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姆定律的含義是什麼

  歐姆定律它的名字之所以是歐姆,是因為它的提出者是喬治·西蒙·歐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歐姆定律的是指在同一電路中,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該定律是由歐姆1826年4月發表《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論文提出的。它僅適用於純電阻電路,金屬導電和電解液導電,在氣體導電和半導體元件中不適用。歐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發現,給電學的計算,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在電學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1854年歐姆與世長辭。十年之後英國科學促進會為了紀念他,將電阻的單位定為歐姆,簡稱“歐”,符號為Ω,它是電阻值的計量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由電流所推匯出的一種單位。

  歐姆定律影響

  歐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發現,給電學的計算,帶來了很大的方便。這在電學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獻。1854年歐姆與世長辭。十年之後英國科學促進會為了紀念他,將電阻的單位定為歐姆,簡稱“歐”,符號為Ω,它是電阻值的計量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是由電流所推匯出的一種單位。

  歐姆定律 需要注意的問題

  1、歐姆定律適用於從電源正極到負極之間的整個電路或其中某一部分電路,並且是純電阻電路。

  2、歐姆定律中“通過”的電流I,“兩端”的電壓U及“導體”的電阻R那是同一個導體或同一段電路上對應的物理量。不同導體的電流、電壓、電阻間不存在上述關係,因此在運用公式I=U/R時,必須同一個導體或同一段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代入計算,三者一一對應。在解題中,習慣上把同一個導體的各個物理量符號的角標用同一數字表示,如圖1所示的電路,通過R1的電流I1=U1/R1,通過電阻R2的電流I2=U2/R2,電路中的總電流為:I=UR,當電路發生變化時,電路中的總電流可以表示為: I′=U′/R′。

  3、歐姆定律中三個物理量間有同時性,即在同一部分電路上,由於開關的閉合或斷開以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的移動,都引起電路的變化,從而導致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的變化,所以公式I =U/R中的三個量是同一時間而言。

  4、I=U/R和R =U/I的區別:歐姆定律表示式I=U/R表示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導體的電阻有關,當電阻R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I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當電壓不變時,導體中的電流I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而R =U/I表示導體的電阻在數值上等於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與其通過的電流的比值,對於某一電路或某一導體來說,U與I的比值不變。即使導體未連入電路,兩端未加電壓,其電阻還是客觀存在的,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如果題目中沒有特別的說明,每個導體的電阻可以認為是不變的。

  5、為了便於分析問題,最好先根據題意畫出電路圖,在圖中標明已知量的符號,數值和未知量的符號。

  6、公式中的三個物理量,必須使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即I的單位是安培,U的單位是伏特,R的單位是歐姆。

  電阻的性質

  閉合迴路功率與電阻關係

  由歐姆定律I=U/R的推導式R=U/I或U=IR不能說導體的電阻與其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其的電流成反比,因為導體的電阻是它本身的一種性質,取決於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和溫度、溼度,即使它兩端沒有電壓,沒有電流通過,它的阻值也是一個定值。***這個定值在一般情況下,可以看做是不變的,因為對於光敏電阻和熱敏電阻來說,電阻值是不定的。對於有些導體來講,在很低的溫度時還存在超導的現象,這些都會影響電阻的阻值,也不得不考慮。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I=U:R***

  歐姆定律發展過程

  今天在實驗室裡證明歐姆定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採用歐姆定律驗證電路圖所示的電路***要求電壓表的內阻遠大於導體電阻R***,改變電路中的電流,測量出若干組流經導體的電流I和它的兩端電壓U,可得出I和U成正比,即有I=U/R,這就是歐姆定律。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並不簡單,因為在歐姆生活的年代,電壓表和電流表尚未製造出來。歐姆定律是通過類比法發現的。歐姆認為電流現象與熱現象很相似:導熱杆中的熱流相當於導線中的電流,導熱杆中的兩點之間的溫度相當於導線中兩瑞之間的驅動力。如果導熱杆中兩點之間的熱流強度正比於這兩點之間的溫度差時,那麼電流強度也應該正比於驅動力。但是,無論如何類比也只不過是一種思維活動,其結論還要由實驗來檢驗。

  歐姆用伏打電池或溫差電池做實驗時,遇到了測量不準確的困難。他轉向利用電流的磁效應設計了一個電流扭秤。經過大量實驗發現,通過計算得到的數值和實驗數值基本吻合。歐姆正式在《金屬導電定律的測定》中公佈了這樣的規律:電流強度與導線長度成反比。1827年又在《動電電路的數學研究》中作了數學處理,得到一個更加完滿的公式:S=R?E。其中S表示導線的電流強度,R為電導率,E為導線兩端的電勢差,這就是著名的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的建立在電學發展史中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時歐姆的研究成果並沒有引起德國科學界的重視。直到1841年英國的皇家學會向歐姆頒發了科普利獎,才肯定了歐姆的功績。

  歐姆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首先,良好的動手能力是從事科學實驗之本。如果歐姆不是有一手製作實驗儀器的功夫,那麼他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的。歐姆在進行電流隨電壓變化的實驗中,正是巧妙地利用電流的磁效應,自己動手製成了電流扭秤,用它來測量電流強度才獲得了較精確的結果;其次,烏雲和塵埃遮不住科學真理之光,是金子總會閃光的。歐姆定律開始並不為人所瞭解,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也獲得了很高的榮譽。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