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琴懷古詩分析

  大家有聽過寶琴懷古詩嗎?關於寶琴懷古詩是指什麼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寶琴懷古詩是指什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部夢中有夢,謎中藏謎的曠世奇作。因而引來了紅學家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更有多少紅樓夢探佚者的牽強附會,無數紅樓迷的盤根究底。

  而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紅樓夢第五十一回就是謎中之謎的謎語,謎底不但讓書中的人沒有能夠猜出來,也讓世人剎費苦心,讓歷代紅學家絞盡腦汁,探佚者用盡心機,《紅樓夢》愛好者的冥思苦想,然而卻都沒有能夠得出一個盡善盡美,讓人信服的謎底。可以說自從《紅樓夢》一書問世之後,就有多少人試圖通過對十懷古詩的剖析和解讀甚至探研來參透詩中到底掩蓋有什麼樣的玄機,隱藏著怎樣的謎底,但終究沒有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十首懷古詩以謎語的形式出現,說是無心又似有心,若說無意又似有意;要說有心又似無心,要說是有意又似無意,讓人看似隨意而作,又似刻意這麼寫,十首懷古詩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謎底,又似乎要向世人暗示什麼,真可謂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令人撲朔迷離。總之,紅樓夢的十首懷古詩為後人佈下了一個難以猜測的謎局。

  不過,我倒覺得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不單單是小說的一種承接方式,使小說的章與章之間能夠承上啟下,回與回之間承前啟後,使小說能夠前呼後應,給讀者造成懸念, 吊讀者的胃口,也不是單純地為猜謎而猜謎這麼簡單,更不是讓世人剎費苦心地為了去猜謎而作,而是另有寓意,而且寓意深遠。十首懷古詩以謎語的形式出現只不過是作者寫作的另一種隱藏手法,因此在解讀十首懷古詩時我們不要與小說割裂開來,單方面地去揣測,去猜度,而應該從不同的審視角度去理解、去解讀,與小說描寫的特定環境和人物聯絡起來讀,才有可能讀懂,讀明白。

  倘使說“好了”歌是是藉助“跳出三世外,不在五行中”的道人來評判功名利祿的話。那麼十首懷古詩則是以一個豆蔻年華的小女孩的看法來評判,以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的審視角度來評判,可謂獨具匠心,別具一格。

  在《紅樓夢》中,薛寶琴這個豆蔻年華的小女孩對於古史曾經出現過的史蹟和歷史人物評判的一番見解和不同凡響的見地確確實實讓世人驚歎,有多少鬚眉男兒自嘆弗如,又有多少偉丈夫望塵莫及。 文章閱讀網: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赤壁之戰對於三國曆史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也是我國軍事史上一個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不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使吳、蜀兩國從軍事上的被動局面轉為能夠和魏相互抗衡的對峙局面。赤壁之戰同時也造就了諸葛亮等人的成功輝煌,把諸葛亮等的人生事業推向了高峰。因此《三國演義》的作者在敘述和描寫這段歷史故事時儘量表現得得淋漓盡致,以誇張的手法竭力去鋪敘,極度去渲染、去烘托。不過,無論是孫權所建立的吳國也好,還是劉備所建立的蜀國也罷!孫權、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功勳或多或少都是建立在無數冤魂和累累白骨之上的,是無數個冤魂鑄造而成的。“回首往事如流水,一將功成萬骨枯’。薛寶琴在哀嘆的同時進行了譴責和評擊。

  然而對於孫權、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功勳,薛寶琴這個小女孩卻不怎麼讚賞,還以“徒留名姓載空舟”的態度給進行否定和帶有幾分嘲諷的口吻,而對於那些無辜枉死的生命卻是寄以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把筆墨描述的重點放在了那些無辜枉死的生命身上。紅樓夢的【赤壁懷古】讓我們透過轟轟烈烈的赤壁之戰而看到了它悲哀的另一面。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子房,張良也,具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謀略,曾經幫助劉邦推翻了暴秦,建立西漢政權,可以說功可蓋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被東漢的馬援所取代。其實不管張良也好,馬援也罷,終究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化、被歷史所淹沒。

  “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如果單純從詩的表面來理解的話,這是對張良卓越功勳的描寫和表現張良聲名遠播的形容。“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隨著朝代的更替,歷史的發展,張良的不朽功勳終究被歷史所淹沒,被東漢的馬援所取代,那麼馬援又將會被誰取代呢?馬援之後又將是會是誰呢?薛寶琴給我們留下一個想象的空間和一個思考的餘地。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絆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名利”二字著實誘惑人,即便那些所謂的隱士都不能免俗,何況於滾滾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又有多少人不甘寂寞呢!其實有些人根本不適合去追逐所謂的名利,可以說和“名利”二字毫無瓜葛,但卻要拼了命的去追名逐利,其結果不但毀了一世的清譽,還落得一個欺世盜名的嘲笑,甚至是身敗名裂的結局。不過不管真名士也好,假名士也罷,爭名逐利的最後結果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鐘山:古蹟頗多,可是薛寶琴卻單單選擇一個隱士的事來評判,這本身又是一個難解的謎。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韓信,曾一度窮苦潦倒,幾乎淪落到丐討的地步,後得一個老嫗的施捨,才得以活命,還曾遭受過淮陰惡少的胯下之辱,因此一心想出人頭地,然而當功成名就、位極人臣的時候。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縱橫疆場的一代名將,卻遭到殺謬,其結局是何等的悲烈,何等的慘烈。

  一個人只有在死後才可能蓋棺事定,然而薛寶琴描寫韓信在三齊位定的時候就已經蓋棺事定了。

  不過希望世人不要因為韓信的“三齊位定蓋棺時”的結局“就存有歧視之心、輕鄙的眼觀。因為韓信乃是一個重情重義,至情至性的人,即便對送他幾停飯吃的老嫗都念念不忘,知恩圖報,賜予千金,而對劉邦更是忠心耿耿,可以說是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他雖然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建下了不世的功勳,然而劉邦卻出於維護統治者的利益藉口而把功可蓋世的韓性殺掉,這本身不是韓信的錯。韓信的悲劇不單是個人的悲劇,同時也是歷史的悲劇。

  韓信由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高峰,本來是不容易的,然而當否極泰來的時候,卻是樂極生悲的開始,想世間萬物大抵如此,物極必反 ,樂極生悲,韓信不例外,世人也不例外。韓信這位位極人臣的大漢功臣,即便豐功偉績又如何,終究還是難逃最後被殺的宿命,由韓信的悲劇而可推及世人。

  我在《青史煙雲》一文中曾經對韓信評判道“太平本為將軍定,誰見將軍度太平。”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為了權利之爭,為了謀朝篡位,楊廣弒君殺父,全然不念兄弟手足之情,然而榮華富貴,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即便是窮奢極侈又怎樣,風流無限又如何,終究落得個眾叛親離,怨聲載道的結局,遺臭萬年的下場,最終還被世人所唾罵。一句“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以設問的形式道出了繁華過後的淒涼境界。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樑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六朝遺蹟枚不勝舉,六朝樑棟比比皆是,然而薛寶琴卻不去歌詠,卻把筆墨的重點放在了緬懷王獻之與桃葉題詩送別的故事上去,而對於所謂的六朝樑棟,在薛寶琴的筆下卻只有留下“小照空懸壁上題”的份了,這就是薛寶琴不同於以往的文人騷客的評判。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這兩句雖然是寫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但卻是寫得比較含蓄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相反地卻是寫得比較直觀。樗櫟,這是薛寶琴對封建制度的最高統治者——漢元帝的諷刺和評判。薛寶琴明是寫王昭君,但暗評判的卻是漢元帝,把筆鋒直接指向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可見薛寶琴是藉助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來評判漢元帝的。

  王昭君出塞是一個悽美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在封建社會,畢竟和親政策要比戰爭政策好得多,但是以大漢朝央央大國的國力來說,卻要靠一個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小女子去和親來換取國家的和平,邊境的安寧,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和悲哀呢?記得讀高中的時候,我就讀過翦伯讚的《內蒙訪古》,書中曾經這樣寫道“原先王昭君的墳前尚有兩個石獅、四個石虎,而現在只剩一個殘缺不全的石虎在陪伴著這位遠嫁的姑娘了”。每當讀及此處,心裡就有了一種落寞和淒涼之感。青冢懷古一首足以讓那些封建制度,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們感到汗顏。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馬嵬,因楊貴妃被縊死此處而得名,在《楊貴妃外傳》裡,據說楊貴妃並沒死去,只是自縊之時閉過氣去,被謝阿蠻等宮女所救,而後東度扶桑,到了今天的日本。

  關於楊貴妃其人,歷史上眾說紛紜,但更多的是諷刺,有漫罵的,有嘲笑的。好象大唐由繁榮走向衰落,直至滅亡,責任全都系楊貴妃一人,而卻都願不去追究作為最高統治者——唐玄宗的責任,其實在唐玄宗當政期間楊貴妃是不得參予朝政的。

  不錯,唐玄宗曾經一度把大唐的發展推上了封建社會歷史的最高峰,開創了史無前例的大唐時代輝煌——開元盛世,然而這些都得益於武則天留下的兩個人才—— 姚崇、宋景的輔助,當姚崇、宋景相繼過世之後,唐玄宗自己選拔的宰相又是些什麼人呢?先是“口含蜜語腹藏劍,處心積慮奪兵權”的李林甫,繼而是奸詐貪婪的楊國忠,之後又寵信野心勃勃的安祿山。每一個都是獨攬大權,弄權朝野,都是想擴充自己的勢力,根本不顧國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使中國歷史上再一次出現了“外戚持政盡私慾,宦官弄權朝野荒”的局面。

  可在封建衛道士的眼裡,功,男兒也,過,皆是女子也,即便堪稱風華絕代,風情萬種,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玉環也難以倖免,被唾罵為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而在薛寶琴的筆下更多的是感慨和嘆息,寄予了理解和同情。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薛寶琴以反襯的手法藉助那些所謂的封建衛道士們的口吻反其道而行來對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進行評判,真是別具一格,別開生面。

  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們的眼中,《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私定終身的愛情故事簡直是離經叛道,是不符合封建制度所謂的道德標準的,是不符合封建禮教的所謂道德規範的,於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所不容。但是薛寶琴卻把他們放在和一向被世人所稱頌歷史人物一起來進行評判,表現出她的思想傾向,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牡丹亭》裡的杜麗娘為情而生,為情而死,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只要還有感情的人讀了都會受到感染,都會被感動,雖然被封建社會的維護者們所禁錮,所壓抑,但卻他們的真情卻足以讓那些封建衛道士們感到汗顏。

  《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私定終身的愛情故事以及《牡丹亭》裡柳夢梅和杜麗娘暗生情愫的愛情故事雖然不被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維護者們所看重和推崇,在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描寫,薛寶釵求重新換兩首,後被林黛玉等人阻止,方才作罷。

  《西廂記》和《牡丹亭》的愛情故事卻是源遠流長,在街頭巷尾、市井村郭得以廣泛流傳,還被藝人搬上了戲壇和舞臺,通過說書、戲曲的形式進行傳頌,而成為婦幼皆知,萬口傳頌愛情故事,並且還成為了上層社會貴族小姐們的生活圈子裡茶餘飯後的娛樂,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在《紅樓夢》中就多次描寫到上演《牡丹亭》裡的故事片段,寶玉和黛玉讀《西廂記》的故事情節,並且還受到了不同程度感染。就如林黛玉說的那樣,就連三歲的孩童都知曉,何況咱們,可見《牡丹亭》《西廂記》》在人們心中的影響程度非同一般。

  在紅樓夢中,《西廂記》裡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以及《牡丹亭》裡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愛情故事一向名不見經,但薛寶琴卻把她們抬出來和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一道相提並論,這可是前所未有,同時也說明了薛寶琴這個清純似水,清麗如畫的少女的思想傾向。

  回頭我們再來看紅樓夢十首懷古詩在排列順序上的佈局,第一首赤壁懷古,世人為了一個“功”,爭得頭破血流,甚至是屍橫遍野也在所不惜,結果留下的卻是累累白骨,無數冤魂罷了。第二首交趾懷古,張良、馬援,雖然建功立業又怎麼樣呢,終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淡化、歷史所淹沒。第三首 【鐘山懷古】世人除了爭“功”之外,還去爭一個“名”, 爭得 “名”又如何?留下的被人嘲笑的結果。第四首 淮陰懷古,韓信“功”、“名”俱得,可是卻終究難逃最後被殺的結局。第五首,廣陵懷古,世人除了功名而外,還有利祿,功名利祿往往是連在一起的,然而楊廣卻只落得遺臭萬年的下場。第六首 桃葉渡懷古,功名也好、利祿罷,都是瞬間既逝,只有不朽的愛情才與世長存。第七首 青冢懷古,若是要論功的話,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雖然是悽美的,但她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和,她的功勳才是卓著的,流芳千古的。第八首馬嵬懷古,當榮華富貴逝去之後,就只有天長地久情了。第九首【蒲東寺懷古】和第十首【梅花觀懷古】,西廂記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以及《牡丹亭》裡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愛情故事不管封建的衛道士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但是他們的愛情故事將是源遠流長。總之,一切的功名利祿都是虛的,只有一個“情”字才是真實的。

  繁華逝去悲歡盡,花開花落春離去。

  一曲紅樓夢多少,卻讓世人費猜疑。

  “一時歡樂一時愁,想起千般不對頭。如若想得千般到,自解憂來自解愁”從這十首懷古詩中看出的不僅僅是寶琴的人與才,我覺得還有曹雪芹對當代社會的另味理解。

  寶琴懷古詩包括:

  赤壁懷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交趾懷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鐘山懷古】:

  名利何曾絆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廣陵懷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佔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閒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樑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樗櫟應慚萬古羞。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在,此日衣衿尚有香。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