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文科應該怎麼學好地理

  地理是比較偏向理科的一門文科,所以對於文科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學習地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一文科地理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一文科地理的學習方法

  1初中地理會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初中地理學得不錯,那麼你學高中地理一般也不會差了。因為初中地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尤其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方法在學高中地理時同樣用得上,它會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學起來輕鬆自如。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你初中地理學得不好,那也不要緊,但你肯定要費勁了。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你喜歡它,照樣會學好。興趣的培養有時是因為他有用非學好不可,有時是靠一次次努力而取得進步,有時是靠“親其師,信其道”。

  3死記硬背再也行不通了

  如果說在初中死記硬背還可以的話,但是在高中這是萬萬行不通的。一是高中課程從內容上講比初中多了許多,背是背不過的。二是現在無論哪一科在高考中命題都以能力立意為主,死記住的知識不會應用是沒用的。對記憶來講,一是要理解,二是記知識框架,三是靠積累。當然死記硬背也比不背強,記憶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基礎,地理更需要記憶。

  4題海是苦海,但絕不是死海

  在學習時,我們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課本上的內容我都背過了也理解了,但一做題還是不會。這是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的問題。要對所學知識能夠靈活運用,這主要靠做題來實現。做適量的題目甚至大量的題目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做題須注意歸納總結,做有針對性的專題性題目更好一些。

  5用好學習方法學習地理

  地理是不同於歷史、政治等其他學科的,它有自己的方法論。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努力尋找其不同,並用在學習中。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往往把地理事物與其所處地理位置聯絡起來說話,另一特點它就是往往借地理圖表來說話。大家應該努力提高識讀地理圖表的能力

  6理論聯絡實際、學以致用

  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原理可以解釋很多的現象。同時這樣做還可以加深你對地理概念以及原理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做一個有心人──多讀報、多看新聞,其次還要做一個勤于思考的人,凡事多問個為什麼。

  7不懂就問是個很好習慣

  不懂就問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態度,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它需要任課教師的培養和學生的努力,它有助於班級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特別有助於同學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大家可千萬不可因為問了不懂而氣餒,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高一文科地理的學習技巧

  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 一對比其差異。

  諸如:天體、天球;日冕、日珥;近日點、遠日點;角速度、線速度;時區、區時;短波輻射、長波輻射;氣旋、氣團;天氣氣候;寒潮、寒流;礦產、礦床;岩溶、熔岩;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地質作用、地質構造;國土、領土等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地球表面熱量分佈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帶的產生和劃分的依據;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拔與氣溫、氣壓的關係;空氣的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成因;水迴圈的動力及其過程;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的發生及其變化機制;生態平衡的條件;光、熱、水、土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影響工業佈局的因素;人類與環境的對立統一等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

  三、抓“綜合”重“聯絡”

  綜合性即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統一性,就是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內在聯絡及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例如:為什麼亞馬孫河流域成為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這不僅僅是緯度決定的,與大氣環流、地形結構、洋流影響也有密切關係。西歐為什麼成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綜合性分析問題上,要做如下努力:

  1.有計劃地做一批綜合性典型訓練題,學習從自然因素到經濟因素全面考慮問題的方法。

  2.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四、抓“共性”重“個性”

  地理環境既有共性,更具個性。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事物共性的總結和個性的分析。

  如陸地上的自然帶,從赤道向兩極,大致可分為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森林帶、苔原帶和冰原帶。這是共性。但實際分佈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又具有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及非地帶性。這就是個性。具體實際情況中可能個性更具特點。

  五、抓“歸納”求“規律”

  這是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從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如通過觀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後,根據分佈和成因,可歸納出:

  ***1***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反氣旋型***運動,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運動;

  ***3***每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後,推及出來的普遍規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現象,當這種一般現象出現了異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麼,這種特殊性的產生是必與其當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關,從而,我們就可得出相應的結論。如,太陽輻射在地理表面的分佈是沿緯線分佈的,根據其熱量的分佈狀況,我們將全球化分為五帶。由此可知,等溫線、陸地自然帶等分佈也應沿緯線分佈。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並非都沿緯線分佈,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經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發現它們的分佈還與地表形態、海陸熱力性質、洋流、人為活動等因素有關。具體分析時,就看當地與其它地區之間的差異是什麼?特殊的差異,也就決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對比”找“異同”

  在地理學習中,你會發現許多相似或類似的概念、原理、規律等。理解它們較好的方法就是用圖表進行比較,找出異同。如同緯度的歐洲西部和北美,為什麼歐洲西部是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而北美卻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解決此問題,我們可以對照兩個區的地形圖,用表格來比較它們所處的緯度位置。

  八、抓“運算”促“智慧”

  地理計算在“雙基”中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能力。為了培養、提高地理運算能力,要做如下分類練習;

  ①比例尺與圖距、實距換算。

  ②地方時與區時的換算。

  ③絕對高度、相對高度與等高線的計算。

  ④垂直氣溫的計算。

  ⑤太陽高度角的計算。

  ⑥恆星日與太陽日的換算

  ⑦晝夜長短的計算。

  ⑧人口密度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計算。

  ⑨各種百分比的計算等。

  通過反覆練習,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從計算結果中,闡明地理事物的性質、特徵及其變化規律。

  九、抓“讀圖”明“空間”

  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絡、空間組合。

  為了培養查閱、填畫地圖習慣,要求:

  ①書上的圖必須一一理解,學會分析、應用。

  ②充分利用填圖冊,按要求和規格填寫地理事物。

  ③無論是平面圖、立體圖,還是示意圖、景觀圖,要求能畫出大體輪廓,以加深印象和記憶。

  高考地理考的是哪些能力

  1. 提取和解讀地理資訊的能力

  這部分相當於蓋樓的地基,在地下不直接的得分,但涉及你大樓蓋的高低,是你能否順利解題的前提。地理題和數理化等其他學科不一樣,已知條件大多是隱含的,需要你自己去挖去提取,這就涉及到你的地理素養和平時這部分技能的訓練。

  2. 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

  描述類題目分值一般在4~8分之間,應該是比較好得分的,但分值得滿不易。很多同學無從下手,胡亂寫寫,字數填滿獲得心理安慰的同學得分是最少的。其實這個你不必麻,這個其實就是你小學練習的說明文,有圖的多是二、三年級就練看圖說話題!把圖翻譯成文字就OK啦!

  闡釋地理事物***原因類題目***,分數值最多,從選擇題到綜合題,一張高考試卷主要考查的就是邏輯推理能力,因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這和數理化學科因果推理是一樣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是地理學科是運用地、氣、水、土、生去推理而已。

  3. 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

  這部分要求考生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對題目作答、解釋地理問題、解答生活生產問題。尤其是第三方面解答生活生產的實際問題,這部分是地理問題的最高境界,一般放在綜合題最後一問,分值最高。

  這部分考題原生知識點在必修3,這部分學習時一定要抽出結構,然後帶著結構去看書,再在練題中去變化性的遷移結構。

  4. 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它是對答題的更高要求,要求考生: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原理問題;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係,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1.高中地理應該怎麼學習才高效

2.高中地理到底應該怎麼學才有效

3.高中生文科學習方法

4.高中地理必修三應該怎麼學習

5.高考的地理應該怎麼學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