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課本參考答案

  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我們學習七年級語文要好好做課本習題。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社戲

  一、課文結尾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對這個結尾應該怎樣理解?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會嗎?

  第一問: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所謂“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戲”,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現了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二問:是開放性題目,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

  二、月夜行船、月下歸航在寫景敘事上都非常精彩。月夜行船通過哪些所見所聞來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下歸航中“我”的心情與去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

  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回來時,“我”和小夥伴們去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三、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輕鬆“和“舒展”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答:“輕鬆”和“舒展”與前文因看不成戲而沮喪形成鮮明對比,表現了“我”歡喜輕快的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山為什麼說“踴躍”?***

  答:以動詞“踴躍”寫山,把靜物寫活了。這個詞的含義與現在不一樣,作者在這裡創造性地賦予了這個詞以新的含義。

  3、回望戲臺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

  ***“回望”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罩”表現了怎樣的情形?***

  答:“回望”兩個字,表現出“我”依戀的心情。“罩”通過視覺表現戲臺如夢如幻的情景,與來時呼應。

  4、不料六一公公競非常感激起來,將大拇指一翹,得意的說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為什麼還要“感激”?***

  答:因為在城裡讀過書的“我”對他的豆子的誇獎。表現了六一公公淳樸厚道的性格。

  四、△有人認為本文直接寫社戲的內容太少,而寫社戲以外的內容太多,因此建議把標

  題改為“平橋村一夜”之類的題目。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麼?如果大家對此有興趣,不妨開一次小組會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同學們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回答,同意與否,都要把理由說清楚。

  ***二***

  安塞腰鼓

  一、這篇文章運用大量短句,來營造激越的氣氛。反覆朗讀全文,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絡,讀出文章的氣勢。

  同學們應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統一的特點。朗讀時要注意文章中的排比***句與句、

  段與段之間***,要讀得感情激昂。

  二、聯絡上下文,品味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那麼一股勁”要“掙脫”“衝破”“撞開”什麼?是什麼“束縛”“羈絆”?閉塞”了“那麼一股勁”?***

  答:“那麼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洩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的真諦。西北保守的思想、退化的想象力,落後的文化導致了陝北人民的“那麼一股勁”被“束縛”“羈絆”“閉塞”了。

  2、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過著貧困生活的農民,哪裡來的那麼強大的力量?***

  答: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汙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為什麼“多水的江南”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答: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現出柔媚的風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載這樣原始、粗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為什麼聽到這樣的“雞啼”?***

  答: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三、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排比,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一組句子或詞語排列起來,以增強語勢,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反覆,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複某個詞語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與排比結合起來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試從課文中找出一段單用排比的和一段綜合運用排比和反覆的文字,仔細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示例:單用排比的,如“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語勢逐漸加強,程度逐漸加深,增強了表達效果。綜合運用排比和反覆,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強調了安塞腰鼓使人產生的聯想和感悟。排比和反覆的大量使用,使語句汪洋;恣肆,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

  竹影

  一、通讀全文,概括課文內容。

  示例:課文敘述了幾個少年描竹影這一充滿童真童趣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

  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二、課文寫“我”和小夥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滿童趣。你覺得哪些描寫最為牛動?為什麼?

  如: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院子裡的光景已由暖色變成寒色,由長音階***大音階***變成短音階***小音階***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門汀上參參差差地描出許多竹葉來。

  這些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亮、院子當時的情形和我們的情態。

  三、△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做遊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編花環……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現呢?示例:如用泥巴造城堡,首先要設計好城堡,備好材料,然後再一點一點地壘築,注意一定要打好基礎。

  啟示:人生和造城堡一樣,要先有目標,然後再腳踏實地地去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因為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