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錯點彙總

  掌握好高中政治易錯知識點,不僅有利於高中生在政治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可以養成良好的政治學習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易錯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錯點總結一

  1、任何文化都對社會發展起積極作用。

  2、文化與經濟發展是同步的。

  3、每個人所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後天自發形成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

  4、不能籠統的認為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長劑,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才能成為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5、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不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因為,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有利於形成一定的文化素養,但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薰陶的過程。

  6、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出現,不會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因為沒有民族的文化就無所謂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今天,對那些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沒有必要進行搶救和保護,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

  8、大眾傳媒的發展會使舊的傳媒消失。

  9、不能混淆傳統習俗和傳統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10、發展先進文化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

  11、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文化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12、混淆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基本途徑,如認為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與面向世界、博採眾長,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13、文化創新表現為時代精神注入傳統文化的努力之中。

  14、認為中華文化是中國這一古老地域孕育的文明,各地區文化是相同的。

  15、不能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也要看到其共性。如認為民族不同,文化也就不同。

  16、愛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17、使用者愛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18、經濟建設時我國當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動都要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弘揚民族精神會干擾經濟建設。

  19、認為民族精神一成不變。

  20、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外來文化。

  21、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

  22、精神文明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錯點總結二

  1、泰山日出是一種文化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成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泰山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文化現象。***

  2、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

  ***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與經濟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文明素質不會隨著經濟發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須自覺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

  3、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無形的、自發的。***

  4、文化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進步。***並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社會科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6、免費開放博物館是展示文化成就,說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開放博物館體現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

  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關係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

  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並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13、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教育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具有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國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義中的“求同存異”,而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是“兼收幷蓄”。***

  15、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原則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是整體和部分關係。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係,從哲學看應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係。***

  17、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舊的傳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眾傳媒雖已成為文化傳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傳媒的出現,並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

  18、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是指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其基本特徵。

  ***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它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又能因時而變。***

  19、成功的藝術作品來源於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廣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創作來源於社會實踐,不是作者的靈感、想象力和創造力;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20、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進行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力量源泉***

  21、漢字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見證,漢字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是連線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22、中華民族精神的全部內涵可歸納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23、文化形態的更替、文化發展的方向是由科技進步決定的。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24、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推動教育資訊化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全民學習、終身學習。***

  25、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把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發展文化事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無論是發展文化產業,還是文化事業,都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目標。***

  2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和前進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而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28、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關鍵在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9、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提高思想道德修養。

  ***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經濟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作用。

  ***偷換概念。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而非“經濟建設”中。***

  31、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證。建設和諧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2、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著世界對中國核心價值觀的肯定和認同。

  ***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世界其他國家不可能肯定和認同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33、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成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準則。

  ***不符合事實, “每個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鑑與融合中走向統一。

  ***中外文化應該相互借鑑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統一,因為文化具有多樣性。***

  3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凝聚力量。

  ***偷換概念。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錯點總結三

  1、生產和消費的關係

  ***1***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A、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

  B、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C、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D、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A、消費的實現是生產行為的完成標誌

  B、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C、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D、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的積極性。

  E、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現狀: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落後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

  ***2***意義:

  ①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3、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1***一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加快生產力發展必須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

  ***3***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4***為了發展生產力,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4、改革是強國之路

  ①內容:A調整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B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②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③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

  5、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6、公有制為主體: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組成部分:公有制範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A含義: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

  B地位: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集體經濟:A含義: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的經濟。

  B地位: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經濟:A、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B、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都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7、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8、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A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

  B、在關係到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9、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10、在我國現階段,除公有制經濟外,還存在大量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

  11、個體經濟

  ***1***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2***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勞動成果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和支配。

  ***3***個體經濟以手工勞動為主,具有規模小、投資少、裝置簡單、經營靈活等特點。

  ***4***作用:個體經濟在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促進商品流通、擴大社會服務、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看過"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錯點彙總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