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語文閱讀理解

  提高閱讀能力,做好每一道閱讀題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一***

  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日裔美籍科學家中村修二,由於對藍光發光二極體研發所作出的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那麼,藍光發光二極體究竟憑著什麼樣的魅力獲得諾貝爾的垂青呢?

  傳統光源的困境

  照明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愛迪生髮明白熾燈之後,熒光燈、蒸汽燈等傳統光源相繼出現,這些傳統的光源能夠出色地完成照明任務,但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如白熾燈需要將燈絲加熱到上千度的高溫,但電能大都轉化成了熱能,轉化成光能的很少。熒光燈利用汞原子輻射的紫外線,來激發熒光粉出光,雖然有較高的效率,但汞是有毒的,不環保。蒸汽燈通過對放電管產生高溫電弧,使汞、鈉蒸發,使其產生熒光,同樣不環保。鑑於此,傳統光源被稱作“環保不友好”的光源。

  A._________ 。

  受半導體技術的啟發,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光二極體,尋求一種將電能直接轉化成光能的“電致發光”的照明方式。與傳統光源不同,發光二極體它包含著複雜的結構,需要奈米尺度的精確工藝和複雜的技術,而且它的發光原理也是領先的,可以通過改變發光區的成分,改變光的顏色。發光二極體真的一點都不平凡。

  由於發光二極體的晶片非常的微小,所以可以在低電壓***僅需幾個伏特***、小電流***數毫安***下工作,即可獲得足夠的亮度,並且通電後立即穩定的狀態發光,幾乎沒有明顯的缺點,堪稱“終極光源”。

  姍姍來遲的藍光

  發光二極體有如此多的優點,但為何沒有成為我們日常光源呢?這要從白光合成的原理說起。大家知道,太陽光的不同顏色,我們可以通過混合紅、綠、藍光模擬出來,因此紅、綠、藍被人們稱為三原色。如果三原色缺了一種,那麼我們就像色盲一樣,看不到真實的色彩。

  因此,人類要想實現“半導體照明夢想”,就必須製作出能夠發出類似這三原色的發光二極體。遺憾的是,紅光、綠光發光二極體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功研製出來,而藍光發光二極體的研發卻在很長時間內 陷入了停滯。因為製備藍光發光二極體所需的材料——氮化鎵,在很長時間裡,科學家們只能得到粉末狀的或者非晶體態的氮化鎵,而這種狀態的氮化鎵無法做成發光二級管。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

  20世紀80年代後,氮化鎵材料的質量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赤崎勇、天野浩小組和中村修二,經過不懈的努力,分別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鏡面般光滑的氮化鎵薄膜,完成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工作。1993年,隨著第一顆藍光LED首次由中村修二製成,半導體照明終於走出困境,踏上了快速發展之路。

  B._________ 。

  藍光發光二極體幫助人類實現半導體照明,節約了能源,但它帶給人類的遠遠超出了“綠色環保”的範疇。今天,發光二極體的影響已經相當深遠,能夠覆蓋到資訊,通訊以及生命科學領域,在生活中,從巨集偉的摩天大樓到精緻的電子產品,到處都有發光二極體注入絢麗的色彩。

  藍光發光二極體獎,實至名歸。***選自《科學之謎》,有刪改***

  16.本文介紹諾貝爾物理獎藍光發光二極體的研發,為什麼要從傳統光源寫起?

  答:_______

  17.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在文章A、B兩橫線處擬一個恰當的標題。

  答:_______

  18.下列說法或推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發光二極體照明直接將電能轉化成光,發光原理領先,發光狀態穩定。

  B.發光二極體晶片作為“終極光源”,沒有明顯的缺點,必將取代傳統光源。

  C.在很長時間裡,科學家們只能得到粉末的或者非晶態的氮化鎵,導致半導體照明陷入困境。

  D. 藍光發光二極體的研發成功,填補了發光二極體只有紅光、綠光的缺憾,給人民的生活注入了絢麗的色彩。

  答案:

  16.①說明傳統光源的缺陷,引出發光二極體的研究;②作為發光二極體的比較物件,突出發光二極體的特點、優勢。***4分,每要點2分***

  17.A:發光二極體照明的優點***或特點*** B:發光二極體的功用及影響 ***2分,每處1分***

  18.B***2分,“作為‘終極光源’”和“沒有明顯的缺陷”與原文不符,“必將取代傳統光源”的推斷過於武斷。***

  ***二***

  病菌影響身體,不言而喻;可病菌影響心理和行為,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關注。

  病菌導致的傳染病給人類和其他動物帶來了沉重的生存壓力。只有那些擁有能夠抵禦病菌威脅的身體和行為機制的物種,才能在一個遍佈微型捕食者的世界裡存活下去。如果把來自病菌的威脅看作一把鎖,那麼人類至少有兩把可以開鎖的鑰匙。其中一把是我們熟悉的身體免疫系統,而另一把就是行為免疫系統。

  不過,生物學家認為,身體免疫不是萬能的,它不是免費的,需要付出代價。身體免疫可能發生識別錯誤,結果可能導致對自身正常細胞或者組織的攻擊。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需要耗費相當能量,可能會影響其他身體機能的發揮。身體免疫需要讓一批細胞擔任抗體,從而可能削弱或者破壞這些細胞原有的功能。因此,儘管身體免疫通常很有效,也不能經常使用。否則,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身體免疫還具有滯後的特點,只有在病菌進入人體之後這一系統才會啟動。

  加拿大心理學家舍勒和鄧肯提出了行為免疫系統的概念。這是一套包括了情緒、認知、動機和行為在內的複雜系統,其功能是在身體免疫系統啟動之前,提早發現並遠離可能存在病菌的場所或線索,從而減少疾病感染的可能。其實,很多動物都在這麼做。比如,牛羊會避免在撒滿糞便的草地上覓食,雌性牛蛙會避免跟已經染病的雄性牛蛙交配,一隻得了小二麻痺症的黑猩猩會被其他黑猩猩孤立。

  舍勒和鄧肯指出,人類的不少社會心理類似於行為免疫。某些個體在形體和動作方面偏離常態,因而可能被無意思地感知為疾病症狀,進而導致了針對他們的歧視。

  舍勒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人們歧視某些人,是因為把他們當成了病菌攜帶者。認為自己身子弱容易染病的人,很少跟殘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他們害怕染病,因此拒人於千里之外,雖然這些人可能並未攜帶病菌。

  害怕病菌還會導致對陌生人的恐懼。人們對自己人的偏愛,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跟我們攜帶有相似的病菌,因而不太可能把致命疾病傳染給自己。跟自己人相比,陌生人更可能導致疾病感染。同時,陌生人也更可能有意無意違背當地的習俗,而這些習俗不少都是用來防止疾病傳染的。舍勒等人發現,人們面對陌生群體,越是覺得容易感染疾病,就越是容易懷有敵意,甚至有可能產生一種強烈的種族主義傾向。

  當然,行為免疫雖然導致攜帶病菌者被別人孤立,但也給了他們自己觀察世界的機會。寫《我與地壇》和《病隙碎筆》的史鐵生,疾病纏身,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只能跟輪椅親密接觸。他對世界的觀察非常深刻,筆下不時會有富有哲理的句子。無獨有偶,進化生物學的創始人達爾文也是一生為病困擾,身體不好,需要妻子照料。他長期深居簡出,在孤獨中筆耕不輟,完成了不少偉大的作品。

  ***選自《中國科普文學精選》,有刪改***

  5.下列對“身體免疫不是萬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身體免疫系統在殺死病菌的同時可能會誤殺我們體內的正常細胞。

  B.身體免疫系統在發動攻擊時可能會影響其他身體機能的發揮。

  C.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經常使用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D.身體免疫系統雖然能有效阻止病菌進入我們的身體,但具有滯後的特點。

  6.下列對“行為免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為免疫包含了情緒、認知、動機和行為等因素。

  B.行為免疫是在身體免疫系統失敗後啟動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C.行為免疫能讓人提早發現並遠離病菌,從而減少疾病感染。

  D.行為免疫可能會導致一些人產生針對他人的歧視心理。

  7.下列對“人類的不少社會心理類似於行為免疫”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某些形體和動作偏離常態的個體因被懷疑為病菌攜帶者往往被歧視。

  B.一些人因害怕被病菌感染,很少與殘疾人、肥胖者、破相者以及年老者交往。

  C.由於自己人可能攜帶更少的病菌,人們往往偏愛自己人。

  D.因為對感染病菌的恐懼,一些人對陌生群體懷有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