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高考對生物學實驗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三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要講究策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

  興趣和好奇心是一個人有沒有創新能力最基礎的條件,一個人如果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和好奇心,不太可能有創新和很大的成就。人對事業或事物有興趣,一旦達到迷戀的程度,則更利於創新,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亦如此。在實驗教學中要通過老師的“導”,千方百計的激發學生對生物課和生物實驗的興趣和好奇心,這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源泉。

  1、在實驗教學的引入上結合一些經典生物學實驗、生物學發展史和著名生物學家奮鬥的歷程,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像光合作用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等經典的實驗,孟德爾植物雜交的實驗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過程都是很好的例項。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同學們大部分會熱情高漲。

  2、結合當今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新成果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的粗提取和鑑定實驗前可以介紹當代基因工程在實踐中的應用、發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還原糖鑑定實驗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測定和糖尿病治療上的一些前沿理論,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課後他們大多會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深入瞭解。

  3、巧妙設問,激發學生的興趣。現代思維科學證明:思維活動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創新學習應從學會質疑開始。在實驗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不要急著給結論,甚至是一些沒有結論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他們不斷地去鑽研、去探究。在進行“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教學時,設計以下問題:①為什麼在根尖長到5cm時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麼?觀察的部位是什麼?②解離試劑是什麼?解離有何作用?解離為什麼要用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和95%的酒精?其他濃度或其他藥品行不行?等等這一類的問題,同學會帶著問題去實驗、去探究、去創新。

  二、注重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教材上的實驗無論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器材的使用,實驗藥品的配置使用,實驗的方法和步驟等都有較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眾多專家智慧的結晶。但我們要告訴學生,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這恰好為我們的創新提供了條件,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不斷創新,不要把生物實驗課上成實驗驗證課,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

  1、實驗材料多樣化,力求創新。 同一個實驗,各實驗小組可以準備不同的實驗材料。比如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教材上所選的實驗材料是菠菜,我們可以準備菠菜、甜菜葉、蘿蔔葉等。甚至鼓勵學生自己準備一些實驗材料選用。再如:在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時,除了教材上提供的用紫色洋蔥的鱗片葉外,可以嘗試用花瓣、白菜葉、紫甘藍葉等。

  可見,在選取不同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尋找多種實驗材料,得出多種實驗結果和結論。在啟發動員學生選取多種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學生在用多種材料反覆的實驗中,熟練了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面對不同實驗材料出現的實驗結果時,學生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與歸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了科學離他們並不遙遠,自己也會做科學。對課本實驗材料的再次探索,可啟用學生的求異思維觀,培養創新精神。我們還可以從對課本實驗的實驗結果等方面讓學生進行再次實驗的嘗試,培養學生做科學的能力。實驗器具和藥品的創新使用亦如此。

  2、實驗方法及實驗步驟的創新。我們傳統的做法是學生依照教材上的實驗方法和步驟,一步步的操作,最終得出結論,毫無創造性而言。對實驗方法和步驟的講解改為讓同學們自己另外設計實驗方法和操作步驟,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通過學生拓展實驗設計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較高層次。例如,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要求同學們不要侷限於課本上的實驗材料和用品,自己選擇適合的實驗材料和用品。同學們會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利用課餘時間,大量查閱資料,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材料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實驗方法。

  三、通過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驗中往往只注重實驗結果的記錄,而忽視了實驗過程中間出現某些現象的記錄,重視結果而不重視分析結果,重視對成功實驗的肯定,而不重視對實驗中的失敗查詢原因等現象。這不利於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

  1、通過分析實驗程式和現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一個較為複雜的實驗過程是設計人員長期辛勤勞動的結晶,它往往是經過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覆摸索。要指導學生去分析實驗過程中每一步驟的作用,出現的每個現象,每一個處理的意義、處理的效果以及各步驟之間的聯絡,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研究事物的方法,創造性的提出改進方案。

  2、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驗中,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有明顯的,不明顯或失敗的,老師應指導學生分析結果出現的原因。例如,在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有的色素顏色過淺,有的色素帶分離不明顯,有的色素帶彎曲等,老師通過指導學生查詢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

  高三生物實驗複習策略

  一、 迴歸教材,鞏固基礎學生對照考試說明,對教材中的16個實驗仔細複習,對實驗原理,實驗材料,實驗試劑,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現象和結果以及思考與討論等文字敘述熟練掌握。而生物科學史部分,如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生物膜結構的探究歷程,關於酶本質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遺傳因子及規律的發現,遺傳物質的探索,遺傳密碼的破譯***選學***,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促胰液素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等10個科學史,除了讓學生識記科學家名字與年代,實驗方法與技術,實驗思路與過程,研究的結論與意義,還應引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過程,利用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建立科學實驗的思維方法。

  二、 分析全國卷實驗題特點,總結規律,規範答題

  從近幾年實驗題的題型變化來看,全國卷弱化考查實驗步驟的記憶,強調考查實驗原理與方法,不迴避熱點問題,強化考查資訊獲取能力。針對這樣的試題特點,教師應講求精講多練,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切忌採用題海戰術,而是精挑具有代表性的習題,配以不同型別的練習鞏固所學。例如生物教材中對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等內容沒有專門的闡述,而是隱含在實驗內容和生物學史中,但是在高考中確是高頻考點。教學中,教師要先將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講透,強調得分點,提醒細節,總結解答生物實驗設計題的方法,比如注意應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語言,如“相同數量的同種生物”“生長髮育狀況相同”“葉片數目相同的枝條”等等。再出示幾個變形題反覆練習,教師收上來認真批閱,析錯糾偏,督促學生總結規律,規範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