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導學案答案人教版

導學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具體的學習目標設計,已涵蓋了“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我的老師》導學案

【課標要求】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對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目標】

1、瞭解海倫·凱勒的生平經歷,體會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

2、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師教“我”學習的具體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環境描寫、側面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

【學習重點】

1、教育的作用——教育能改變人的命運。

2、文中側面描寫和反襯的作用。

【學習難點】作者對恩師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師對學生的愛。

***二***

【自主學習】

1、查閱資料瞭解海倫·凱勒及安妮·沙莉文的生平經歷,並摘錄要點。

解決方法:學生自主上網查閱資料,課前教師補充,點撥重點,營造情境,匯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

2、給加點生字注音:

納悶*** *** 預兆*** *** 無垠*** ***琢磨*** ***毛坯*** *** 絢麗*** ***

解決方法:通過第二課時課前聽寫檢測。

3、整體感知:本文通過寫沙莉文老師教我學知識:教導“我” ,教我熱愛大自然和教我懂得 ;高度讚揚了老師的教育技巧與愛心,表達了我對老師的 之情。

解決方法:通過提問若干學生,教師小結,達到預設目標。

【合作探究】

1、莎利文老師教了海倫什麼,是怎麼教的?你覺得莎利文老師是怎樣一位老師?

解決方法:第一小問,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引導學生從原文找答案,師生交流;第二小問,通過提問若干學生達成預設目標,此問只需學生答出其中一兩點即可。

2、她對海倫·凱勒產生了什麼影響?

解決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從原文找答案,並用自己的話概括,老師小結。

3、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在文中幾乎沒有直接抒發,但我們在文章處處可以看到作者對老師的感激。其中通過環境描寫加以烘托,便是重要的手段。請以課文第十二自然段為例,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形象、生動?有什麼表達效果?

解決方法:通過提問若干學生,師生互動交流討論,老師引導學生品味環境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

4、文章的題目是“我的老師”,作者卻花了大量的筆墨寫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寫自己識字時的美好感受,寫來到田野中的快樂,寫暴風雨來到時在大樹上的恐懼,寫自己對愛的追問……這是為什麼?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解決方法:此題的考點是品味側面描寫對烘托人物、表達情感的作用。難點在於學生以常用人的眼光來看待側面描寫的作用,而忽略了海倫是一個又聾又啞又盲的殘疾人,所以教師需點撥引導學生從這一方面思考才得以理解,以加深對海倫及莎利文老師的敬佩之情。

【拓展延伸】

1、說說你和老師之間令人難忘的事情,並談談你心目中的老師是什麼樣的?

解決方法:學生小組內自由暢談。

2、閱讀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得強烈情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思考。

解決方法:課後學生自主閱讀。

【練練測測】

1、在橫線上寫出適當的詞語。***此題考查學生字詞積累。***

A、一連好幾個星期我都感到 和痛苦,感到 和寂寞。

B、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後來也學會了拼寫,我感到很 。

C、突然靈光一閃,我 了這個詞,它指稱的正是這種奇妙的、清涼的、從我手上流過的東西。

D、我們坐在 休息過兩三次,最後一次是在離家不遠的一棵果樹下。

E、周圍是 的空間,一切都是那麼 。

2、結合課文回答問題:海倫·凱勒在文說:“我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活的。起初,我只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是我的老師開了我的眼界,使我這塊毛坯有可能發展進步。”這裡,作者說自己“是通過生活本身開始我的學習生活的”含義是 ;說自己“是個有可能學習的毛坯”的含義是 ;整段話表達了對莎利文小姐深深的 之情。***此題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我的疑惑與反思】

教學反思:

既然是一篇傳記性文章,就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讀懂海倫的品質,從文章的敘述中體會海倫的精神,感悟海倫的人生經歷。並能在孩子們的心中顯示一個充滿血肉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們要抓住重點的詞句來認識海倫。在閱讀“海倫學盲文”一段時,抓住了“喜悅”和“不分晝夜”“如飢似渴”等詞語,讓學生去想象,海倫是怎樣刻苦學習,想象海倫所要經歷的無限困難。這本是無法體會的,真的很難。教學中發現一點,孩子無法去體會海倫的那種痛苦,所有的感悟來源於“文字”,這就顯得十分蒼白。我想其根本原因是對學生對海倫的事蹟瞭解不夠。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

1、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女作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她又盲又聾又啞,是教育在條件如此不利的人身上取得非凡成就的例項。由於重病,她19個月就失去視力和聽力,不久又變啞。在她的家庭教師安妮·曼斯菲爾德·沙莉文的精心教育下,又經過在聾人學校學習及口語學校學習,凱勒學會用盲文讀寫,並異常熟悉普通教育的課程。1904年畢業於馬薩諸塞州劍橋拉德克利夫學院。海倫·凱勒終身致力於盲聾人的公共救助事業。為此,她曾周遊世界。她寫了很多書,包括《我的一生》***又名《我生命的故事》1902***、《海倫·凱勒日記》***1938***等。1964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安妮·沙莉文***1867—1936***,美國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事業的引路人。她早年就讀於美國波斯頓柏金斯盲人學校,20歲開始做海倫·凱勒的家庭教師。沙莉文是在貧窮與疾病的困境中發育成熟的。她本人在18歲以前隨時有雙目失明的危險。所幸一次成功的手術恢復了她的一部分視力。從她20歲起,到69歲去世,一生教育並陪伴著海倫·凱勒,用她的愛心和足智多謀打開了凱勒塵封的心靈,引她進入新的世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海倫能走出黑暗,獲得那麼高的成就,除了海倫的頑強毅力之外,同他的老師莎莉文的循循善誘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奇蹟,沙莉文正是創造這個奇蹟的“罕見的天才人物”。

2、nà zhào yín zuó pī xuàn

3、認識具體事物,什麼是愛:感激與崇敬。

[合作探究]1、A莎利文老師首先教海倫·凱勒學知識:利用觸覺教她學拼寫,教會她在比較中學知識,通過體會、感觸,激發學習熱情;B接著用理論聯絡實際的方法教海倫·凱勒熱愛和了解自然,懂得生活的美好:讓她懂得陽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長,鳥兒會為自己築巢,松鼠、鹿、獅子等動物會為自己覓食做窩,還調動她的聽覺、嗅覺,教她從森林中散發的花香,從青草叢的葉片中體會大自然的美。為了讓她直接感受自然,更深刻地瞭解自然,也為了培養她對生活的信心,莎利文老師還讓她一個人高高坐在樹枝上迎接雷雨的到來。C莎利文老師還運用情感體驗法悉心教海倫懂得什麼是愛:用觸覺讓海倫感受愛;教她穿珠子,讓小海倫感知愛,並啟發思考;用詩一般的語言向海倫闡釋“愛”,灌輸“愛”,通過比喻,讓海倫認識“愛”。

莎利文老師是一個有極大的耐心和愛心,有良好的教學方法的好老師。

2、莎利文的到來,用教育和愛心改變了作者的命運。莎利文老師為“我”開啟了外部世界的大門,並以極大的溫和和耐心,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對“我”的教育。特別是培養了“我”對生活的信心,讓“我”嚐到了在黑暗中尋找出路的激動滋味。莎利文老師教“我”學會了拼寫,增長了知識;教“我”熱愛自然,同時,又讓“我”直接地感受自然,更深刻地瞭解自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老師教會“我”愛,引導“我”向生命的新境界奮進。

3、第12段的景物描寫,用了一系列動詞,使景物、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傳神,既渲染了環境氛圍,又生動地寫出了海倫當時感到陌生、無助,非常害怕,非常孤獨的心境。

4、其實作者一味的提及自己的經歷,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本人身體條件決定的,海倫沒有視力沒有聽力她不可能看到老師的外貌、動作、神態等,也不可能聽到老師的聲音,她只能用心去感受莎莉文老師的愛;二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是側面描寫。 在老師沒有走進海倫的生活時,海倫是寂寞的、孤獨的,反襯出老師對海倫影響很大。

【拓展延伸】略

[練練測測]1、A納悶 疲倦B自豪C領悟D樹陰下E無垠 陌生。

2、莎利文教育凱勒時是理論聯絡實際;凱勒雖然身有殘疾,但並不是沒有學習能力,只是需要合適的引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