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版生物七年級上冊教案

  教案設計對於課堂七年級生物教學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

  生命的基本特徵

  一、課前預習題及指導

  一盆生長旺盛的含羞草,一盆塑料質的含羞草;體現生物基本特徵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查詢與生物的基本特徵有關的資料。

  二、教學過程***詳案***

  [我們身邊的生物]

  一、 創設問題情景

  多媒體螢幕呈現: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雲、飛機、太陽,還有蝴蝶、小鳥。遠處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近處有一隻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狗趴在旁邊吐著舌頭。還有一座小橋,水中有游魚、水草。

  從學生熟悉的畫面引入,目的是使學生從學習一開始就感到親切、有趣,並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二、 提出問題

  質疑:畫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為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在上課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問題中來,提高課堂活動的有效程度。

  三、問題解決

  學生觀察、小組討論後回答:飛機、白雲、太陽、山石、橋、水等是非生物,因為它們都沒有生命;蝴蝶、小鳥、草、雞、狗、魚、蘑菇等是生物,因為它們都有生命。

  學生通過提取腦海中的生活常識,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降低難度,讓學生開學之初便擁有了一種生物學習的成就感和關注生活的意識。

  四、鞏固運用

  1、為了加深學生對生物的理解,讓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生物。

  2、大螢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標本、圖片。學生說出名稱。

  在學生視野充分拓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眾多的生物簡單分類,明確生物包括植物、動物、真菌、細菌和病毒等五類。

  過渡句:現在已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200多萬種。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生活習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萬別中卻存在著共性:他們都是有生命的。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呢?

  課堂中“小臺階”的問題設定是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獲取知識,所以利用問題形式過渡,使課堂知識點之間銜接流暢自然。

  [生物的生命現象]

  一、出示一盆生長旺盛的含羞草A和一盆塑料質的含羞草B,讓學生判斷哪一盆是生物,並列舉它是生物的理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並進行評比,看哪一小組列舉的理由多而合理。學習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第一組的意見:A植物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能不斷的由小長大,B不能;A能進行呼吸,B不能;

  第二組的意見:A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在生長過程有落葉現象,B沒有。***告訴學生這是植物排出體內廢物的一種形式***

  第三組意見:A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的生活需要水和肥料,B不用;A生長到一定時期,能夠產生種子繁殖後代,B不能。

  第四組意見:A是生物,B不是。除了以上同學講的外,理由還有:你如果動一下A植物,它的葉子會合攏;B不能。***現場演示,並通過大螢幕展示出來。***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總結出生物具有生長、呼吸、排出廢物、攝取營養物質、繁殖、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等生命現象。生物的各

  種生命特徵的總結,依託學生對生活常識的提取和運用,從中品嚐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樂趣,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空間和氣氛,為以後的課堂中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二、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些生命現象的理解,以小組為單位,抽題討論:舉例說明生物所具有的這些生命現象。小組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發言人。本小組的題目研究討論結束後,可研究討論其他組的題。教師巡迴指導,並參與小組的討論。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營造支援學生學習的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學生的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

  三、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安排本小組同學補充發言,而後其他小組同學再發言補充。通過小組討論發言,他人補充的形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得到加強,通過合作獲得成功,每個人在分享喜悅的同時,意識到集體力量的強大,增強了自信心。

  1組: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物質。

  所舉例子為:***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糧食等食物;***2***馬、牛、羊需要吃草;***3***虎、狼、豹要吃小動物。其他組補充: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綻放,思維觸角延伸到了生物的各領域中,有助於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生物學科知識,學會“活學”。

  2組:生物需要呼吸

  所舉例子為:***1***人需要呼吸;***2***魚用鰓呼吸;***出示魚口與鰓 蓋不斷張開和閉合的動畫******3***鯨在呼氣時產生霧狀水柱等。***放映一段錄影,說明鯨是用肺呼吸的,過一段時間它要到水面上來換氣。***

  教師參與:植物需要呼吸嗎?你是怎麼知道的?通過思考和教師的提示,學生回答:***1***植物也要呼吸,比如蘿蔔放時間久了就“糠”了;***2***晚上睡覺時,屋子裡有過多的花卉對身體不利等。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都得到了很好的薰陶。 3組:排除體內的廢物

  ***1***小動物、人通過出汗、排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2***植物通過

  落葉帶走廢物等。教師指出排便與排尿的區別。

  4組:生物都能生長

  ***1***小鳥能長成大鳥;***2***我們也能長大;***3***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

  參天大樹等。***放映一粒種子逐漸萌發、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的錄影***

  5組: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1***含羞草受到刺激後會合攏葉片;***2***向日葵的生長向著太陽;

  ***3***狗看到骨頭會流口水;其他組的同學補充:***4***用蒼蠅拍打蒼蠅,蒼蠅會立即飛走。***5***對於植物來講,如果澆水不均勻,植物的根會向著有水的地方生長。能想到這一點,很不簡單,說明這位同學的知識面很廣,看書很多,掌聲鼓勵***圖片展示,植物的向水性、向肥性***

  6組:生物都能夠繁殖

  ***1***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比如小麥、玉米。有的用莖繁殖;比

  如月季。***2***貓、狗等動物是胎生;***3***鳥、魚等產卵。

  四、拓展思維:生物還有哪些書上沒有提到的生命現象?引導學生根據所查資料,說出生物的其它的生命現象。比如,生物體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生物體都能適應環境並能改變環境;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等。***放映一段錄影說明生物的這些生命現象***。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知道課本上所學知識僅僅是生物科學中的九牛一毛,激起了他們繼續探索的熱情,樹立了他們探索生物學的遠大志向。

  五、遷移應用: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現象?學以致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一條途徑,讓學生在應用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同時也會讓學生在其中發現新的問題,引發新的思考,從而學會在新知中遷移,在遷移中應用,在應用中發現,再發現中思考。

  三、課堂小結

  1、收穫大家談***發展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概括和總結,訓練他們思維縝密、語言精練。

  2、教師總結:上述生命現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現出來的這些生命現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徵。通過學習,我們知道,空中飛鳥,地上爬蟲,河裡游魚,道旁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愛護這些生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四、當堂檢測

  1、放映錄影,提問其中體現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徵?***通過動態的影象或圖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閱讀短文,說出小球藻是生物嗎?從文中找出證據。***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短文如下:宇宙航行時代的到來,使“宇宙食品”的供應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於是人們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徑只有3—5毫米,卻能夠吸收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使自身產生大量營養物質並且放出氧氣,淨化太空飛船中的空氣。它還能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繁殖,一晝夜產生2—3代。

  五、作業佈置

  任意舉例,依據生物的基本特徵判斷是否是生物

  六、板書設計

  第一節生命的基本特徵

  嚴整的結構 新陳代謝

  生長髮育 應激性

  繁殖 遺傳和變異

  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的設計所遵循的思想是: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協助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又是一個欣賞者,欣賞學生的做法、能力、水平,還是一個反思者和研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的做法如下:

  一、一切從學生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設計。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認識生物,然後觀察生物的這些生命現象,最後總結出生物的基本特徵。遵循了從已知到未知,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符合初一學生的特點,使學生從一開始學生物就覺得生物很有趣、很實用,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對於本節課的重點生物的基本特徵的理解,我採取了分組討論的方法。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能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形成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競爭等現代意識和良好品質。學生在小組合作的討論中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且通過小組的討論使彼此的配合更加默契,相互信任程度加深,合作意識加強。此外在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心理素質等各方面都得到加強。

  三、建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學生進行課堂探究時,教師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用生動的語言、信任的眼神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課堂上時時洋溢著民主平等的氣氛。在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起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望。

  四、多用直觀性教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活動、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相關部

  位的興奮,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避免了因實物或圖片過小大部分學生看不清的問題,利用多媒體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使圖畫動起來,例如含羞草遇到刺激後合攏葉片的動畫、小雞破殼而出的畫面,都給學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感覺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教學目標、達到了教學目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使學生體會到生物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通過小組有組織的討論,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得到加強。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授課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由被動學習完全轉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存在問題: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個別學生表現不積極,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自信心差,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尋求解決方法。通過教學,還使我認識到學生擁有知識的量和創造想象力超過我原來的想象,我們教師應該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做新課程教學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

  初中生物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摘要

  教育,是時代發展的核心,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而對於我國來說,各大教育體系的完善,標誌著教育正在走向科學化。對於生物教育來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將會成為教育的最終目標。特別是對於初中時期來說,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已經完全形成,利用生物有效的教學方法,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

  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實踐能力

  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義務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關鍵時期。而大部分學生的能力也在這個時期體現出來,而對於目前初中教育的最終目標,則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實踐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等,從而體現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提升。筆者就初中生物教學方法探究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探索及研究。

  一、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分類

  1.多媒體教學

  雖然多媒體已經進入到教育行業多年,但是很多中學目前對於多媒體的運用還是缺乏普及性,即如一些教師雖然採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僅僅是將其作為幻燈片,將圖片及文字資料展示給學生,而對於課堂章節及知識點演示往往是沿用傳統的“一粉筆一堂課”教學,進而導致教學效果改觀並不大。而科學層面上的多媒體教學,可以融入各類媒體資訊,如利用視訊資訊,解決一些知識記憶難的問題;利用音訊資訊,解決傳統生物教學缺乏生動性的問題;利用教學內容的直觀性缺乏的問題,等等。諸如關於“血液迴圈”的章節教學,最大的難點莫過於靜脈血流入肺部,轉變為動脈血流出,而應用視訊動畫,則可以讓靜脈血轉化為動脈血的過程形象化,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熱情,進而進行深入學習。

  2.興趣化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於初中時期的學生來說,這一點也是他們的優點。因為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探索發現的方法,所以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但是,初中學生普遍存在定性較差的問題,也很容易導致學習過程中分神,因而,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教學的興趣化。如代入活動,強化教學的興趣化,最簡單的活動是搶答比賽,即在每個章節教學完成後,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搶答比賽,即將本章節的課堂知識點和內容編寫成問題,然後由學生自願組建小組,同時以小組競爭的形式進行搶答,而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遊戲中,專注於問題的答案,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競爭也讓他們的熱情得到激發,進而強化了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匯入更多的引導教學流程,如關於“不同細胞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編故事,將細胞的作用機理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會由於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條理性而吸引,進而完成探究學習過程。

  3.實踐性教學

  對於初中生物的實踐教學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實驗形式進行體現,特別是學生在學習完成固定的智商後,不但需要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同時還要學會運用,而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教學進行體現。同時,實踐教學還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進而不斷髮現自身的不足。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的課題教學中,則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學習,即學生到實驗室,而教師則讓學生自行進行兩兩分組,共用實驗器材。而教師在實驗前進行示範實驗,然後提出實驗注意的事項。而各組學生則根據教師的引導自主完成,同時及時向教師反映實驗中的問題,最後在實驗全部完成後,還需要書寫實驗報告記錄、實驗資料和現象。

  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

  1.加強師生溝通,強化問題引導

  師生關係,一直都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而對於初中生物教學來說,要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師生之間的關係和諧。而對於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則是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即讓學生學會自行解決問題,同時強化問題處理的能力,必要時還可以與學生進行探討,緩和師生關係。此外,還可以強化問題的引導教學,即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研究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猜測,同時配合自主實驗證明,進而探索問題的答案;同時要讓學生形成質疑精神,即杜絕“教師的結論都是真理”的錯誤思想,對於任何研究都要有自己的想法。

  2.增強實踐效果,匯入實驗教學

  雖然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物學習都已經匯入了實驗教學,但是往往過於籠統,卻忽略了了不同型別的實驗教學帶來的效果。如教師示範實驗,也是實驗教學的一種,主要是讓學生觀察教師實驗的手法,同時注意一些實驗的關鍵點,而且根據教師的實驗過程,學生還需要突出自身的思考方式,即如為什麼實驗流程是這樣的?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還有一種是學生探究實驗,相比教師示範實驗,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如首先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同時善於觀察和記憶教師示範的流程,最後能夠發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如自身實驗與教師實驗的差異性,同時分析解決問題的對策,進而自主探索學習,以完成整個動手實驗過程。

  三、結語

  作為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生物學習不僅僅需要理論教學作為依託,更需要通過實驗證實其中的科學理論以及研究者的動手能力。而對於學生來說,這也是至關重要的。同時,教師也需要對目前的教學方法進行相應的改革。

  作者:譚登紅 單位:甘肅省臨夏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劉亮.初中生物學教學方法的探究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3,***02***:190-191.

  [2]謝晶晶.論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效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雜誌,2015,***06***:189.

  [3]浦文娟.增加生物實驗份額促進學生手腦並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技術教育裝備,2014,***0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