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學期課本答案

  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的時間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感謝欣賞。

  ***一***

  我的老師

  一 、 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所寫的七件小事,然後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

  1.老師假裝發怒***第3段*** 2.老師教“我們”跳舞***第4段*** 3.老師領“我們”觀察蜜蜂***第5段*** 4. 老師教“我們”讀詩***第6段*** 5. “我們”看老師寫字***第8段*** 6. 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第9段*** 7. “我”夢中尋找蔡老師***第10~14段***

  二 、記敘性文章常常有一條線索,寫作思路就是圍繞線索展開的。本文除敘事外,還有一條線索貫穿其中,試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

  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以“難忘”貫穿全篇。以師生間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安排和處理詳略。開篇就用“使我最難忘的”開啟回憶的情感閘門,緊接著列舉蔡老師的六件小事,寫出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情感。在此基礎上作者寫了“我”依戀蔡老師的事:夢裡尋師。最後用“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樣深情的語句抒發了對老師強烈的思念之情。

  三、 本文的感情不是盪漾在字面上,而是蘊含在平實的字裡行間,像一股涓涓細流,綿長深遠。結合括號中的提示,按摩下面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1. 僅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老師是真的打“我”嗎?為什麼大家都笑了?***

  分析:老師並沒有真的要打“我”的意思,教鞭只是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家發現老師是愛學生的,老師是似怒實愛,所以大家都笑了。

  2. 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裡為什麼用“狡猾”呢?***

  分析:“狡猾”一詞本來形容人很不老實,這裡是調皮機靈的意思,表現裡一個孩子對老師的機敏觀察和自以為掌握了老師心理狀態的得意。

  3.我們見了她不由地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不由地”“ 默默”“ 急於模仿”表現了“我們”怎樣的情感?

  分析:“不由地”“ 默默”“ 急於模仿”表現了“我們”愛老師,急於與老師親近的情感。

  4. 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本文全篇用第三人稱代替蔡蔡老師,這裡改用第二人稱“你”,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分析:本文用第三人稱代替蔡蔡老師,能比較客觀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展現蔡老師的風貌,這句改用第二人稱“你”,是呼告抒情,彷彿面對面傾訴感情,更能表達“我”對蔡老師的親情愛戀。這樣寫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四 、從你上學以來,哪位老師給你印象最深刻?用一兩個事例,謝謝這位老師。不少於200字。

  示例:

  從小學到初中,已經算不清她是我生命中的第幾個班主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令我最敬佩的班主任。

  她姓孫,一個身材矮小的中年女性,樸素的穿著,面相一般的臉上,那雙眼睛顯得尤為突出,很亮,很有神,彷彿能看穿一切。她的嗓音也很清脆,像風鈴般悠哉搖擺,但又短促有力。

  孫老師非常尊重自己的學生。她總愛和我們說說笑笑,講話總很有道理,說得我們心服口服,但當她批評學生的時候,從不當著全班同學來一場口舌之爭,而是將那位學生叫到教室外邊去,單獨地進行教育。

  印象最深刻的那次,還是要說那回報名。那次,我很幸運地當選了十名團員之一,正在欣喜之餘,最討厭的事也來了。唉,對於一個初一的學生來說,戶口本上填寫的是一個初三學生的出生日期一1998年。難免會有一種“鶴立雞群”的孤獨感,又有誰會相信戶口本也有出錯的時候呢?這叫我如何解釋呢?

  十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地吵著,鬧著,大聲地報著自己的出生年月,我頓時臉都紅了。心撲通撲通地跳,雖然這種尷尬的場面已經重演了無數次了,但還是有止不住的自卑與擔心。一想到這些,我早已嚇到手心出汗了。

  終於輪到我了。我紅著臉,小心翼翼地湊了上去,偷偷地那張紙一眼,那一眼看到的景象,也許我這一輩子都難忘:孫老師埋著頭,拿著黑筆工工整整地在我名字的一欄有力地寫下了“1998”四個端正的數字。然後若無其事地操著那清脆的嗓音說“幾月幾號啊?”我先是一怔,目光定格在了這位老師身上3秒鐘才反應過來:1月6號。我聲音震顫得自己都沒聽太清,她卻又轉頭寫下了日期。

  漸漸地,大家都散了。我呆呆地回到座位上,腦中突然想到了那次她說要檢視我們班每個人的戶口。但她剛剛並沒有問我,很顯然,她給足了我一個小孩本應該有的自尊。我的臉更紅,心跳的更快。我想自己此時的感受也不會亞於魏巍對蔡老師的感情吧。

  這就是我的孫老師,我最敬佩的孫老師,我喜歡她的清脆嗓音,喜歡她的嚴格,喜歡她的認真負責,敬佩她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愛。有時看見她,真想悄悄地湊到她的耳邊,輕輕地對她說:好老師勝過好媽媽!

  ***二***

  短文兩篇

  一、作者寫蟬,先抑後揚。試對此加以分析,並說說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先抑後揚,寫出了作者對蟬思想感情的變化,讚揚了蟬生命的偉大。

  二、結合下面兩句話,體會作者從貝殼中感悟到的生命啟示。

  1. 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

  分析:此句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兒,空間要多一點兒,因此用反問句表達自己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更好的思想感情。

  2. 在千年之後,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覆觀看,反覆把玩,並且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樸的心啊!”

  分析: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

  三、兩篇短文的作者都善於觀察生活,能夠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生命的意義。仿照課文的寫法,任選一個日常事務,認真觀察、體會,寫出它帶給你的啟示。

  粉筆是一個兩寸長的白色的圓柱體,看上去一點也不起眼。

  “唰……唰……”粉筆又開始了它新的工作。語文老師用它教會我們a、o、e;數學老師用它教會我們x+y;英語老師用它教會我們ABC;美術老師用它教我們畫出五顏六色的繪畫……漸漸地,粉筆變成了一個禿頭,被來往的同學踩成一堆粉末,消失在我們的目光中……粉筆的外貌是醜陋的,它不像鋼筆、彩筆那樣有著閃亮的筆頭和華麗的外表;粉筆的生命很短暫,甚至短至幾小時,幾分鐘;但粉筆的精神是無與倫比的,正是這小小的粉筆有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才培育出一批批祖國的棟樑。

  生命的意義啊,不在長短,在於奉獻!

  ***三***

  女媧造人

  一、通常說天地開闢以後,還沒有人類。女媧揉團黃泥造人。這項工作太費力了,女媧忙不過來,就把一根繩子放到泥漿裡,拉出來,濺出的泥點就成了人。

  女媧在神祠裡禱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就安排男女婚配。

  課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①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②人造出來以後歡欣喜悅的場面;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感;④作者的評述。

  其中女媧造出小人之後歡欣鼓舞的場面以及對女媧的人性化描寫最見出作者的想象力。

  二、標畫出文中以下描寫的相關內容:小東西落地後開口就喊“媽媽”;女媧的心理及神態描寫;女媧給孩子取名;許多小人兒的跳躍歡呼;女媧的辛勞。

  體會要點提示:人的產生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人類產生的同時,也產生了“愛”,產生了人間的溫暖……

  三、示例:

  在很久遠的年代裡,西藏山南地區雅隆河谷的窮結地方,氣候溫和,山深林密。山上住著一隻獼猴。後來,這隻獼猴和巖羅剎女結為夫妻,生了六隻小獼猴。老猴把它們送到果實豐茂的樹林中去生活。過了三年,老猴再去看時,已經繁衍成五百多隻猴子。由於吃食不夠,有的在互相爭奪鬥毆,抓破了臉皮,揪掉了耳朵。猴子都飢腸轆轆,吱吱悲啼。看見老猴來了,便圍上來呼號:“拿什麼給我們吃啊?”舉手相問,其狀至慘。老猴看見這種情景,心裡十分不忍。於是領它們到一處長滿野生穀類的山坡,指給群猴道:“你們就吃這個吧!”從此,眾猴便吃不種而收的野谷,身上的毛慢慢變短,尾巴也漸漸消失,以後叉學會說話,遂演變成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