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生物試卷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

  做七年級生物單元練習要努力。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試題及參考答案

  1.眼球的結構和功能

  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人眼包括眼球和附屬器。其中眼球是眼的主體部分,近似球形,位於眼眶的前半部。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附屬器包括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和眼眶。

  ***1***眼球壁——外膜、中膜和內膜

  ①外膜——角膜和鞏膜

  角膜位於眼球最前方約1/6,無色透明,其作用是能讓光線進入。

  外膜後面5/6,白色不透明,俗稱的“白眼球”就是指鞏膜。堅韌的鞏膜對眼球具有支援、保護作用。

  ②中膜——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

  虹膜有色素,中央的小孔為 瞳孔。虹膜會依據外界光線自動調節瞳孔的大小,以調節進入眼內光線的多少。

  脈絡膜對眼球具有營養作用,並使眼球內成為“暗室”。

  睫狀體肌肉的收縮可以調節晶狀體的曲度。

  ③內膜——視網膜

  眼球壁內膜為透明的視網膜,其中含有能感受光線刺激,產生衝動的感光細胞,所以光感 受器就是視網膜。視網膜具有感光作用。

  ***2***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①房水

  無色透明的液體,充盈在角膜與晶狀體之間,具有營養和維持眼內壓力的作用。

  ②晶狀體

  位於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是一個富有彈性、透明的半固體結構,似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

  ③玻璃體

  無色透明膠狀體,具有屈光、固定視網膜的作用。

  【例1】構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

  A.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

  B.視網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後面白色的鞏膜

  D.角膜、鞏膜、晶狀體、玻璃體

  解析:

  A × 眼球壁分三層:外膜、中膜和內膜。其中外膜包括角膜和鞏膜兩部分,角膜在前,無色透明,鞏膜在後,白色不透明。

  B ×

  C √

  D ×

  答案:C

  2.視覺的形成

  外界光線透過角膜,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經過晶狀體等結構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視網膜上的感覺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視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外界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透過光線*** ***折射作用***

  →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物像***

  人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由於睫狀體對晶狀體曲度的調節作用,當睫狀體收縮時,晶狀體的曲度變大,使人看清近處的物體。正常人的眼球通過調節晶狀體的曲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例2】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 線,依次經過哪些結構到達視網膜?***  ***

  A.瞳孔、晶狀體、角膜、玻璃體

  B.瞳孔、角膜、晶狀體、玻璃體

  C.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

  D.角膜、瞳孔、玻璃體、晶狀體

  解析:

  A × 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方,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虹膜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光線可以通過,晶狀體像雙凸透鏡,透明有彈效能夠折射光線。外界物體的反射光線要到達視網膜,必須經過角膜、瞳孔,然後經過晶狀體等結構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B ×

  C √

  D ×

  答案:C

  3.近視的形成與矯正

  ***1***近視的形成

  眼球的前後徑過長***真性近視***,或晶狀體的曲度因過度調節而過大***假性近視***,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就會在視網膜前方成像,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這就是近視眼。

  ***2***近視眼的矯正

  根據透鏡折射光線的原理,可以通過配戴凹透鏡矯正近視。

  ***3***近視眼的預防

  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與近距離、長時間用眼的關係非常密切。大部分近視眼發生在青少年時期,有的同學看書寫字做作業、看電視等連續3~4小時不休息,許多同學喜歡躺在床上看書,還有一些同學上網時間過長導致眼乾燥和疲勞等等。為了預防近視眼,要做到圖中的“三要”和“四不看”。

  ***4***遠視的形成與矯正

  遠視眼多因眼球的前後徑過短,光線進入眼內會在視網膜後方成像,因而不能看清近處的物體。通常配戴凸透鏡能矯正遠視眼。

  【例3】下列不屬於近視眼的特點的是***   ***。

  A.晶狀 體的曲度過大

  B.眼球的前後徑過短

  C.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

  D.眼球的前後徑過長

  解析:

  A × 物像只有落到視網膜上,人才能清晰地看到這個物體,因此眼球內晶狀體等結構具有靈敏的調節功能。如果晶狀體的調節負擔過重,過度變凸且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後徑過長,遠處物體反射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結構的折射後就會在視網膜的前方成像,看到的物體比較模糊。如果眼球的前後徑過短,物像就會落在視網膜的後方。這一特點不符合近視眼的特點。

  B √

  C ×

  D ×

  答案:B

  4.耳的結構

  耳是聽覺器官,耳的結構主要表現出與接受聲音刺激相適應的特徵。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

  ***1***外耳——耳郭和外耳道。

  耳郭呈漏斗狀,有收集外來聲波的作用。

  外耳道是一條通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具有傳送聲波的作用。

  ***2***中耳——鼓膜、鼓室和聽小骨。

  鼓室是中耳的主要組成部分,裡面有三塊聽小骨。鼓室有一條小管——咽鼓 管從鼓室前下方通到鼻咽部。靠近鼻咽部的開口平時閉合著,只有在吞嚥、打呵欠時才打開。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內的空氣與外界空氣相通,因而使鼓膜內、外的氣壓維持平衡,這樣,鼓膜才能正常的振動。

  ***3***內耳——耳蝸、前庭和半規管。

  ①前庭和半規管。

  前庭和半規管是位覺感受器的所在處,與身體的平衡有關。

  ②耳蝸。

  其內含有聽覺感受器。當聲波引起的振動傳到內耳時,聽覺感受器受刺激而產生神經衝動。

  ③內耳的功能。

  耳蝸與聽覺有關;同時,由前庭和半規管中位置變動的感受器傳入的衝動,最終在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產生頭部位置變動的感覺。所以,內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

  【例4】下列關於耳的結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鼓膜、聽小骨和鼓室組成中耳

  B.耳蝸內具有聽覺感受器

  C.前庭和半規管能夠感受頭部的位置變動情況,與維持身體的平衡有關

  D.咽鼓管屬於中耳的一部分,能夠傳導聲波

  解析:

  A × 中 耳由鼓膜、鼓室和聽小骨組成

  B × 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受到振動的刺激能夠產生神經 衝動

  C × 前庭和半規管與聽覺的形成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能夠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

  D √ 咽鼓管開口於鼓室,不屬於耳的結構。

  答案:D

  5.聽覺的形成

  聽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感覺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資訊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聽覺。

  外界聲波→耳郭→外耳道→鼓膜→聽小骨→

  ***收集聲波***     ***放大聲波***

  耳蝸→聽神經→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聽覺感受器***

  【例5】在聽覺的形成過程中,振動刺激產生興奮的部位和聽覺形成的部位分別在***  ***。

  A.鼓膜和大腦皮層

  B.聽神經和大腦皮層

  C.耳蝸和大腦皮層

  D.鼓膜和耳蝸

  解析:

  A × 耳郭能收集聲波,聲波通過外耳道到達鼓膜,鼓膜的作用是將聲波轉換成振動,三塊聽小骨將振動傳導到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感受器接受振動刺激,產生興奮,再經聽神經傳導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而形成聽覺。

  B ×

  C √

  D ×

  答案:C

  6.保護耳和聽覺

  保護好耳和聽覺,除減少和消除噪音外,還應當注意: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挖耳,以免戳傷外耳道和鼓膜;遇到巨大的聲響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或閉口、堵耳;鼻咽部有炎症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讓汙水進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等。

  【例6】***濟南***人在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嚼一塊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

  A.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

  B.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C.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D.防止聽小骨和聽覺神經受損

  解析:由於飛機起飛或降落,會急速上升或下降,氣壓急劇降低或升高,如果咽鼓管未張開,鼓室內的氣壓就會相對增高或降低,會使鼓 膜外凸或內陷,使人感到耳痛或耳悶,嚴重時可損傷鼓膜。當人咀嚼口香糖時會使咽鼓管張開,其目的是保持鼓膜兩側的大氣壓力的平衡,以免損傷鼓膜。

  答案:A

  7.人體的其他感覺器官

  ***1***嗅覺器官

  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許多對氣味非常敏感的細胞,所以,鼻有嗅覺作用。

  ***2***味覺器官

  舌的上表面和兩側有許多對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夠辨別酸、甜、苦、鹹等,所以,舌具有味覺作用。

  ***3***觸覺器官

  面板能夠感受外界的冷、熱、痛、觸、壓等刺激。

  這些感覺器官能夠感受外界的各種刺激並對各種刺激做出反應,使人能夠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

  【例7】下列關於嗅覺形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嗅覺是在有味道的氣體進入鼻腔時形成的

  B.嗅覺是在嗅神經傳遞衝動的過程中形成的

  C.嗅覺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細胞受刺激時形成的

  D.嗅覺是在興奮傳到大腦皮層時形成的

  解析:

  A × 鼻腔內的嗅覺感受器裡的一些“嗅細胞”受到某些揮發性物質的刺激就會產生神經衝動,神經衝動沿嗅神經傳入大腦皮層而引起嗅覺。

  B ×

  C ×

  D √

  答案:D

  8.比較人眼球的結構和照相機的結構

  ***1***照相機的結構和成像原理

  照相機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學中的透鏡成像原理。拍照時鏡頭起調節物距***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線的作用,膠捲起感光的作用。

  ***2***眼球結構和照相機結構的比較

  眼球和裝有膠捲的照相機在結構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具有便於光線進入的結構,具有對光線起折射作用的結構等。

  眼球的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眼球的瞳孔相當於照相機的光圈;眼球的脈絡膜相當於照相機暗室的壁;眼球的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中的膠捲。

  【例8】下圖為外界物體成像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照相機成像的原理就是物 理學中的透鏡成像原理。拍照時鏡頭起________的作用,光圈起________的作用,膠捲起________的作用。

  ***2***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為一架照相機,如上圖所示,那麼,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________,暗箱的壁相當於________,裝入的底片相當於________。

  解析:

  ***1***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與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很相似。其中鏡頭與晶狀體功能相似、暗箱的壁相當於脈絡膜的作用、裝入的底片相當於視網膜。

  ***2***

  答案:***1***調節像距 控制光線 感光

  ***2***晶狀體 脈絡膜 視網膜

  9.眼的折光功能

  ***1***眼的折光功能

  外界物體發出的光線,通過眼的角膜、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所組成的折光系統,經過折光作用,最後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清晰的物像,這就是眼的折光功能。

  ***2***眼的折光 原理

  眼的折光原理與凸透鏡的折光原理相同。凸透鏡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小,折光能力也小。視網膜上之所以能形成清晰的物像,是依靠眼的調節作用,其中主要是晶狀體的調節和瞳孔的調節。

  【例9】2008年6月6日是第十三屆全國愛眼日,主題為“明亮眼睛迎奧運”,宣傳口號有“預防近視,從今天開始”“預防青少年近視,從一點一滴做起”等。近視眼是眼球中________發生了病變。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你會採取哪些做法預防近視***寫出兩點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是由於睫狀體對晶狀體的調節作用,當睫狀體舒張時,晶狀體的曲度變小,使人看清遠處的物體;反之,則 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當睫狀體持續收縮時,無法正常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就會形成近視眼。

  答案:晶狀體 不在強光下看書,不長時間近距離看書……***第二、三空為開放性試題,回答正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