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應該怎樣學才能學好

  許多學生都對高二學習文科興趣不大,主要是覺得政史地靠死記硬背,學起來沒有什麼意思。為此,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二文科學習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二政治學習方法

  ***1*** 預習

  就形式而言,預習可以分為課前預習和階段性預習、粗預習和精預習等。做好預習需要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A.列預習提要、B.做好筆記、C.發現問題、D.持之以恆。

  ***2*** 專心上課,積極思考

  即專心看***書,黑板,螢幕***、聽***老師講解和同學們發言***、積極參與***積極動腦,和老師形成零距離互動***,還要考慮你預習時所確定的聽課重點。看、聽、參與等形式都必須動腦,這是衡量專心與否的重要標誌。如果這點做不好,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識。

  ***3*** 課後及時複習

  之所以要及時複習,是學習的反覆性特徵的要求;愛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先快後慢規律也要求及時複習;及時複習還可以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使對知識的理解得到昇華,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思維的深刻性得以發展。

  高二歷史學習建議

  01、學習歷史有階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會發現,高三的歷史學習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個高度概括和整合,反覆鞏固的過程,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紮實的基礎和"歷史基本功"。

  我的觀點是高一、高二階段,不必苛求知識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識的廣度。你會發現語文水平的高低和課外知識的豐富程度對歷史學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 ,你多讀一些課外歷史書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語感的培養,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觀和世界觀。這些東西對你的影響可能不會馬上體現在分數上,但上了高三以後你會發 現它們太重要了。

  02、抓住課堂

  要說實在的東西,課堂是很實在的。

  我們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聰明的理科生不聽課是可以照樣考好的,但是一個歷史生如果不聽課他一定什麼成績都別想拿到。 聽課也有聽課的方法,我認為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預習的過程中把你理解的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和系統大致構建出來,充分去領會書上每一個部分、每一個 框題是為了說明什麼;然後在聽課的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礎上調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聽課筆記,課後再和參考書上的知識重點、知識 框架進行對比補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03、充分利用老師

  每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應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無論如何他們也是從高考走來的,多年從事歷史教學,一定有獨到的經驗。你可以主動地和老師交流你對歷史問題的觀點,從老師的迴應中吸取有教益的東西。

  04、史實問題和思維問題——兩大關鍵

  你會發現我們做歷史題,做來做去無非就是考察兩個問題:要麼是史實,要麼是思維。

  史實問題通常就要考你的記憶來實現,比如說法國大革命什麼時候爆發的,新文 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是什麼,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實,你必須非常熟悉和了解,這就是平時不斷積累和記憶的過程。

  記憶史實其實並不是什麼痛苦的過程,最重要是對學習歷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會發現一切都不難,就像你不會忘記家裡的門牌號和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簡單,你還可以編一些順口溜來記憶史實,比如說我就是用"工程隊"三個字來記憶中共一大的侷限性的:"工-關注工人階級,忽略了廣大農民;程***城***-把城市作為重心,不符合中國國情;隊***對***-鬥爭物件指向資產階級是錯誤的"。

  思維問題考察的是你對歷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說我們見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導火索"這樣的問題就屬於考察思維的範疇。這些問題通常是選擇題裡比較難的部分,但其實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你會發現,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通常是經濟基礎***生產力發展***或者本質矛盾***階級矛盾尖銳***,一般來說根本原因都會"看起來"和該歷史事件關係並不明顯;"直接原因"通常是經過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關聯性非常強;"導火索"通常都是一個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於社會和歷史發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導火索是巴黎和會外交失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索是國王召開議會企圖徵稅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難的,有時它是直接原因,有時是根本原因,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內部邏輯,通過對比來決定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哪一個因素才是對事情起決定性作用的。

  思維的鍛鍊要靠大量做題和有效總結來實現,這一點也是積累的過程,上了高三以後老師也會經常給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會有提高。

  高二地理學習技巧

  一、文理交融 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

  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絡 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說,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匯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絡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絡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高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複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割槽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詢區域地圖或複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絡,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1.文科生必讀的學習方法

2.高二如何高效學習

3.文科生逆襲的學習方法

4.高中文科生學習方法

5.高二文科期中考試複習方法