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複習題及答案

  在學生們的複習過程中,學生要做好哪些測試卷的複習準備呢?讓我們來看看這套試題卷能不能幫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複習題,歡迎閱讀!

  高三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複習題

  一、選擇題1.從下列資訊中可以獲取的正確資訊不包括

  年代 中國商品出口總額 英國商品人口總額 鴉片走私總額

  1821年 14 757 132元 1 3 693 213元 225 780元

  1833年 17 814 260元 10 119 655元 12185 100元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出超 B、1833年中英貿易中白銀流向中國

  C、1833年英國對華正常貿易是入超 D、1833年鴉片貿易額較1821年激增

  2.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指出:“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後的一逞。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這場戰爭是指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美國曆史學家費正清在《偉大的中國革命》一書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鴉片戰爭的發生意味著中國拒絕在外交平等和對等貿易的基礎上參加國際大家庭,結果導致英國使用武力。”費正清上述觀點

  A.揭示了鴉片戰爭的根源 B.抹殺了鴉片戰爭的實質

  C.肯定了中國抗擊英國侵略的正義性 D.從全球化的角度正確分析了鴉片戰爭的原因

  4.1842年後,英國的一所蠟像館裡陳列了一尊林則徐的坐像,儀態莊嚴,膝上攤開一本用中英文寫的《禁菸條例》,這說明

  ①禁菸運動得到英國政府的贊同 ②禁毒對人類文明有貢獻

  ③林則徐的開明和愛國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為當時世界共識?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007•深圳模擬***“1843年3月3日,英國倫敦的造幣廠門前停著五輛大車,每輛都是四匹馬拉著,……每輛車都滿載著笨重的木箱,裡面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古怪銀幣。……總額是四百五十五萬英磅,這五大車的白銀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批“古怪銀幣”最有可能來自於

  A.《天津條約》規定的賠款 B.《南京條約》規定的賠款

  C.《馬關條約》規定的賠款 D.《辛丑條約》規定的賠款

  6.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對這一社會性質認識正確的是

  ①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為資本主義列強間接統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喪失了部分的國家獨立自主權 ④“半封建”是指既儲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7.《南京條約》簽訂後,有英國資本家認為: “只消中國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頂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國紡織品在中國供不應求 ②該資本家不完全瞭解中國國情

  ③該資本家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④英國工廠急需更新裝置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寫道:“《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十年,感到不滿意的不是戰敗國而是戰勝國。”戰勝國“不滿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奪的戰爭賠款太少? B.鴉片尚不能正常輸入中國

  C.商品在中國仍然滯銷? D.清政府排外態度沒有改變

  9.***2004年江蘇高考***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主要是因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質相同 C.方式相同 D.發動戰爭的國家相同

  10.***2009高考海南高考***2009年2月,佳士得拍賣公司在巴黎拍賣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首中的兔首、鼠首。這兩件中國文物被掠奪於

  A.鴉片戰爭時期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 C.甲午戰爭時期 D.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11.***2007海南三亞***1861年,維克多•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燒圓明園的罪行:“在我們眼中,中國人是野蠻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幹了些什麼!”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國軍隊 B.法國軍隊 C.英法聯軍 D.八國聯軍?

  12.***2009全國文綜一***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後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這表明當時的中國

  A.已經形成平等的外交觀念 B.“天朝上國”規制受到衝擊

  C.對西方列強產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

  13.“臺灣島已割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這句詩應寫於下列哪次戰爭後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4.19世紀末,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代表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普遍要求。這裡的"要求”指 *** ***

  A.實施“以華治華”策略? B.滿足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

  C.阻止英國勢力獨霸中國? D.展開對中國長江流域的爭奪

  15.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釣魚臺早在1373年即由楊栽所發現,並遠在15世紀初,明朝時所著《順風相送》一書中,就首度出現“釣魚嶼”一詞。而此後日本著名的海防論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國通覽圖說》基於事實,將釣魚臺列嶼明確標明屬中國領土。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獻中就可以找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依據

  B.在近代以前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成為中日雙方的共識?

  C.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在明代就有了爭議?

  D.材料中的文獻可作為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依據之一

  16.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儘管歐美列強之間矛盾重重,歐洲已經開始形成兩大對立的軍事侵略集團,但它們都不同程度地支援或縱容日本侵略中國,其主要目的是

  A.壓制中國人民革命 B.擴大各自的在華利益

  C.緩和一戰前夕在遠東地區的形勢 D.共同支配中國

  17.右面漫畫中的“大餅”代表中國,而圍著大餅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強,他們迫不及待地對著“大餅”下刀,唯恐落於人後,大餅的主人則只能振臂疾呼、望餅興嘆。漫畫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現的時期是

  A.19世紀初期 B.19世紀中期 C.19世紀末20世紀初 D.20世紀中期

  18.***2007江蘇歷史6***下列圖片中的情景應出現哪兩次戰爭期間

  中英《天津條約》簽字 外國侵略者坐在清宮皇帝的御座上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9.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戰爭破壞了北京的文物古蹟

  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④甲午中日戰爭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2008天津,18***1900年以後,在天津老城南門外***南市一帶***出現了租界與天津地方當局均不實施管理並一度畸形繁榮的地區,俗稱“三不管”。這本質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後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設的散亂隨意性?

  21.***南京市2008年高三質量調研4***《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指出:“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於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下列能夠反映20世紀中國“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保持下去”和“奮起救亡,勇於變革”的史實是

  A.《馬關條約》和公車上書 B.瓜分狂潮和義和團運動

  C.《辛丑條約》和戊戌變法 D.《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

  22.在近代中國,民眾與外國傳教士及信徒的衝突被稱為“民族衝突”。據記載,衝突最多的三個年份分別為1884年、1898年、1900年,這表明

  A.中西文化衝突不可調和? B.傳教活動均以武力為後盾?

  C.清政府對傳教活動態度強硬? D.民教衝突隨民族危機加深而凸顯

  23.***2007上海歷史24***《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即照日本臣民運入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自應享優例豁除。”從中可以看出導致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工業舉步維艱的一個因素是

  A.外資工業在中國的興起 B.民族工業沒有技術優勢

  C.民族工業沒有資本優勢 D.外資工業享有免稅特權

  24.***06廣東單科9***“天津臨時政府委員會”第299次會議記錄顯示,該委員會支付給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項用於履行這一項條約。這一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5.***2008•海南歷史***19世紀30年代,一位來華傳教士撰文說:如果不透徹瞭解中國歷史,要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問題將是徒勞的;如果這個民族與世隔絕的“祕密”不被髮掘出來,那麼,“將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萬里長城就不能連根剷除”。上述言論適應了當時西方國家 *** ***

  A.壟斷貿易的要求 B.商品輸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資本輸出的要求

  二.非選擇題

  26. 1839年林則徐寫了一封致大不列顛女王維多利亞的信。雖然這封信沒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和態度,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史料。以下為這封信的摘錄:

  “我天朝君臨萬國,盡有不測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誅。故特明宣定例。該國夷商欲圖長久貿易,必當懍遵憲典,將鴉片永斷來源,切勿以身試法。”

  ——選自《新全球史》***美 傑裡•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著***

  ***1***通過林則徐的這封信,你能提取怎樣的歷史資訊?***6分***

  ***2***假如維多利亞女王收到了這封信,女王能滿足林則徐的要求嗎?為什麼?***6分***

  ***3***當時中英兩國的“憲典”是怎樣制訂的?***4分***

  27.***2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中葉,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建立起中央集權的近代天皇制國家。明治政府大力推進現代化,興辦工業企業,80年代中期開始工業革命。在各種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建立了裝備精良的近代軍隊,確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企圖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1887年,參謀本部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日本一面擴軍,一面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在甲午戰爭前繪成了包括朝鮮和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沒一條道路和河流的詳圖。

  ——摘編自《日本大陸政策史》

  材料二 對於實力的強弱,也需要做一點具體分析。事實上,還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紛紛指出,就軍力和經濟力量而言,日本並沒有絕對必勝的優勢……即拿兩國的海軍實力來說,日本雖在速射炮和艦速上強於中國,擁有優勢,但在川堅炮重上則有所遜色,而且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還擁有四艘日本所沒有的魚雷艇。即便是北洋陸軍,雖在裝備上總體說來落後於日本,但也並非一無長物。如日本就有學者認為,北洋陸軍裝備就有德制的毛瑟槍和克虜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槍和青銅炮的日軍優越”。

  服務於北洋艦隊的外籍人士肯寧威說:“中國人在鴨綠江上***指黃海海戰***是可以得勝的,假使他們的炮彈不是實著泥沙。這不是海軍提督的過錯,而是軍需局的壞蛋官吏的罪惡。”

  東北前線戰事緊迫,軍費告急,卻同各地一樣受到必須“報效”慈禧太后六十慶典銀兩的諭旨。將軍長順為討好慈禧,硬從遠不敷出的軍費中開銷一萬兩“報效”銀,迅速上交。

  ——摘編自《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

  根據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梁啟超說:“蓋十九世紀下半世紀以來,各國之戰爭,其勝負皆可於未戰前決之。”此觀點適用於對甲午戰爭的分析,請具體說明理由。***12分***

  ***2***甲午戰爭後,有人說:“日本與中國戰,並不是日本與全中國戰,不過是與北京政府戰。”談談你對此觀點的認識。***4分***

  ***3***指出甲午戰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8分***

  28.***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國建立起美國政體的仿製品,真是?a href='//' target='_blank'>奶瓶尚Α?hellip;…這種政體悲慘的結束了,即悲慘的失敗了。然而,失敗的並不是這種政體,而是一代人。

  ——N.佩弗《遠東》

  材料二 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實現了從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治、近代以來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嘗試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

  材料三 第一條 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村民委員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

  材料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憲法修正案

  請回答:

  ***1***結合史實說明20世紀初中國是如何建立“美國政體的仿製品”?***2分***怎樣理解“失敗的並不是這種政體,而是一代人”?***4分***

  ***2***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是如何建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分***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為擴大基層民主,我國通過了哪些法律檔案?***2分***

  ***4***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九屆全國人大憲法修正案的重大意義是什麼?***1分***

  高三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複習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B B B C B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C B C C A C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D B

  二.非選擇題

  26.***1*** ***提示: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資訊,如“君臨萬國”,“不忍不教而誅”,“將鴉片永斷來源”。***清政府閉關鎖國,虛驕自大;禁止鴉片輸入,維護國家利益;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等。***言之成理皆可***

  ***2******提示:從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中英實力對比、英國的政治體制等方面分析。***不能;原因:①英國國力強大,不會理會;②英國正準備尋機向中國開戰,開拓市場;③當時英國為君主立憲制,女王並無實權。?

  ***3******提示:結合當時中英兩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分析。***英國是通過議會制訂;而中國根據皇帝旨意制訂。

  27..解析

  ***1***正確理解設問材料的含義,即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必然性是解題的關鍵,在此基礎上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角度,將中日雙方戰前社會狀況差異做比較分析即可。

  ***2***“不是日本與全中國戰,不過是與北京政府戰”,無非是指政府不能發動民眾,動員全國力量抗戰。而這恰恰與日本形成鮮明的對比。

  ***3***注意思維的發散性,從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指出甲午中日戰爭的社會影響。

  答案 ***1***當時雙方實力差距不大,但中國存在著根本性的弱點。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中國仍為君主專制,且政治腐敗。日本由國家推動工業化,國力增強;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緩慢,國力增長遲緩。日本已建成近代化軍隊,制定了詳細的侵略計劃,戰爭準備充分;中國軍隊近代化程序緩慢,軍隊素質低下,倉促應戰。

  ***2***日本在戰爭期間能一致對外;清政府腐敗無能,內部矛盾重重,難以動員全國力量抗擊日本侵略。 ***3***甲午戰敗使中國損失巨大,民族危機加深,引發維新運動。

  28.答案

  ***1***史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南京臨時政府,頒佈了體現三權分立的《臨時約法》。***2分***

  理解:該政治在美國獲得成功,在中國因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凱手中而失敗。可見失敗的並不是政體本身,而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國的道路。***4分***

  ***2***頒佈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憲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分***

  ***3***《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委員會組織法》***2分***

  ***4***中國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國法制建設史上的里程碑******1分***

看了""的人還看:

1.高三期中歷史聯考試題及答案

2.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解析

3.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

4.高考歷史基礎強化練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