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預習教學設計

  古文傷仲永是七年級的同學要學習的文章,那麼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為什麼是傷仲永?一起來看看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第一課時

  課文匯入

  什麼是天才?怎樣才能成為天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古往今來有許多激勵人們成材的格言,如:天才來自勤奮,聰明來自積累等。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它從另一個角度告潔我們:人才決不是天生的。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

  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學生提問,教師答疑。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註》。《京口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學生朗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問題組]

  a、全文可分為幾部分,標準是什麼?

  b、仲永的變化可分為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些變化?

  c、最後一段講了什麼道理?

  d、作者對仲永的態度和情感是怎樣的?

  3、朗讀背誦。***教師指導***

  鞏固訓練

  1、背誦課文。

  2、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

  3、準備課堂辯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瞭解借事說理的方法,認識後天教育的意義;課堂辯論。

  教學設計:

  鞏固舊知

  精讀研討

  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深入閱讀,並通過四人小組討論。

  [問題組]

  1、課文的兩部分有什麼聯絡,重點在哪一部分?

  2、仲永“泯然眾人矣”的原因是什麼?說明了什麼?

  3、敘事部分有祥有略,為什麼對仲永的才幹初露寫的這樣詳細?

  4、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找出相關內容加以說明。

  [明確]

  1、本文采用了借事說理的寫法,第一部分是敘事,第二部分是說理。兩部分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係。重點在第二部分的議論。

  2、仲永的父親貪圖小利,“不使學”造成的,說明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3、使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詳寫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賦,與後來的“泯然眾人矣”形成反差,而這一結果是他父親“不使學”造成的,從而更好的突出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4、本文語言簡練而精當,

  體驗反思

  課堂辯論:成才的關鍵

  1、辯題

  a. 正方:天資聰慧是成材的關鍵

  b. 反方:後天教育是成材的關鍵

  2、同學結合課文內容,結合實際,通過辯論明確:

  a、天賦與後天教育的關係

  b、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3、評價

  教師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同作者一樣都為方仲永感到惋惜,通過課堂辯論大家明白了天賦與後天教育的關係。天資聰慧對成材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關鍵;天生愚拙,可以從後天的教育中得到彌補,同樣也可以成材。我們注意到本文強調的是後天教育的重要性,雖然與個人的主觀努力是兩個問題,但我們也應當從中受到啟發。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要接受嚴格的教育,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材。

  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四。

  2、將敘事部分改編成故事,題目為《仲永才盡》。500字。

  課後記:本課的第三段是本文的講授重點,文中的邏輯關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進行認真的分析。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刻領悟後天教育對於個人成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