精神形象卻是無比的偉岸

  在《雷鋒日記》中有許多值得名言摘錄,一部分來自於雷鋒自己所寫,另一部分則是雷鋒最崇拜的毛主席所寫,例如: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一個人先進總是單槍匹馬,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這些都是雷鋒精神主義風貌的點滴體現,雖然雷鋒日記中政治色彩濃厚,但也並非教條說理枯燥無味,雷鋒也是很生活化的,也記載了從伙房偷吃鍋巴,被冤枉戀愛後的委屈,別具趣味。

  總之,雷鋒日記是一部值得閱讀的愛國書籍,即使在經濟化思想的浪潮下,其所蘊含的思想也值得一代代被傳揚

  篇3

  我在2010年10月29日,聽了陳老師的一節語文課——《花鐘》,我獲益匪淺。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會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地讀寫。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能學習運用多樣句式的表達。

  在教學設計上,首先運用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用詞語表達花的圖片,學生用到了“漂亮”“美麗”“鮮花朵朵”等詞語。教師用“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引出課題******。之後,讓學生對課題提出疑問,“什麼是花鐘?”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課文,培養學生讀書有疑問的習慣。學生在自由讀課文之後,教師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在品讀領悟方面,學生提出第2自然段比較難讀,教師運用了分讀的方法,逐句地朗讀。在朗讀重要語句的同時,講解疑難生詞,並運用圖片展示“淡雅”一詞的意思,用換偏旁的方法練習“乾燥”。分析理解第2自然段之後,再朗讀第1自然段,採用分層次的讀法,先圈出花名,再找出花開放的時間,用橫線劃出來,最後由學生搶答花的開放時間。

  其中,教師用“牽牛花開花了,夜來香開花了,曇花開花了……”這樣的句子,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平淡乏味,教師提出由學生進行進一步的修飾。讓學生參照課文鐘的優美句子,其中拓展“夜來香”“曇花”用自己的語言來生動描述。讓學生找出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在文中第2自然段。教師順便提出“花鐘”的概念,什麼是花鐘?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展示花鐘圖片。

  在拓展環節,教師提出課文鐘的第1自然段最後的省略號代表的是什麼?代表還有很多種花,提出讓學生自己去查詢,完成“____點____花開放”的填空。

  在整個課堂中,陳老師的教態大方自然,親切有加,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品讀領悟環節,陳老師運用了分讀的方法,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且深度挖掘了各個知識點,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下,實現了課堂的教學目標。

  我對本堂課有很深的印象,怎奈言語匱乏,唯有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