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衝刺優秀模擬試卷彙編語文試題

  語文模擬測試卷要能引導學生進一步加強語文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第I卷閱讀題

  甲必考題

  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為最高政治理想,而貶黜“霸道”。他分別以堯舜禹、“春秋五霸”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說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讓人“中心悅而誠服”;他所說的“霸”是“以力服人”,結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講“民本”,其落腳點都在“王道”上。他嚮往堯舜禹先王之治,實質上是希望道德主體與政治主體合一,即以堯舜禹等聖王實踐過的理想政治的“型別”,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過對聖王歷史與業績的詮釋,批判他所處的紛亂的戰國時代,目的是引導歷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體系以“民本”為基礎,這與兩千多年來中國以“君本”為基礎的政治傳統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讀《孟子》至“草芥”“寇讎”之語而大怒,於洪武三年***1370***廢黜孟子祠,並於洪武-十七年命大學士劉三吾刪節《孟子》,就是明顯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兩千多年來,《孟子》成了為苦難民眾伸張正義的書,它召喚著歷代讀書人的良心,如“詩聖”杜甫的“致君堯舜上”,為民吶喊,憂國憂時。

  要講“仁政”,就要以民為本,這就是傳統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理念。從這一理念出發,孟子闡述了自己的“仁政”學說。這一學說,簡單說來,包含禮賢下士和保民愛民這兩方面的內容。孟子說:“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就是說,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會擁護君王,會為長官丟拼命。孟子一直以為,國君和社稷都是可以變換的,就是改朝換代,而民眾是不變的,民·洲向背與政權的穩定與否直接相關,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內容。可是,孟子以民為本的“王道”理想與現實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書對專制政治的衝擊力之大,後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經”之難可見一斑。

  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這一思想,是對春秋以來“以民為本”主義思潮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對中國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說孟子言心言性是側重於哲學思想的話,那麼他談君談民就是偏重於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關。因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體與政治主體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說的哲學基礎是“性善論”。“性善論”,簡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孟子以為,仁愛基於善性,這個善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其目的是要為他的“仁政”說找依據。他說“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應當不斷加以擴充,達之於天下,那麼“仁政”說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深植於人的本性之中。這樣一來,“仁政”學說就有了一種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稱堯舜”,是稱道堯舜的德治天下,不失為仁義之道。德治天下是人們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機智之處就在於把自己的“仁政”說,託制於人們理想中的聖王,這樣說服力、可信度都會增強。然而,孟子雖然為“仁政”說找到了“性善論”這個內在依據,不過在當時崇尚“霸道”的形勢下,這種“性善論”“仁政”說是很難有市場的。難怪到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就說孟子的“仁政”說“迂遠而闊於事情”了。

  ***摘編自鄭傑文等主編《經學十二講》***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將“王道”作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堯舜禹等聖王實踐過的理想政治的“型別”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對“霸道”,他藉助詮釋聖王的歷史與業績來批判他所處的紛亂的戰國時代,其目的是為了引導歷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體系的基礎.而“君本”是兩千多年來中國政治傳統的基礎,二者之間尖銳對立,勢同水火。

  D.孟子認為“霸”就是“以力服人”,其結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廢黜孟子祠、下令刪節《孟子》的行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孟子》一書雖然能為苦難民眾伸張正義,但因為對專制政治有很大的衝擊力,後世不少帝王對孟子其人其書是厭惡和排斥的。

  B.孟子提出的“民貴君輕”主張,是對春秋以來“以民為本”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中國的政治和文化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C.孟子的仁政學說包含“禮賢下士”和“保民愛民”兩個方面的內容,它與“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傳統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

  D.孟子認為,民心的向背直接關係到政權是否穩定,君主如果能夠行仁政,就會得到臣民的擁護,從而贏得民心。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孟子的“仁政”說以“性善論”為哲學基礎,有嚴密的思想體系,但在當時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勢下,提出這樣的學說是毫無意義的。

  B.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說託制於人們理想中的堯舜禹等聖王,既迎合了人們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強了自身學說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體與政治主體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與談君談民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D。孟子認為,仁愛基於善性,麗善性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如能將其不斷擴充和推廣,那麼,“仁政”學說就能檀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答案】

  1.***3分***D

  2.***3分***C

  3.***3分***C

  【解析】

  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詞語、篩選並資訊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物件及要求,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這類題目編題者會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別要關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詞,經比較即可得知:D廢黜孟子祠、刪節《孟子》不屬“霸道”。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略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略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題會出現的干擾項有以下型別:以偏概全,張冠李戴,胡亂猜測等等。學生要善於對文章內容進行辯證分析、比較、推斷。C“有嚴密的思想體系”在原文找不到依據,“毫無意義”不妥。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題目。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也。少好學,勵精不倦。初從陳達受《三傳》,又從房虯受《周禮》,並通大義。後事徐遵明,服膺歷年。遂博通《五經》,然專以《三禮》教授,弟子自遠方至者千餘人。乃討論圖緯,捃摭異聞,先儒所朱悟者,皆發明之。齊河清中,陽休之特奏為國子博士。

  時朝廷既行《周禮》,公卿以下多習其業,有宿疑躓滯者數十條,皆莫能詳辨。天和三年齊蒲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耒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安生曰:“《禮》義弘深,自有條貫,必欲升堂睹奧,寧可汩其先後?但能留意,當為次第陳之。”公正於是具問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成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還,具言之於高祖,高祖大欽重之。

  及高祖入鄴,安生遽令掃門。家人怪而問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將見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詔不聽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謂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為愧。”安生曰:“黃帝尚有阪採之戰,況陛下恭行天罰乎!”高祖又日:“齊氏賦役繁興,竭民財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庫及三臺雜物散之百姓,公以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陛下此詔,異代同熒。”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紂,懸首白旗;陛下平齊,兵不血刃,愚謂聖略為優。”高祖大悅,賜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區,並賜象笏及九環金帶,自餘什物禰是。又詔所司給安車駟馬,令隨駕入朝,並敷所在供給。至京,敕令於大乘佛寺參議五禮。尋致仕,卒於家。

  ***節選自《周書·熊安生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未至者/便撮機要麗驟問之/

  B.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未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

  C.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末至者/便撮機要而驟問之/

  D.天和三年/齊請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與齊人語及《周禮》/齊人不能對/乃令安生至賓館/與公正言/公正有口辯安生/語所未至者/便撮機要兩驟問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五經》指的是《詩》《書》《論語》《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

  B.年號是中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是皇帝當政的時代標誌,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記在上面備忘。

  D.致仕,古代將官員退休稱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尹公正對熊安生淵博的學識深為歎服,他從北齊回到北周後,向高祖詳細報告了熊安生的情況,高祖對熊安生大為欽佩推重。

  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對沒有早一點離開戰場來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認為即便是黃帝也會忙於戰事,更何況高祖是在替天行道。

  C.熊安生年少時勤奮好學,孜孜不倦,起初跟隨陳達學習“春秋三傳”,又跟著房虯學習《周禮》;後來師從徐遵明,潛心學習了好些年。

  D.北周朝廷推行《周禮》的學說,公卿以下官員多研習《周禮》,但積累下來了幾十個沒有弄懂的疑難問題,一時沒有人能解釋清楚。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公正於是具閽所疑,安生皆為一一演說,鹹究其根本。 '***5分***

  ***2***俄而帝幸其第,詔不昕拜,親執其手,引與同坐。***5分***

  【答案】

  4.***3分***B

  5.***3分***A

  6.***3分***D***“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

  7.***10分******1******5分***尹公正於是把疑問全部提了出來,熊安生為他逐條闡發講解,都能探究出這些問題的本源。***譯出大意給2分;“具”“演說”“究”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5分***一會兒,高祖駕臨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親自拉著熊安生的手,引領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譯出大意給2分;“俄而”“幸”“引”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

  4.

  試題分析:文言斷句有其規律可循。一是句末語氣詞,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發語詞,比如“若夫、至若、蓋……”;三是名詞或代詞,一般在句中做主語或賓語;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頂真的修辭。先瀏覽選段,瞭解大意;然後先易後難。“齊”“尹公”“齊人”“安生”“公正”都是名詞或代詞,“使”“語”“對”“至”“言”“辯”“問”謂語動詞,同時結合語意。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A項“《五經》指的是《詩》《書》《論語》《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說法錯誤,《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考點: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6.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此題的做法如下,先瀏覽選項,確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後具體將選項與文中原句進行比較以發現問題。此類題目的誤區有:事件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遷移、曲解實虛詞等。經過比較可知D“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7.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1***“具”譯為“全、都”。“演說”根據語境譯為“根據原意,加以闡述。”“究”可結合詞語“探究”。***2***“俄而”可結合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譯為“一會兒”。“幸”可結合“而望幸焉”《阿房宮賦》,譯為“皇帝駕臨”。“引”可結合詞語“引薦”,譯為“引領”。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熊安生字植之,長樂阜城人。自幼喜愛學習,***學習時***振奮精神,孜孜不倦。最初跟隨陳達學習《三傳》,又跟隨房虯學習《周禮》,都能通曉要旨。後來師從徐遵明,潛心學習了好多年。於是熊安生博覽通曉了《五經》,可他專門用《三禮》來教授學生,從遠方來的弟子有一千多人。他和弟子們探討讖圖和緯書,蒐集新奇的學說,前輩經學家沒有領會到的道理,他都加以闡發說明。北齊武成帝河清年間,陽休之特意奏請朝廷任命熊安生為國子博士。

  當時,北周已經推行《周禮》,自公卿以下大都學習《周禮》,有幾十個過去留下的沒有弄明白的疑問,人們都不能詳細辨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北齊請求與北周互通友好,兵部尹公正出使北齊,和齊人談到《周禮》,齊人不能回答,於是就讓熊安生到賓館,和尹公正交談。尹公正能言善辯,熊安生談話時有些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講到,尹公正就摘取關鍵的問題屢次向熊安生髮問。熊安生說:“《禮》的道理弘大深奧,自成條理,一定要登堂入室之後才能到達精深的境界,難道能打亂其先後順序嗎?只要你能夠用心聽取,我可以根據先後順序為你講下去。”尹公正於是把疑問全部提了出來,熊安生為他逐條闡發講解,都能探究出這些問題的本源。尹公正深為歎服,回國後,把這些情況都告訴了高祖,高祖十分欽佩看重熊安生。

  等到高祖進入鄴城,熊安生急忙令人打掃門庭。家裡的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熊安生說:“周帝重視學術,尊重儒家,一定會來看望我。”一會兒,高祖駕臨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親自拉著熊安生的手,引領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高祖對他說:“朕沒有能夠免除戰事,對此感到慚愧。”熊安生說:“黃帝尚且有阪泉之戰,何況陛下是在恭敬地代行上天的懲罰呢!”高祖又說:“齊賦稅勞役繁重,耗盡了百姓的財力,朕救齊百姓於水火之中,想革除其弊政,準備把府庫和三臺的雜物分給百姓,公認為怎麼樣?”熊安生說:“當初,周武王戰勝商紂,分鹿臺的財物,發鉅橋的糧食。陛下頒佈這個詔令,雖然和周武王時代不同,但是美德善政是一樣的。”周武帝又說:“朕與周武王相比怎麼樣?”熊安生說:“周武王討伐商紂,把紂王的頭懸掛在白旗杆上;陛下平定北齊,做到了兵不血刃,我認為陛下的謀略超過了武王。”高祖非常高興,賜給熊安生三百匹帛、三百石米、一所宅院,並賜給象笏和九環金帶,此外還賞賜了和上面差不多貴重的其它物品。又詔令主管部門給熊安生備上可以坐著乘的、套著四匹馬的車子,讓他隨從高祖的鑾駕入朝,並敕令所在之地供給所需之物。到了京城,高祖命熊安生在大乘佛寺參與討論五禮。不久,熊安生退休,在家中去世。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文後小題。

  秦州雜詩***十二***

  杜甫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8.前人認為這首詩頷聯中的“得”“傳”:字用得“新奇”,請作簡要賞析。 ***5分***

  9.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作者此時為什麼會產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觸。***6分***、

  【答案】

  8.***5分***“得”字表現了南郭寺空曠冷清的庭院,因為得到古樹的點綴而有了生機和色彩;***2分***“傳”字形象地寫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動將清澈的泉水接力傳送到全城。***2分***“得”“傳”二字樸中見奇,新穎別緻,準確傳神。***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①詩人將複雜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選擇的景物之中,化景語為情思,通過寫景來巧妙抒情。②在前四句寫景的基礎上,作者將視線轉向秋花危石,夕陽臥鍾。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綻開,夕陽映照著廢棄在地的古鐘;古寺荒涼破敗的場景,引發了詩人的傷己之感。③詩人聯想到自己飽經離亂,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將至,心中頓生悲涼憂傷之情,不由得發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嘆。***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該字含義、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老樹空庭得”空曠的庭院裡幾株老樹在那兒怡然自得,“得”字表現了南郭寺空曠冷清的庭院,因為得到古樹的點綴而有了生機和色彩;“清渠一邑傳”清澈的溪水傳流整個秦州,“傳”字形象地寫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動將清澈的泉水接力傳送到全城。“得”“傳”二字樸中見奇,新穎別緻,準確傳神。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抒情方式。詩人將複雜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選擇的景物之中,化景語為情思,通過寫景來巧妙抒情。在前四句寫景的基礎上,作者將視線轉向秋花危石,夕陽臥鍾。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綻開,夕陽映照著廢棄在地的古鐘;古寺荒涼破敗的場景,引發了詩人的傷己之感。詩人聯想到自己飽經離亂,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將至,心中頓生悲涼憂傷之情,不由得發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嘆。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l***荀子在《勸學》中強調積累非常重要,人如果能積善成德,就能達到“ ,

  ”的境界。

  ***2***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引用“五丁開山”的神話,為人類開發山川的活動蒙上了神祕的色彩。

  ***3***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用“ , ,”來表現溪流彎彎曲曲,時隱時現,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答案】

  ***1***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2***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3***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

  【解析】

  試題分析: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神明”、“崩”、“摧”、“梯”、“棧”、“鉤”等,特別要注意的是“棧”不要寫錯,還要注意第一句中“而”、“焉”等虛詞。每句1分,句中有誤該句不得分。要求學生養成回頭望的習慣,避免筆誤。

  考點: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能力層級為識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