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要怎麼吃才健康

  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但是月餅適合所有人吃嗎?怎麼才能健康的吃月餅呢,讓我們過上一個健康的中秋節。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蔣卓勤教授認為,絕大部分中秋賀節食物都較健康,只有月餅不宜大量食用。傳統的蛋黃蓮蓉月餅和果仁月餅,所含的糖分和脂肪量都較高,經烤焗處理,能儲存下來的維生素幾乎沒有,礦物質含量也不多;中老年人每天攝取的膽固醇不宜超過300毫克,而1個鹹蛋黃就含膽固醇約300毫克。就算是看起來很健康的冰皮月餅,裡面的綠豆蓉往往被加入了大量的糖分。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和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腺炎的患者,都應謹慎對待。因為一塊月餅的糖、脂肪和膽固醇都已超過營養師的建議量。

  營養素建議攝入量,是按一天的總量來計算的。而人體每時每刻都進行新陳代謝,會消耗各類營養物質。因此,只要控制好這些營養素的攝入總量,讓其處在一個動態平衡之中,我們是可以放心享受節日美食的。

  如何在享口福之餘保證營養的均衡呢?蔣卓勤提醒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1、月餅要適量:正常成年人一天不超過1/2個月餅,鹹蛋黃不應多於1只;糖尿病等患者和老年人等,食用量應減半,以一天不超過1/4個月餅為原則,蛋黃儘可能避免。

  2、搭配高膳食纖維的蔬果:膳食纖維素可部分阻止糖分、膽固醇等物質的吸收。因此吃月餅的同時,搭配柚子、大蕉和梨子等水果,尤其是高膳食纖維的有葉蔬菜。

  3、品茗除滯:茶可降低血脂濃度,消除油膩。

  4、運動消脂:一個月餅的熱量,可用來回爬山一次抵消。

  切勿盲目追求代糖食品

  市面上推出了專為糖尿病人設計的代糖月餅。這些月餅用甜味劑取代蔗糖,既能滿足糖尿病人的味覺要求,又不會讓血糖過高。很多想減肥的人,代糖月餅也成了他們的不二之選。對於這種現象,蔣卓勤認為,健康人無需刻意選擇代糖食物。蔗糖是糖類的一種,從營養角度來說,糖是一種營養素,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代糖不是營養素,而是新增劑。長期大量服用代糖,會加重肝、腎臟的負擔,危害健康。例如最常用的甜味劑糖精,長期吃多了會導致膀胱癌。

  中秋月餅的選購

  在選擇中秋月餅的時候,望,聞是必不要少的,高品質的月餅,形態應是表面和側面圓邊略微外凸,紋印清晰,無漏餡現象。從顏色上看,好的月餅表面呈有光澤的金黃色,側面部分餅皮呈乳黃色,餅皮表面沒有氣泡,底部周圍沒有焦圈。

  手感上,好的月餅應該是鬆軟適度。市場上有些月餅硬得像餅乾,有的色澤黯淡,吃口毫無該品種特有的香味,這是什麼原因呢?實際上,這是由於工藝配方及原料合成等各種因素造成的."聽"則需要多參考身邊同事與朋友的意見,"診"則要看多留意媒體對你所選擇的品牌月餅的評價與正面曝光度如何,相當於一個監管的角色.

  中秋儲存方法

  月餅的餅餡一般分為軟硬兩種,軟餡中含水分較多,只能儲存7到10天左右,而硬餡月餅則可儲存1個月左右。盒裝月餅,應將盒蓋開啟,使其通風;另外,因月餅中含脂肪較多,存放時還應注意避光,以防油

  雲南月 滇式月餅:雲腿 酥皮

  雲南月 滇式月餅:雲腿 酥皮 ***7張***

  脂氧化。

  月餅要輕拿輕放,尤其是蘇式月餅因皮酥鬆,最容易破碎。如果餅皮脫落,不僅影響外觀,而且影響口味、質量,並且易受潮變質。

  月餅含有豐富的油脂和糖分,受熱受潮都極易發黴、變質,所以一定要將月餅存放在低溫、陰涼、通風的地方。一般來說,月餅皮軟、水分大、易變質,最好將月餅連帶包裝盒一起放入冰箱冷藏室,食用前一小時取出,可保證它的口味。在25℃的氣溫環境下,杏仁、百果等餡心月餅可存放15天左右;豆沙、蓮蓉、棗泥等餡心月餅,存放時間則不宜超過10天;如果氣溫超過30℃,月餅存放的時間還應該適當縮短,一般不宜超過7天;至於鮮肉、雞絲、火腿等月餅,應隨買隨吃。

  月餅存放時,不宜與其他食品、雜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應有的口味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