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習作

  的主題是寫同學們瞭解的風俗節日,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傳說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臨近新年,他揮筆寫了一副對聯“春風春雨春景,新年新歲新色”讓兒子貼在大門上。不料,當天晚上,對聯就讓人揭走了。書法家只好又寫了一副“鶯啼北里,燕語南鄰”叫兒子貼了出去。這副對聯貼了沒多久,又被人揭走了。這也難怪書法家的一手好字——“一字千金”,肯定是酷愛他書法的人“盜”走了。

  春節一天天臨近了,他家大門上還是空空的。對聯貼上就被人揭走,怎麼辦呢?書法家有些犯難,沉思半天,終於想出了辦法,他又高興地寫了上聯“福無雙至”和下聯“禍不單行”,貼出去後,果然不出書法家所料,這樣不吉利的對聯,再也沒有誰去管它了。

  到了年初一的黎明,書法家又把對聯補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人們這副對聯,無不交口稱讚。

  這位書法家就是我國東晉時候的王羲之。

  篇2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謝灶”是澳門儲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髮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篇3

  以前過年,只是和大人湊熱鬧。今年過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節有關的風俗習慣。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選一幅稱心如意的好春聯。今年選的上聯是:喜氣洋洋財旺旺,下聯是:好運多多福連連。橫批是:吉星高照。這足以預示新的一年裡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餃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們都說吃餃子好。吃餃子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意義。餃子諧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時,交好運發大財。因餃子的形狀又像金元寶,故又象徵團圓和財富。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意思是人們要走出家門進行戶外活動。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著河堤,從將軍碼頭一直走到新華碼頭。這裡是滑冰場,男女老少人頭攢動,人們身著五顏六色的節日新裝,好像給冰場上裝點了盛開的鮮花。人們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車。還有的在冰道上從高處往下放冰車,大家玩的真盡興!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歡歌笑語……

  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實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