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成績反思

  對自己的成績進行反思,會讓你得到新的收穫。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

  這次期中考試的考題內容較多,題目靈活多樣。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其中祖國風貌內容回答問題的題目是我所帶班錯誤最多的題型。這次考試基本上還可以,優秀率30%,及格率60%,不及格率10%。經過認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著重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

  一、認真備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在教學中,以備課為主,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以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益,從而達到以熟讀感悟、探究討論、專題活動等新型學習方式取代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廢止繁瑣的“發胖式分析”套路。備課時還要仔細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做好“剪裁”的準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他們展開,以真正實現“活動促發展”。

  二、注重學生的學習。

  1、注重預習。

  注重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慾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2、認真閱讀、積累能力的培養。

  良好的習慣對認圖、識圖、析圖能力來說尤為重要。常常有一些同學害怕寫作文,說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其原因大都是對生活缺乏觀察,或是不習慣於閱讀和積累。我們每一個人,單憑直接經驗,對社會的瞭解總是有限,要積累素材,也不可能樣樣親歷,這就必須學會多積累間接經驗。而獲取間接經驗的最有效途徑便是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獲取寫作範例的唯一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讀書是吸收、積累的過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跳出來供你應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

  三、,激發興趣,樹立自信心。

  地理課一向是讓老師和學生頭疼的課,要突破它,首先要讓學生找回學習的信心,這就需要靠激勵評價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讚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地理知識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認圖、識圖、析圖的評價,不採用“說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的評價語,要根據學生對地圖的認識、分析實際水平評價,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採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採用“敢於積極發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還要特別注意鼓勵後進生主動發言,而且在發言的質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這樣來進行評價會讓學生感到態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衝動,以良好心態進入學習。

  總之,我們要看到成績,要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知識水平,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成績。

  ***二***

  一、狠抓“講”、“練”、“補”三個環節。

  要使中考複習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針對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地組織複習。從歷年來中考試卷看:學生在地理知識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準、不全等問題。不牢是記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會靈活運用知識;不準、不全是答題不準確、不完整。故中考複習必須對症下藥、狠抓“講”、“練”、“補”三個環節。

  第一步是“講”。1***教師必須根據考綱要求,向學生講清概念。複習要求突出重點,講清因果,使地理知識系統、完整、準確。從而讓學生做到概念明確,答題完整。如複習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時,要突出四大工業基地的特點、形成工業基地的有利條件、主要工業部門、主要工業城市等內容。

  2***“講”,還必須講清知識的網路關係。既要按先後順序的縱線複習,使學生記準、記牢地理知識與地理原理,還要按地理要素把有關內容組織起來,進行橫線複習。如複習地形時,可把總的地形與四大區域地形相結合,複習農業時要求結合地形、氣候、水文等要素。這樣複習有利於學生認識地理知識各要素的相互關係,把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第二步“練”。練是實踐。學生只有通過練習,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也必須通過學生的練習,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練”要循序漸進。不管是基礎知識,還是應用能力的練習,都要逐步提高難度。如通過比較南方和北方自然條件、農業生產的差異。練習的題目型別要多樣,同一內容,要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這樣有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運用所學的知識。練習題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分析與思維。如“天津近海,為什麼是大陸性氣候?”“我國國土面積廣大,為什麼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練習題還應針對學生易出錯誤的方面出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京廣鐵路和浙贛鐵路、湘黔鐵路相交於“株洲”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第三步“補”。補是對學生的練習要及時進行分析、講解,對暴露出來的問題要及時補課。補是提高複習質量必不可少的步驟。

  二、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

  複習地理必須複習地圖,熟練掌握幾幅重要地圖,是搞好中考複習,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手段。

  一是中國政區圖。政區圖是各地理要素空間分佈的基礎,要把眾多的地理要素落實到地圖上,政區圖必不可少。要熟記各省、區的名稱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區與重要山脈、大河、海洋、鄰國的相對位置。

  二是中國地形圖。熟悉地形概況,對掌握各區域地形的特徵,對了解氣候的重要界線,內、外流區域的劃分,大河的水文特徵,以及農業、礦產、森林的分佈,都有重要意義。對地形圖要牢記主要山脈的位置,並熟悉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祁連山分佈的省、區及與長江、黃河的相對位置。還要了解地勢的三級階梯。

  三是氣候圖。包括一月、七月份平均氣溫圖、溫度帶圖、年降水量圖、乾溼狀況圖。掌握上述氣候圖,對了解氣候的空間分佈與主要特徵,瞭解區域地理的水文、農業等差異都有好處。在上述氣候圖中,要掌握一月份0℃等溫線的位置,年降水量圖中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位置,五個溫度帶、四類乾溼地區的分佈範圍。其中以秦嶺——淮河一線的氣候意義最為重要。

  四是主要鐵路幹線、重要城市圖。鐵路是交通運輸的動脈,城市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兩者放在一起,點線結合,學生容易掌握。鐵路幹線圖要求學生掌握重要鐵路幹線,掌握南北向幹線和東西向幹線的會合點,南北向幹線與長江的會合點,學會利用鐵路幹線作假想旅行,還要了解主要城市是否臨海、臨河,是否是鐵路樞紐或港口城市。

  怎樣才能熟練掌握這幾幅地圖,首先要在地圖知識部分打好基礎。如會用比例尺量算距離,會在不同型別經緯網圖上定方向,會判讀和分析等值線圖,如能做到默畫中國輪廓***有長江、黃河***示意圖則更好。

  在運用地圖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練習時,要注意地理要素的內在聯絡,正確掌握因果關係,並能用正確的地理語言來回答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重視鄉土地理的複習

  鄉土地理是初二地理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地理中考中佔有一席之地。考綱規定考試範圍包括“鄉土地理概況***自然條件、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約佔10%”。在中考複習中,教師必須重視鄉土地理的複習。從歷年試卷看,鄉土地理的重點應是自然條件和資源開發等內容。複習鄉土地理,教師可變換方法,把重點放在對學生能力的開發上。複習中可要求學生運用複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對照地圖,自己提出問題,對鄉土地理各要素進行比較分析、歸納總結。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印象,掌握鄉土地理基本概念,還能提高學生地理分析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