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課本習題答案

  只要持之以恆地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努力掌握規律,達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感謝欣賞。

  ***一***

  觀舞記

  一、熟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1、試從文章中找出描寫印度舞蹈特點的語句。

  答:如:“深深地低頭合掌”“她用她的長眉……舞蹈出詩句裡的離合悲歡”“忽而雙眉顰蹙……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等。

  2、說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飛動的‘美”’的?

  答:身體、服飾、神態、心靈等方面。

  二、這篇文章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找出

  你認為寫得精妙的句段,細心體會並加以積累。

  如:“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等。這些比喻、排比句都表現了卡拉瑪姐妹舞姿的優美、傳神,使人彷彿身臨其境。

  三、△你閱讀、觀看或聆聽過外國的文藝作品***舞蹈、文學、繪畫、雕刻、影視、音樂等***嗎?如果有,請舉例說說你的感受,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示例:在凝視達·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麗莎》時,人們常常會被畫中人物的微笑迷惑。乍一看去,人們會領略到一份靜謐的微笑之美;進一步觀察,又會感到笑容消失;再一看,笑容重現,繼而又退去。

  ***二***

  口技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並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答:①“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後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受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粕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餘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夫駒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倒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答:①“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蔓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不;能……”,總寫火場聲音的多而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於救火現場。

  二、聯絡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麼效果?

  答: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錶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佩服表演者的技藝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漸漸”的意思,細緻地表現了賓客的情緒由緊張到鬆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漬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彷彿置身於火場,不禁以假當真,完全進***技表演者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蜜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後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

  者的技藝有什麼作用?

  答:文中前後兩次交代道具的簡單,使文章首尾照應,結構完整。同時,也具有側面

  哄託、表現口技者之“善”的作用。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答:會:適逢,正趕上。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答: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幾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答:乳:餵奶。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答: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答:雖:即使。名:說出。

  6、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答:股:大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後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少頃 未幾 俄而

  ***三***

  偉大的悲劇

  一、閱讀課文,向同學複述這個故事,並說說其中哪些細節最讓你激動難忘。

  可分小組,同學相互複述故事,再各自推舉一人到講臺前複述。不一定推舉最活躍、口才最好的同學,可推舉最需要鍛鍊的同學上臺複述。課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動難忘的細節,同學們也許有不同的答案,要自己去找,並說出理由。

  二、聯絡上下文,體味下列語句的含義,討論括號裡的問題。

  1、對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作者在這裡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答:在這裡,作者站在斯科特一行人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麼認為,理由是,作者力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說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的觀點。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國旗怎麼會“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裡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麼樣的複雜感情?***

  答:作者在這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們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裡耀武揚威、洋洋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介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為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他不接受不行嗎?***

  答: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在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絡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聯絡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什麼?作者為什麼要這樣比喻?***

  答:聯絡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樓”是指斯科特在離開世界前心中回憶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對遙遠祖國、親人、朋友的懷想,它們與現實的嚴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海市蜃樓是美好的,卻是根本無法實現的。這樣寫更加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心靈的衝擊。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

  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斯科特崇高的讚譽,意思是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他的肉體倒下了,但是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的崇高。有價值的、壯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這兩句話在全文中可作為主旨句,起點題的作用。

  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寒風凜冽的南板帳篷裡,給英國公眾寫下了一封絕命書。下面摘錄的是這封信的一部分。閱讀後結合課文內容***有條件的,可在課外查詢有姜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寫一篇閱讀筆記。

  可以從理解斯科特等人這次南極探險的意義和他們對於祖國崇高的榮譽感等角度入手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